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3個藏品
宜蘭總蘭社道具(雙鐧)
宜蘭總蘭社道具(雙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此件為演戲使用的兵器道具。如亂彈戲《秦瓊倒銅旗》中的秦瓊攻打銅旗陣時即使用此項兵器。俗諺:「懶懶馬也有一步踢,歹歹戲也會一齣倒銅旗。」意謂再差的戲班,至少也會演一齣倒銅旗的好戲可看,可見此戲的膾炙人口。
宜蘭總蘭社貢地獅紋菜刀旗
宜蘭總蘭社貢地獅紋菜刀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此類繡旗早年圖案以獅子為主,故稱作「獅旗」,因形似菜刀,又稱「菜刀旗」,以一對兩支為單位,正面為圖案,背面為社團名號。後來為了滿足社團間的較勁,衍生出麒麟、龍、虎等多元圖樣。出陣時既能展現社團的向心力與精湛的刺繡技藝,還能分隔北管樂隊(俗稱「插縫」),使彼此樂音不受干擾。
宜蘭總蘭社木雕春榭
宜蘭總蘭社木雕春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此件春榭為宜蘭總蘭社於1925年左右聘請有「蘭陽人物細雕泰斗」之譽的名匠陳銀生(1899-1963)製作。造型發想自傳統的(木盛)籃,兼具美觀與實用的功能,如其可盛放香、金紙和牲禮,或餅乾、水果供子弟出陣時食用,轉開下方茶水桶的水龍頭還可取水飲用。惟雕琢極為纖致富美,炫耀競秀的用意反更顯濃厚。
宜蘭總蘭社虎頭盔
宜蘭總蘭社虎頭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蟠龍燭臺
蟠龍燭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葉王(名麟趾,字王,1826-1887)為臺灣交趾陶工藝的第一代宗師,本對燭臺為葉王傳世之作,相傳為其送給岳父的祝壽之禮。
郭子儀拜壽缂畫
郭子儀拜壽缂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緙絲採「通經斷緯」,顏色相接處若不相連、有如刀鏤,因此又名「刻絲」;緙畫則是在緙絲上繪畫細節,製作上相對省工。本作描繪郭子儀夫婦高座廳堂,滿堂祝壽的子孫多當朝高官,庭外還有帶著珊瑚、聚寶盆等賀禮的訪客,以及喻意「太平有象」的馱瓶白象與「太師少師」的雙獅戲球,將祝壽的氣氛烘托得更加熱鬧歡騰。
戲籠(書生籠)
戲籠(書生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筒身以六角孔編法編成,上蓋以壓二挑二斜紋編為主,此為內外雙層之竹籠,蓋子兩側附有鎖扣。在從前交通不便的年代,讀書人要旅居外地,搬運存放衣服、書籍時,就得要用到這種竹籠,故有人稱為「書生籠」或「童生籠」。
戲籠
戲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戲籠是布袋劇團所有設備用具的總稱,包括了戲棚(臺)、戲偶、頭盔、戲服、道具、樂器、戲箱等。早期是竹篾編成的竹籠,故稱為「戲籠」。即使現在劇團大多是用木箱、塑膠箱、鐵箱,仍然沿用戲籠的說法。
小西園戲箱
小西園戲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本件戲箱原為小西園掌中劇團所有。分成上蓋、下底與中間四面,中間四面的右上角標有阿拉伯數字3,且四面的四邊皆以鐵片來鞏固與保護,而上蓋則以鐵片覆蓋。
布袋戲影片《長坂坡救主》
布袋戲影片《長坂坡救主》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小西園彩樓右側屏風戲文
小西園彩樓右側屏風戲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