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53個藏品
臺中納涼會牌樓與夜市
臺中納涼會牌樓與夜市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民國42(1953)年,臺中市各界為慶祝臺灣光復舉辦的納涼會活動,佈設在中山公園大門的牌樓,放出鮮艷的彩色廣告。
臺中公園
臺中公園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民國42(1953)年臺灣光復第八年,臺中市各界舉辦慶祝活動,在中山公園池亭及其背景安裝燈飾。
參與東海大學動土儀式的民眾
參與東海大學動土儀式的民眾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東海大學動土典禮現場參與的民眾。
美國副總統尼克森伉儷進入東海大學動土儀式場
美國副總統尼克森伉儷進入東海大學動土儀式場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尼克森副總統一行進入東海大學動土禮儀式場。
美國副總統尼克森主持東海大學建校動土典禮
美國副總統尼克森主持東海大學建校動土典禮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尚在副總統任內,於民國42(1953)年11月8日至12日來臺訪問,並來臺中主持東海大學建校動土典禮。照片拿鐵鍬的尼克森旁邊拍手者為東海大學時任董事蔡培火。
《臺灣新民報》華南考察團
《臺灣新民報》華南考察團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三六年三月,《臺灣新民報》組華南考察團,此幀係十日接受香港臺灣僑胞歡迎的合照(前左6:林獻堂),事後《臺灣日日新報》針對林獻堂在上海「歸還祖國」的言論大加撻伐,軍方更且唆使日本流氓毆打林獻堂,此即祖國事件。
一九五0年以前的市政府
一九五0年以前的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市役所廳啟用於一九二○年。在一九五○年以前,他一直是臺中市政府的辦公廳舍。
臺中一中五位創立委員
臺中一中五位創立委員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大正4(1915)年臺中仕紳以林獻堂兄弟為中心,有意吸收新文化啟蒙民眾,便發起申請臺中中學校之設立,爭取專為臺灣人就學。於同年2月3日得到認可。建築校舍於臺中市新高町(現今臺中一中)年,於同年5月1日開學。校舍全部落成於大正6(1917)年10月。
臺中一中創校紀念碑
臺中一中創校紀念碑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一九一三年,林獻堂、林烈堂從兄弟感於全臺灣除了國語學校、醫學校外,並無臺人能讀的中學(臺北中學校、女學校及臺南中學校是專供日本人就讀的),於是邀集全臺仕紳捐款設立臺灣人的中學,圖為創校紀念碑,仍存於臺中一中校園。
臺灣文化協會理事會議
臺灣文化協會理事會議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臺灣文化協會在臺北靜修女子學校成立,會員共有1032人,公推林獻堂(坐右4)為總理,蔣渭水(坐右5)為專務理事,選出41名理事、44名評議員,數日後在霧峰林家大花廳召開理事會議,與會者有:蔡培火、陳虛谷、丁瑞圖、林資彬、林幼春、王敏川、鄭汝南、陳逢源、賴和、謝春木(站者左起1、
臺中一中全景
臺中一中全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公立臺中中學校校舍竣工,佔地一萬五千坪,此幀是臺中一中的全景。
林獻堂遊巴黎
林獻堂遊巴黎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二七年林獻堂環球一周,足跡遍及英美德法義西比瑞荷丹等十國,此幀係遊巴黎時所攝;左:林攀龍、右:林猶龍。
林獻堂遊德國科不林士
林獻堂遊德國科不林士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二七年林獻堂環球一周,足跡遍及英美德法義西比瑞荷丹等十國,此幀係遊德國科不林士時所攝;左:林攀龍、右:林猶龍。
一新義塾第二回卒業式
一新義塾第二回卒業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三五年三月廿八日,霧峰一新義塾第二回卒業式。一新義塾成立於一九三三年五月,提供地方人士學習漢文的場所,就讀學員以女性居多數。此外一新義塾也在八月開辦「夏季講習會」,可說是文化協會夏季學校的延長。
一新塾友會成立
一新塾友會成立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一日,一新塾友會成立。霧峰一新義塾雖只有兩屆學生,卻是光復後萊園中學、明臺家商的前身,如加上夏季講習會的學員,人數也相當可觀。(左起坐者:1.林春懷2.林攀龍妻3.林攀龍4.林春懷妻5.林獻堂6.林資彬妻9.呂磐石。立者:3.林呆4.溫成龍5.莊幼岳6.江春霖7.林文宗)
1930年婦女親睦會紀念合照
1930年婦女親睦會紀念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的林獻堂、張棟梁、張錦上、鄭汝南等組織剪髮會,於明治44(1911)年4月3日在臺中公學校成立,推動男人剪髮辮及女子解放纏足運動。大正3(1914)年3月3日,臺中廳長提議風俗改良問題,影響剪髮、放腳活動效果很大。之後,以林獻堂為中心的文化協會,經常舉辦青年、婦女啟蒙講習或聯誼活動。
林獻堂早年的半身照
林獻堂早年的半身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林獻堂早年的半身照;從其意氣風發的神采、服飾研判,此幀約為一九二五年前後所攝。
一新會成立四週年
一新會成立四週年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九日,一新會成立四週年。一九三二年林攀龍(三排男士右1)自牛津大學學成返鄉,為美化霧峰、啟迪文化,在霧峰革新青年會館成立一新會,議長林獻堂,以「大樹根底在,風雨掃不倒」勉勵在鄉青年。
景星大藥房設立紀念攝影
景星大藥房設立紀念攝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中的「癸亥」為日本大正12(1923)年,景星大藥房公司設立紀念攝影。其地點在當時臺中的榮町與櫻橋通(現繼光路與中正路)交角處,是當時臺中的黃金地點。
臺中公園風景明信片
臺中公園風景明信片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恬靜的臺中公園,活潑翠綠的各種樹木,包圍著清秀的大水池,水池上情意相投的優雅亭閣,還有悠悠自得的稀少人影。是日本昭和5(1930)年代,由臺中最大的書局「棚邊書店」,印成風景明信片分發的美景。
臺中製冰工場外景
臺中製冰工場外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明治42(1909)年,大日本製冰株式會社在臺中綠町三丁目(今綠川西街)年設立工場,每日製冰產量5噸。至大正12(1923)年及昭和2(1927)年因人口增加而增設機械,提高每日製冰產量達35噸。照片為昭和10(1935)年左右攝影之臺中製冰工場外景,當時大日本製氷株式會社已由日本產業株式會社收購。
一九二0年峙的賴和
一九二0年峙的賴和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二○年時的賴和。
二0年代湧泉閣的風貌(正面)
二0年代湧泉閣的風貌(正面)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湧泉閣在二○年代時的風貌。一九二四年四月,當局以剩餘的儒學考棚主樓具歷史意義,將之遷移於新高町水源地,並命名為:湧泉泉閣。
一九三0年代的楊肇嘉
一九三0年代的楊肇嘉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三○年代的楊肇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