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41個藏品
郭子究在屏東參與劇團演出時留影
郭子究在屏東參與劇團演出時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郭子究(前左二)在屏東參與劇團演出時留影。
見面問候歌
見面問候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獅子鄉民最普遍的交談式歌曲,這類曲調適用在訪問別人、提親、追求女子、平日聊天、休閒飲酒之時,演唱時大多是坐下來,較少用在跳舞,因為著重在內容,故歌詞是即興式,沒有固定。每一個大樂段之間會有一小段的歇息,這一小段就是用saceqalj這個歌曲接起來。
感謝歌
感謝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獅子鄉非常普遍的歌謠,歌唱時循著一定的主幹音,再套上不同的歌詞來表達。以下的歌詞是表達學生對老師及父母的謝意。需注意的是,歌詞中摻雜了相當多的外來語(如老師、辛苦等),由此也可以清楚看到獅子鄉傳統歌謠變化的情形。
懷念祖先
懷念祖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採集自內文的歌謠,特別的是,歌曲中雖然出現了中排灣五年祭歌謠最常見的語詞iyaqu,但是內容卻是感嘆內文風華不再的歌詞,唱來令人不勝唏噓,本曲由學生模擬老人唱古老歌謠,別具意義。
情歌
情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首是排灣族典型的複音歌謠,聲部形式是二聲部持續低音式,內容則是年輕男女之間的情歌,採集自北排灣一帶。
別後珍重
別後珍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曲調除了在獅子鄉常聽到外,中北排灣的歌者也常常套詞唱出,非常普遍,本曲套上別離時的歌詞,別具感傷意味。
師長的叮嚀
師長的叮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學校師長鼓勵學生的歌,用獅子鄉很普遍的曲調,配上心裡要表達的話語,組合成一首用來鼓勵叮嚀學生的歌曲。
雨來了
雨來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童謠,是小孩子祈雨的歌,為何一定要用陰毛這個歌詞呢?據老人家說陰毛可以veljan(阻擋雨來)。
一位老婆婆
一位老婆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採自獅子鄉,描述一位老婆婆,並想像這位老婆婆的一些趣事。
竹雞
竹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大社一帶的童謠,是用念的方式表達,所以是一種唸謠。
第二屆民間藝人音樂會中介紹陳達唱片
第二屆民間藝人音樂會中介紹陳達唱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7年7月25日第二屆民間藝人音樂會演出。介紹陳達唱片,說明民俗音樂中心要推廣陳達的唱片,客家八音介紹,客家也稱之為鼓吹班,會隨著婚喪喜慶吹奏出來的會有不一樣,大多以小調演變而來,以嗩吶為主奏的樂器。
史惟亮 巡迴演奏時於屏東時留影
史惟亮 巡迴演奏時於屏東時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3年於省交巡迴演奏時攝於屏東。
閩南、排灣族歌謠
閩南、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閩南與排灣族歌謠,內容包括(閩南)《哭五更》、《三金扇》、《鬧五更》、《悼亡夫歌》、《耕農歌》等;以及(排灣)《工作後休息之歌》、《結婚之歌》、《失戀歌》、《情歌》、《山地抒情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台東(7月21日)、彰化(7月22日)與屏東(7月23日)。
捏手背
捏手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採集自平和村的童謠,是搭配捏手背遊戲的歌,本曲也可以用唸的,以前都是用唸的較多。
頌讚男女之情
頌讚男女之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排灣族典型的複音音樂,形式上包含獨唱齊唱及合唱
對愛情的懷想
對愛情的懷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排灣族複音音樂,形式上包含領唱及合唱
思念之歌
思念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由兩人演唱,是坐著演唱的情歌。
戀歌
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排灣族古老的歌謠,全部獨唱本曲,是坐下來唱的歌。
田野寄情
田野寄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坐下來演唱的情歌。
渴慕之情
渴慕之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對女方唱的情歌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人的歌唱,呂炳川教授所錄的這兩段音樂都很短,只有一句,中間有盤式錄音機啟動時轉速還不足的拖滯聲。排灣族的傳統歌唱,有持續低音唱法的獨特音樂現象,這部分只出現在領唱之後,眾人一起和唱時出現,在音樂形式上,類似於西洋音樂中的持續低音「Drone Bass」。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婦女的歌唱,歌唱當中還穿插了男性的說話聲,顯現出演唱環境很自然、很生活性,使得他們沒有太大的拘束。歌唱以婦女為主,眾人一起歌唱,沒有多聲部的現象。
自滿州駛牛車到海口卸貨(楓港小調)
自滿州駛牛車到海口卸貨(楓港小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曲以「楓港小調」為基礎,全曲共有16段,第1至1小節為主旋律,其他十五段建立在此旋律加以變化,每一句基本上都是由後半拍開始,在第三句會牽尾音豐富其音樂性。
楓港小調-土豆種落
楓港小調-土豆種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是以「楓港小調」曲調為基礎,以對唱的方式演唱,歌者張素蘭為張日貴的學生,雖然無法像張日貴可以自由運用真假聲轉換及細膩的處理每一句歌詞的音色轉換,但是仍極力吸取其演唱精髓、揣摩其韻味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