全部藏品

探索16個藏品
嘉義林業鐵道手電筒/燭
嘉義林業鐵道手電筒/燭
順利世家美術館塗英志
日治時期的警備制度,由警察大人與臺灣鄉里的保正所組成。此手電筒燈為曾曾祖父輩時,擔任當年保正夜巡所使用之手燭燈筒。陀飛輪燭台的巧思設計,即便360度旋轉燭台仍能保持水平位置。
〈林淇漳醫師創設博愛救濟院〉老照片
〈林淇漳醫師創設博愛救濟院〉老照片
高基榮
林淇漳是嘉義知名醫師,1928年(民國十七年)在嘉義市公明路開設長春醫院,不僅醫術高明也樂善好施,遇貧困人家不收分文,並於1949年(民國38年)創辦博愛救濟院(今博愛仁愛之家),濟助孤苦無依之人。
寄藥包-蝦龜嗽
寄藥包-蝦龜嗽
高振興
「蝦龜嗽」指的是咳嗽藥。因當時的百姓大多不識字,所以皆用畫圖的表示。像是此治嗽的藥就畫一隻蝦子、烏龜及一支掃把,代表「蝦龜嗽」的台語發音。
三美時裝旗袍
三美時裝旗袍
三美時裝旗袍
在早些年代,許多愛美的女性需要一件正式的旗袍,都會來到三美時裝旗袍號,只要上門找李清江師傅,就能訂製一襲優雅旗袍。也有許多小姐、太太們會指定女明星穿的款式請他訂做,歲月就在這一針一線中,縫製上職人的手作精神,陪伴嘉義人走過半世紀。
嘉義市醫師公會章程暨會員錄
嘉義市醫師公會章程暨會員錄
高振興
臺灣光復初期,嘉義地區醫療資源匱乏,醫師人力不足,在那個年代醫院及診所間、醫師與醫師間為了發揮最大救人功能,大家通力合作,建構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關係,也由於這些醫師先輩的戮力奉獻,嘉義市現今已然是一個醫療資源豐沛的城市,無論是醫療診所或是醫療從業人員數量皆可稱全臺之冠。
寄藥包-領藥冊
寄藥包-領藥冊
高振興
在過去電腦尚未普及,領藥只能用紙筆紀錄,載明了時間、人名以及藥名。
〈劉傳來眼科醫生病患舊〉老照片
〈劉傳來眼科醫生病患舊〉老照片
高振興
劉傳來天資聰穎,18歲考入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25歲進日本醫學專門學校研修眼科醫術,1926年返回嘉義開設「振山眼科醫院」,在地醫診60年直至辭世。一生懸壺濟世、熱心助人,讓他在鄉里結下善緣,進而踏上從政之路造福更多人群。
小孩餵藥器具
小孩餵藥器具
高振興
良藥苦口,要讓小孩子乖乖吃藥是一件讓父母傷透腦筋的事,而這個物件就是早期給小孩使用的餵藥器具。由於藥苦孩子不想吃,所以用灌的方式餵食,收藏者也說到小時候姑媽家有養牛,牛隻吃藥也是用灌的,工具是竹筒。
嘉星製藥廠(安育菜)包裝鐵盒
嘉星製藥廠(安育菜)包裝鐵盒
郭哲雄
嘉星製藥廠從1962年(民國51年)就設立在嘉義市中正路上,這「安育菜」是用來驅除蛔蟲的藥品,早期裝載在鐵盒子裡面,與現代裝在藥袋的方式不同,雖不便於收納但也較不易遺失。
振山醫院(劉傳來眼科醫生)匾額
振山醫院(劉傳來眼科醫生)匾額
高基榮
嘉義市古物迷高基榮先生收藏的「振山醫院」感謝匾。匾額上用陽刻貼金箔字體題上四字「明開世道」,傳達對院長劉傳來先生的感佩,與其為鄉里付出的感謝,其可見贈匾者感恩戴德濃厚的人情味。
窗花
窗花
湯樹金
隨著摩天大樓一棟一棟的興建,古老的建築上,各式各樣的雕工裝飾已漸漸消逝,這古色古香的窗花雕件,以純手工雕刻,質感非凡,歷經一百多年風雨的窗花,在朝霞的映照下,金光閃閃,似乎在述說著當年主人的輝煌!留下過去最美好的生活印記。
診所廣告單
診所廣告單
高基榮
早期的廣告傳單用語直白逗趣,文字內容包括專治病症、病情剖析、獨門秘方等,甚至還有銘謝信函的見證刊登,透露出80年代的懷舊感,現在閱讀起來格外有意思。
糖鐵車票
糖鐵車票
羅翊嘉
拿著北港線最後一張車票上車吧!北港線過去穿梭在嘉義與雲林縣虎尾,是為臺灣糖業虎尾糖廠及北港糖廠經營之輕便鐵路。在過去南部糖業發達的背景下,這路線曾經是臺灣糖鐵業績最佳,同時也是最後廢止的營業線。
阿里山林業鐵道鐵道燈
阿里山林業鐵道鐵道燈
順利世家美術館塗英志
早期在鐵道中會使用的鐵道警示燈,原來作用是在火車進站前,以亮燈提醒來車列車長前方是否能通行,若可進站就會閃藍燈;閃黃燈則是對向車已出站,用以警示請小心對向來車;閃紅燈便無法通行。
寄藥包
寄藥包
高振興
臺灣早期的醫療環境不是很方便,所以在鄉鎮之間興起了寄藥包的行業。地區有嘉義市的長竹巷、觸口、竹崎、火炭埔、牛稠埔、番路等。當時教育尚未普及,識字的人不多,鄉下更少,所以很多藥品是以畫圖提示,甚為有趣。
運送貨物程序單
運送貨物程序單
劉秀珍
1920年開始,阿里山林業鐵道正式開辦客運業務。在運送貨物時,使用貨物運送程序單能讓運務能更加順暢,並讓檢查人員能夠進行檢驗、分類與放行等不同的查驗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