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17個藏品
木鼓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帶槌。木鼓主要的功用,鳴鼓以召眾,以鼓聲的多少及長短以示識別事情,如社中開會,或有緊急事發生,多能用鼓聲中傳達之。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簧為銅片製,一端寬,一端尖,簧根用籐紮在琴柄上,琴柄為竹片製,有長縫比簧稍大些,二端有琴帶。琴柄縱面彎曲,二端較厚存竹肉,中間削薄。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口琴(單簧帶筒)
口琴(單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身為竹片製成,末端凸出,反面呈凹狀。琴筒為放琴上用,亦為竹製,琴兩端有小繩繫住。
竹口琴(單簧)
竹口琴(單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單簧,已無簧片。
口琴(雙簧)
口琴(雙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筒內有單簧及雙簧口琴各一,以竹片為琴身,表面稍凸出,裡面稍凹入。簧槽呈不規則形,挖空。簧為銅質,呈三角形。底部固定,頂懸空,兩端各繫以小細線。
有腳青銅鈴
有腳青銅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有腳青銅鈴三枚 1. 長3.2cm、寬1.2cm。黑色,上端腰部有一圈圈之方格。 2. 長4.3cm、寬1.6cm。黃色,兩腳不對稱,大小不一,一腳破損。 3. 長4.0cm、寬1.7cm。白色,光滑,各銅鈴之腳向兩側慢慢張開。頂端上有銅環,以便麻繩穿過。
有腳青銅撞鈴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有腳青銅撞鈴三個,以麻繩穿成一串,中間一個較大,長5.0cm、寬1.8cm。兩旁的兩個等大,長4.0cm、寬1.5cm。撞鈴之腳向兩側分開,愈分距離愈大,腳愈到末端愈瘦小。撞鈴之頂端有一突出之圓圈,以便麻繩穿過。
青銅圓鈴
青銅圓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青銅圓鈴四枚 a‧a&b 兩枚僅剩半個。 c‧周長9.5cm。下端破損,只剩下大半個,兩面有突出條紋,如人面狀。 d‧周長7.2cm。下端破裂,光滑,紋很不明顯。
有腳青銅撞鈴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共有三束青銅撞鈴(共15枚),繫於一粗繩上。每束有五枚鈴,以麻繩繫之,繩上套有長4.0cm之細竹管,撞鈴上部為方格紋,領左右兩端有兩圓突起。
木鼓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帶二槌。 採擇空心的樹幹為鼓胴。 本鼓的鼓溝,因作藏品的土人限於所用的鑿子工具,控溝稍闊,鼓音較差,成喀喀之聲。
響盞
響盞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響盞有兩種,一種為南管所用,另一種為北管所用,此藏品為北管所用之響盞,與京劇所用的小鑼同,又稱碗鑼、湯鑼,以木板敲擊,聲音柔和清亮,擔任裝飾性的演奏。
竹口琴(雙簧帶筒)
竹口琴(雙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竹片為琴身。竹片的一端按有銅簧,呈三角形。一端固定、他端懸空,兩端繫有細麻繩。口琴裝在一竹筒中,兩端以小木塞塞起。木塞以紅絨線編成小繩繫成。竹筒外面套以竹篦編成的圓套。
雙管鼻笛
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雙管鼻笛為兩個單竹管以梯形木塊及藤箍綁合。馬太鞍有三音孔及四音孔兩種鼻笛。吹奏時手持鼻笛,吹口按在鼻下,以鼻息吹奏。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柄為竹片剖裂成,縱面稍彎,二端較厚存竹肉,有琴帶一端呈U形,中央削薄,有一細長簧槽,中置琴簧,琴簧銅片製成,較簧槽略小,簧根用竹片鐵絲綁於琴柄上。器名為弦形單銅簧口琴。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班鳩琴
班鳩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0-60年代緬甸華人樂團所使用樂器,反映出1886~1948年緬甸受英國殖民音樂文化的影響。~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八音鑼、架及棰
八音鑼、架及棰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八個銅鑼,二支鑼槌,一木架組成,架上縛二條麻繩以撐托銅鑼,每二個銅鑼間有一木棍支撐區隔。太平洋(Bidayuh)
雙管鼻笛
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鼻笛上全部都有雕刻,有葉狀紋、斜紋、人物、百步蛇等,一管一端有裂縫,雙管以開絲米龍線綁擊‧其中一管之一端鑿有三孔。
雙管鼻笛
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鼻笛兩端及中間皆有斜紋及菱形雕刻。一端各有一孔,另一端一管有三孔,一管無。兩端各以線繫綁在一起。
尺八
尺八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shakuhachi。從底端吹的日本竹製笛,由中國簫演變而成。它的吹口削成向外傾斜的角,並有一小片象牙或獸骨嵌在邊緣上。
神樂笛
神樂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篠笛。神樂笛Kagurabue是雅樂中的三種竹制橫笛之一(龍笛、高麗笛 ),面和內部都塗漆,兩端以樺皮作為裝飾,在演出神樂歌時使用。神樂笛長約45公分,六孔竹笛。
神樂笛
神樂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篠笛。神樂笛Kagurabue是雅樂中的三種竹制橫笛之一(龍笛、高麗笛 ),面和內部都塗漆,兩端以樺皮作為裝飾,在演出神樂歌時使用。神樂笛長約45公分,六孔竹笛。
青銅撞鈴
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分成二串,一串15個,一串10個(其中一個角已經損斷),為有腳型撞鈴。
弓琴
弓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弦為細鐵絲製,弓為竹製有三個竹結,二端與弦接合處呈W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