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01個藏品
紅藍雙色鑲火焰帽花風帽
紅藍雙色鑲火焰帽花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紅藍雙色鑲火焰帽花風帽,以紅棉布為底,帽下緣鑲藍色布邊,兩者相接處綴有白、綠雙色麻花條狀紋飾,帽前綴有火焰狀金色帽花,左方以紅線繡有「卍」字紋。內裡為紅白灰條紋布。帽後鑲有兩條藍色飄帶左右交叉相結,尾端綴有鈴鐺。
黑地彩色織帶緄邊碗帽
黑地彩色織帶緄邊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色織帶緄邊碗帽,以黑棉布為底,帽底緣縫有藍色布條及藍白色織帶,帽頂中央用黃、橘、紅等色線以同心圓方式抓皺收攏。內裡為桃紅色,可見線頭痕跡。背面有一磨損痕跡,露出桃紅色裡布。左右兩側綴有紅色流蘇穗飾,並繫有繫帶。
白地暗紋女用童鞋
白地暗紋女用童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項典藏品為白地暗紋女用童鞋兩件一組,由於早期社會物資取得較為困難,因此許多鞋形種類基本上不區分左右腳。本件典藏品鞋長15.4公分,鞋寬7.1公分,腳形明顯比一般成人要嬌小許多,推測為孩童穿著使用。另外,鞋面的顏色呈現白色暗紋,一般男性所用的布鞋主要以黑色素面為主,雖然未繡花紋,應該為女童所穿著。
男子黑足袋左腳
男子黑足袋左腳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件典藏品為黑色足袋,以黑色棉布縫製而成,內裏為白色棉布為襯,底部同樣採白色棉布為底。主要做為襪子使用,穿著時足袋將拇指與其他四隻腳指分開,又稱分指襪。黑色足袋主要由男性穿著,穿脫由足袋腳後跟處開口,套上足袋後再穿上草鞋或木屐。
男子黑足袋右腳
男子黑足袋右腳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件典藏品為黑色足袋,以黑色棉布縫製而成,內裏為白色棉布為襯,底部同樣採白色棉布為底。主要做為襪子使用,穿著時足袋將拇指與其他四隻腳指分開,又稱分指襪。黑色足袋主要由男性穿著,穿脫由足袋腳後跟處開口,套上足袋後再穿上草鞋或木屐。
黑地彩繡寶相花碗帽
黑地彩繡寶相花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繡寶相花碗帽,以黑棉布為底,帽緣以藍色布條與藍綠橘色織帶雙緄邊,內裡為紅色。帽前飾以橘色棉線捆黑色布條製成的方形凸起布塊,左右接紅色流蘇,前方紅色布塊上繡有花蕊,下方以藍色線繡上倒置的寶相花,兩側繡有兩株小花,一側以橘線繡「卍」字紋。左右護耳內側個有一圈環,並繫有紅色棉線繫帶。
淺綠絲質花形彩繡圍涎
淺綠絲質花形彩繡圍涎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圍涎是嬰幼兒的口水兜,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簡單形式,也有搭配禮服的精美刺繡款式。本件圍涎以七枚飾片所組成,外型輪廓猶如花朵盛開的造型。飾片以淺綠色絲緞為底布,外緣以橘紅色絲緞包緄緣邊,內緣再以藍白交織的織帶裝飾,各飾片間以橘紅絲線藏針縫結合固定,領圍處以稍淺的橘色絲緞包緄,背面則以藍色棉布做襯底。
五色絲緞心形彩繡圍涎
五色絲緞心形彩繡圍涎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圍涎是嬰幼兒的口水兜,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簡單形式,也有搭配禮服的精美刺繡款式。本件圍涎以五枚心形繡片所組成,飾片邊緣皆以黑色織帶包緄,內緣以藍白緹花織帶裝飾,各飾片間以桃紅、寶藍絲線製作編織蟲止縫結合固定,領圍處以黑色棉布包緄,背面則以藍色棉布做襯底。
絲綢拼接梅花彩繡圍涎
絲綢拼接梅花彩繡圍涎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圍涎是嬰幼兒的口水兜,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簡單形式,也有搭配禮服的精美刺繡款式。本件圍涎外形呈現二片簡化之如意雲紋,每塊繡片都是以三色暗紋緹花絲綢拼接完成,最外圈以紅色絲緞包緄緣邊,領圍處則是以黑色棉布包緄,開口處以黑色棉布製作一字扣布結紐頭做扣合,背面則以淺灰色棉布做襯底。
彩色拼布瓜碗帽
彩色拼布瓜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彩色拼布瓜碗帽,以黑、白、紅、藍四色的布塊裁製成箭頭和螺旋紋樣,拼縫成碗帽,接縫處使用紅色和淺黃色的織線緄邊,帽頂無鈕結,僅以針線收攏,留有一小孔。帽圈以黑布為底,上以紅、橘、綠、白等色線繡出十字繡幾何紋樣。帽內裡為靛藍色。
黑地刺繡碗帽
黑地刺繡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布為底,正面縫有一塊長方形紅色布片,上面以白、黃、紫、桃紅等色線,繡出現條和三角形等幾何圖形,正中央藍色布條上,縫有以黑布製成的半圓形布片,向前凸出,邊緣以色線緄邊。帽頂縫有一塊藍色和紅色交疊而成的正方形布塊,四角以白色和紫色線繡出三角型,拼成方形圖樣,中央繡有太陽花紋樣。內裡為黑色。
四色絲緞梅花形彩繡圍涎
四色絲緞梅花形彩繡圍涎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圍涎是嬰幼兒的口水兜,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簡單形式,也有搭配禮服的精美刺繡款式。
淺綠絲緞圓形彩繡圍涎
淺綠絲緞圓形彩繡圍涎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圍涎是嬰幼兒的口水兜,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簡單形式,也有搭配禮服的精美刺繡款式。本件圍涎為圓形輪廓,以淺綠色絲緞為底布(有日曬局部褪色情況),刺繡用色鮮明亮麗在淺綠色緞面上以搶針、纏針、齊針、打籽繡等針法刺繡有各式果實,如石榴、桃、李、佛手瓜等圖案,象徵多子多孫、福壽綿長的意涵。
彩色毛線編織短圈
彩色毛線編織短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彩色毛線編織短圈,以黑、深紫、草綠、粉紅、紅、藍等彩色毛線編織而成,帽圈編有花朵、回紋等幾何圖形,左右兩側個綴有一個紅、粉、藍三色編製立體花球與深褐色球狀流蘇。
大紅絲質緹花立領長袖大襟女衫
大紅絲質緹花立領長袖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大紅絲質緹花立領長袖大襟衫,大襟衫衣身修長、袖管細窄,合身纖細的外型輪廓是1910~20年代漢族女裝的典型。
大紅絲質緹花新娘婚服
大紅絲質緹花新娘婚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為大紅絲質緹花立領長袖大襟衫和馬面裙構成的一整套嫁衣,共1組2件。
黑地繡花客家拖鞋
黑地繡花客家拖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繡花客家拖鞋,共1組2件。鞋頭以黑色絨布為地,繡上盛開彩菊與蝴蝶紋樣。鞋口以黑色織帶绲邊,內側採平金滿繡技法由桃色織帶中央夾縫金色繡線裝飾。鞋底以牛皮製成,後跟用牛皮疊合加高,鞋跟上下皆有釘子固定之痕跡。
彰化南瑤宮黃棉質對襟轎班衣
彰化南瑤宮黃棉質對襟轎班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黃緞緹花蝴蝶紋馬面裙
黃緞緹花蝴蝶紋馬面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件黃緞緹花馬面裙產自臺中霧峰,兩片裙幅並未以米色裙腰縫綴一起,而是獨立兩片,以裙腰兩側的盤釦接合,再以繫繩圈圍固定於腰上,內裡襯布為藍綠色。
大紅地彩織厝脊頂風帽
大紅地彩織厝脊頂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大紅地厝脊頂風帽,以紅布裁製成風帽形式,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帽緣和頂蓋以黑布條及淺綠色蝴蝶紋樣織帶緄邊,內裡為紫色棉布。頂蓋右方掛有珠飾和鈴鐺、左方飾以黑色流蘇,帽背鑲兩條交叉的藍色飄帶,飄帶尾端以紅線繡有「卐」字紋,帽緣左右各有一圈環,繫有毛線,可於穿戴時固定。
綠色絲質緹花劍帶條紋飾邊開襠女褲
綠色絲質緹花劍帶條紋飾邊開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綠色絲質緹花劍帶條紋飾邊開襠女褲,褲管以綠色花卉蝴蝶暗紋緹花軟綢裁製成,直筒狀,前後以藍色布條和織帶勾勒出劍帶和雲頭紋飾,雲頭內綴有盤長紋,褲腳緄藍色布條與小鳥紋織帶,腰頭布為白色,略泛黃,左右二端個有一圈環。
綠綢緹花馬面裙
綠綢緹花馬面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綠綢緞緹花裙產自臺中霧峰,裙腰為米色布,縫綴兩片裙幅成一片裙樣式,裙腰兩側有紅綠雙色棉繩,裙面裝飾部分,裙門四周及裙擺鑲藍緞緄邊,上面繡有辮繡飾框,內層裝飾繡有纏枝花卉的織帶,裙門的藍緞緄邊下方兩角各有一花鳥紋,裙門兩側褶襉裝飾有八條藍緞雲頭劍帶條裝飾。
綠色絲質緹花織帶飾邊合襠女褲
綠色絲質緹花織帶飾邊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綠色絲質緹花織帶飾邊合襠女褲,褲管以綠色蝴蝶花卉紋緹花布裁製成,直筒狀,褲腳緄黑色布條和紫色梅花紋織帶,褲頭為白色,略泛黃,褲管亦有泛黃的汙漬痕跡。
淺粉紅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淺粉紅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日據初期臺灣閩籍婦女大襟衫(又稱為「大祹衫」),大致與晚清時期一樣,衣身十分寬大,但衣領高度低,領圍窄小,衣身寬大但以織帶貼飾替代刺繡的緄邊方式,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婦女大襟衫的特徵之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