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9個藏品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紅、黑兩色粗橫條紋夾織麻布,再以紅、黑二色毛線交叉縫合同色細橫條紋交織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紅、黑兩色粗橫條紋夾織麻布,再以紅、黑二色毛線交叉縫合同色細橫條紋交織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另於前襟左右角及下擺兩側各縫上一條黑、白及棗紅三色麻線織帶,使其形成菱形紋及交叉紋樣,下端綴以紅色流蘇。全件無綁帶或鈕釦。
男紅袍禮服
男紅袍禮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紅、黑二色棉布為正、反兩面的對襟圓領長袖長上衣,過去,唯男子老人可穿著,在慶典祭儀時,以紅色為正面穿著,平常則以黑色為面穿之,近代則成年男子均可穿戴。並無綁帶或鈕扣,是敞開式的。技法為裁剪車縫,並無任何花紋。在領口、袖口及前襟均露出黑布邊。
男胸衣
男胸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兩塊白色麻織不縱向相縫合,技法為斜紋織法與挑織毛線與棉線。紋樣有菱形、三角形、曲折形、方形、橫條形及直條形紋等。色彩有紅、綠(毛線)及黃、白、黑(棉線)等色。僅在左上部一小方塊內施以挑織花紋,穿戴時於胸前露出此紋飾部分。原本應有綁帶於四角,以俾穿著,現已脫落。
胸兜
胸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即遮蔽前胸的胸衣,由似菱形之布塊製成;布塊的頂端和左右兩端各有繩條,用以綁在頸部和背部固定。胸衣上多有織紋,或以白色鈕扣、銅鈴、貝殼等作裝飾,平時或慶典時男女皆可穿著。此件文物正面以紅白兩色斜織卍字形填滿,邊緣為黑色底,且綴有白色鈕扣;固定用的繩條亦為黑色。
女短上衣
女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色衣身,領口及兩邊衣袖則各為紅色棉布,領口紅色帶狀圈飾兩邊各有細帶下垂,以作為綁繫用;兩邊袖口有多條帶狀刺繡,從袖口依序而上為黑色、白色、綠色及黃色條布上規則繡有大紫色菱形。
男衣
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成已剪裁。帶袖,無領,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構成右衽,四處有盤花狀的紐扣穿鼻。頸周,衣前後的中央,二側,袖端,袖上緣鑲白衣紅,綠,黃,三色相間的斜十字菱形;花邊上縫綴許多鋁製小泡。衽布上有黃,綠,紅三色的曲折紋。衣二側下端開小叉。
綢布刺繡上衣
綢布刺繡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青綢製成,已經剪裁,左衽無領,紐扣為漢式。以領口為中心,有圓形裝飾,該裝飾為白底黑色花紋是挑繡的大襟的一副,黑底黃,綠,紅三色刺繡而成的三角形花紋裝飾與領的相同,各處裝飾的邊緣都有小白鐵泡鑲邊。
耆老素麻布上衣
耆老素麻布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便服或工作服,以二幅麻布製成。本件採人字形織紋,較經緯線平織法的衣服更為美觀且耐用。族人為保持衣物美觀,會埋在沼澤地或是土裡,使衣服顏色成黑褐色。參加喪事時也會穿。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精彩的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kemizung(亮布)。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samljan。袖子有接縫處所以此件亦可稱為cinulu。
男長袖上衣
男長袖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男子長袖上衣ibuk,是Paumaqmaq(北方部落,原意:家園)形式的上衣,我與他族群的服飾在樣式及圖案上有稍許的差異,此件可能是祖先交易而來或親友致贈。因長期以來的通婚與互動結果,其實Pavuavua區(南方部落,原意:田園)的族人有很多男性穿類似ibuk。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ratuvutuvulj。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貴族外套
貴族外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ljavui係貴族精緻上衣。此件樣式為貴族男女皆可穿,較特別的是布料顏色採過去稀有的紅色,原為已故本部落領袖maljevljev的ljavui。 修護紀錄:2020/6/11由排灣織布工藝師ljumiyang pacekelj(許春美)針對背面malailaic(流蘇)作加固。
禮用女上衣
禮用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包括禮用女上衣、女裙、胸兜、披肩、頭飾帶(一)、頭飾帶(二)、綁腿布、珠鍊等,分類號 30520~30527為一套。
女用胸掛
女用胸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白布製呈菱形,有頸帶與綁帶,由白布與色繩縫成,胸掛緣裱黑邊上呈倒W形,下有二扇狀口袋底袋繡黑花,袋緣亦滾黑邊,袋上方有二個黑布條形成的菱眼。
男用繡花圍裙
男用繡花圍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方形黑布,右下方繡有多彩之線條與華美紋飾。此裙僅為男子於舞蹈場合所穿,其穿法係以左上右下之傾斜方式,垂繫於腰右後,如此可露出右腿後側的結實肌肉,以供女子作為擇偶之參考。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衣料以深藍色為底,領,襟,袖口及襬均滾以寬邊。淺藍色布衣為對襟,有鈕扣五對,襬略圓形。腰部兩側分叉約4cm。鈕扣為玻璃珠。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藏青色綢段製成的女子對襟斜領長袖短上衣,係採漢式的剪裁方法,並以三對暗扣固定衣服。另以棉布、蕾絲邊及織帶貼縫於領口與袖口處。紋樣為波浪形及直條形文,而綢布上刺繡有花葉形紋。
皮靴
皮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色皮革割製成長圓形後,在左右各三分之二處邊緣上穿洞,以長帶狀皮革穿過作為鞋帶綁縛用。
男衣
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黑色布為料,已繡剪裁。無領無扣,領口,兩袖,左右裾,前襟,後背,均有菱形之繡花紋,花紋邊緣綴有小鐵泡及小斜鏈裝飾。花紋顏色有黃紅綠三色。
皮帽
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色皮革製成,前端上方以白色粗棉線縫合,尾端割裂彷彿羽狀,頂上有四支長羽(一黑一白相間及二白),下方有二條細皮革繩供縛繫。
皮袖套
皮袖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原色皮革製成,兩袖套間穿以細皮繩相連,縫合處為粗棉繩。
皮靴
皮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色皮革割製成長圓形後,在左右各三分之二處邊緣上穿洞,以皮革繩穿過作為鞋帶綁縛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