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42個藏品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分三層,均為黑布,正面黑布上,由口開始縫一長11.5cm之紅麻布,麻布上有以白布、黑線、黃線縫成之條紋。紅麻布之末端有長9cm、藍紅絨線構成之流蘇。 帶為兩層,底層為黑布,外層為紅麻布上,亦以白、黑、黃線縫成之條紋,帶之兩端有以黃青絨線構成之絨線球。
男用綁褲
男用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褲腳緄以白邊,並有四道貼布為飾,藍白相間,白條上貼有連續菱形黑布。距褲腳底27.0cm處,二邊各釘一布條。褲上有幾處破損(凌曼立1962:119)。
佩袋(盛煙及檳榔)
佩袋(盛煙及檳榔)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分三層,中層為黑布,外二層為黑緞,外層正面由口開始縫一11.0cm長之紅麻布,麻布上有間隔相等縫貼上之藍布及黑白布條,布條作鋸齒狀,紅麻布之末端有綠,藍,紮三色絨線流蘇,正面底部以紅,白,綠繡之五瓣的花朵。帶背面為黑布,面為紅麻布,二邊緣及中央各有一條以白,黑布貼成之花紋。
短衣
短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是75年矮靈祭主要服飾的形式。對於矮靈祭服飾原無明確規定,族人多向外族購買山地服在矮靈祭時穿。民國73年為參加“北區山胞傳統歌舞比賽”,特請人根據傳統服飾的花紋及形式,利用毛線以織毛衣機器織成,僅有男女之分。而製作這些衣服的是住在東河村、東河國小旁的林女士負責,他是泰雅族人。
木偶
木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偶為一直立人像,手僅剩半截且中空,上身長,頭略扁,周31.5cm臉扁平,鼻子突出,眼上有眉,眼圈及眉、嘴均以紅筆描畫,兩耳在臉之兩側,下巴尖,而突出。頭頂有一長2.0cm,寬4.6cm,厚1.2cm之方木塊,木塊下方有一圓孔,腹部中央有一圓孔為肚臍,腳為二三角形木塊,一大一小。
籐帽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帽呈鐘形分內外兩層,內層為繞織編法編成(下),頂部則櫬以棕葉,外層的編法特殊,先以兩枝籐條為心,外側繞以籐皮或條狀再以這種條圍繞底部做螺旋狀,頂部則以繞織編法自頂至底最外側平均分置八條小型支柱,用以使帽堅固,帽內有小繩以扣額下防止被風吹掉。
女用祭笠
女用祭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年長男女所戴用之椰鬚禮笠。其使用竹篾作為笠的肋骨,以水藤、乳藤作為骨環,再以三十三片椰鬚紮成,以粗麻線穿縫固定之,並施以精細的鎖鍊鏽與邊緣裝飾鏽,帽頂凸出3公分的木頭,下緣放一鐵環約8公分圓周,頭座底部以水藤編結六角形,高2公分,左右繫有麻繩綁帶,全帽經煙燻呈黑褐色,倒扣呈大平碗狀。
女胸巾
女胸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布滾細條白布邊,下綴金黃色細流蘇。巾上貼縫銀白、金色、白色、綠色及透明之芋葉狀亮片及綠、藍圓形亮片。圈飾黃、藍波浪狀花邊‧並以花編及亮片分隔成大小不一之長方格。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長方塊黑布垂直縫在一寬條長白布上而成,腰圍之白條布寬約14.0cm,長方黑布每塊約30.0cmX10.0cm,其上面及下方綴有紅黃綠三色毛線流蘇‧黑布上車繡不同色澤之曲線,有亮片及流蘇縫綴其中,腰圍兩端有細帶縛繫。
女用胸巾
女用胸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布滾細條白布邊,下縐細珠粒及塑膠管穿成之流蘇。巾上貼縫黃色、綠色亮片。圈飾黃白波浪狀花邊,並以花編及亮片分隔成四長方格。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含(20689胸巾 20690綁腿布 20691.92腰帶及20693佩袋)。
綁腿布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四方黑布,中間再車縫一塊白布,兩端用黑色細條布繫綁,繩尾端綴綠色毛線流蘇,黑布下方一邊車縫一寬幅白色帶,亦供繫縛。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含20689胸巾 20690綁腿布 20691及2 腰帶 20693佩帶)。
男巫綁褲
男巫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金黃色布褲,周圍飾以紅、藍波浪形細條花邊,褲上分別以綠紅及綠、藍、白、紅菱形花邊綴區間,上並有綠色長毛線流蘇,腰兩端各有一帶供縛繫。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男巫服飾全套含20699男巫額帶、20700男巫綁腿褲、20701男巫項飾、20702男巫佩袋 。
男巫項飾
男巫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黃、綠、白三色塑膠珠粒間綴一細紅珠粒編成。最長之白色珠,加上有一段用來掛於頸部,並不間綴紅珠粒,其餘黃、綠二條則分別二端接連在白珠鍊上,戴時三條可層現胸前。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男巫服飾此全套含20699男巫額帶、20700男巫綁腿褲、20701男巫項飾、20702男巫佩袋。
女子羽冠
女子羽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頭冠兩旁有兩片細橢圓形紫紅、綠、白色珠粒穿成之穗狀流蘇,冠頂有塑膠管編成,上綴金屬片及人工寶石之花朵,共有紅、深綠、淺綠七朵,上方再插綴白色細羽,頂端有一紅色鐵絲穿繫一排月形銀鉑,銀鉑兩端各有三朵毛線編成之花朵,及紅色長流蘇。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領圍、袖口圈飾黑、白波浪狀花邊,衣身主要之上部為紅色,下部寬幅黑色部份,則圈飾紅、白、黃三色花邊,整件衣腹皆以細條白布滾邊。 花蓮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分類號20686女子羽冠、20687女上衣及20688女裙為同一套)。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三幅布車縫成,左邊為全黑色,滾細條白布邊,靠邊部份並圈飾藍、白花邊及繡小花。另幅紅色布在上,周連有寬幅黑邊,同樣滾細條白布,圈飾藍白及繡花,在下者為黑色布,也鑲滾同樣的花邊與繡花‧腰圍則以寬約16.0cm之長白布條縫在三幅布上,兩端有細繩。
頭簪
頭簪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共13
頭卷
頭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棉質,約二十尺,民國六十年徐玉蘭之子參加豐年祭時製作。刺繡部分為徐玉蘭的姨媽在其舅舅成年禮時(民國七年)所繡,可取下沿用作為貼飾。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紅、黑兩色粗橫條紋夾織麻布,再以紅、黑二色毛線交叉縫合同色細橫條紋交織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
禮用長衣
禮用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白色麻線與多色毛線(棗紅、黑、橘、綠、紫、灰)夾織並挑織而成,正面多為橫條形紋,背面則有各種幾何圖形紋,色彩古樸多樣,後背上端剪裁成V字形,腋下兩側以黑、橘兩色毛線交叉緄邊,使成一對襟無領無袖長上衣。穿戴方式係套於長袖短上衣外面。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黑色麻布夾織紅、藍二色棉線成粗橫條紋,再以同色毛線交織縫合成細橫條紋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另於前襟左右角及下擺兩側各縫上一條黑、白及棗紅三色麻線織帶,下端綴以紅色流蘇。全件無綁帶或鈕釦。文物上之下擺織帶有兩處斷裂。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紅、黑兩色毛線夾織黑色麻布成粗橫條紋,再以同色棉線交叉縫合細橫條紋交織布於袖圈處,袖子內側縫有紅、黃、藍三色織帶,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
珠長衣
珠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全件以白色麻線平織為底,背部及袖口以棕色麻線縫合為一對襟無領無袖長背心,再以棕色織帶於其袖圈、前襟兩緣、及下擺緄邊,並以紅色麻線平織與整齊排列之白色珠貝綴飾於其衣前面兩側、下擺及背面,且還於其袖口兩側各穿縫多串白色珠貝與銅鈴作為流蘇,全件甚為精緻華美。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衣為黑呢製成,已經剪裁,對襟,長袖,紐扣為五排,每排二只,每排間有用小珠串成的人頭裝飾二,紐扣為漢式,以小珠串成,左右衣裾有小珠串成的樹狀裝飾,珠分有綠、黃、紅、白四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