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10個藏品
李泰祥:《大神祭》
李泰祥:《大神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都之夜》鋼琴分譜手稿
《南都之夜》鋼琴分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都夜曲》是許石1946年發表的歌謠,由鄭志峰作詞。曾被填詞翻唱為多種不同版本中文、粵語本版。手稿上註明的「臺灣建設歌」,是由薛光華填詞的版本。
張錦鴻 《倦歸》樂譜手稿
張錦鴻 《倦歸》樂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倦歸》樂譜手稿。此曲作於1985年,此時,張教授已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榮退,並旅居美國近十年之久。
張錦鴻教授之手稿〈竹枝詞〉
張錦鴻教授之手稿〈竹枝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2年,張錦鴻教授之手稿〈竹枝詞〉。
張昊彩繪之風景圖
張昊彩繪之風景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2
1942年4月6日,張昊逃難至浙江天目山,隨手彩繪之風景。
呂泉生獲贈張三〈秋草吟〉手稿
呂泉生獲贈張三〈秋草吟〉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
詩人張三聽聞《秋菊》的故事,心有所感,寫下〈秋草吟〉和贈友人。
郭芝苑作品手稿
郭芝苑作品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手稿。
呂炳川的筆記
呂炳川的筆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呂炳川的筆記當中,看到了他對京劇及其他戲曲音樂的專注與用心。
許常惠曾祖父與祖父親筆稿
許常惠曾祖父與祖父親筆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右上:父親幼漁公像;左上:祖父劍漁公像;右下:曾祖梓修公親筆稿;左下:祖父劍漁公親筆稿。
孫毓芹 離家三十六年後第一封寫給家裡的家書,第一頁
孫毓芹 離家三十六年後第一封寫給家裡的家書,第一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離家三十六年後第一封寫給家裡的家書,第一頁。
莊本立為黃好吟古箏獨奏會題詩
莊本立為黃好吟古箏獨奏會題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
1992年3月22日,莊本立為黃好吟古箏獨奏會題詩。
莊本立懷念劉德義之題詩
莊本立懷念劉德義之題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1年,莊本立懷念劉德義之題詩。(取自:《紀念劉德義教授逝世十週年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繼高寫下的便箋,透露他的內心境界
張繼高寫下的便箋,透露他的內心境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繼高寫下的便箋,透露他的內心境界:「用心跟男人一起工作,誠心和女人做朋友,細心欣賞精緻與美好,愛心給予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餘事皆平常心。─六十歲後的想法和做法。」。
張繼高在便箋寫下他為何不教書
張繼高在便箋寫下他為何不教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繼高在便箋寫下他為何不教書,原因是:「我覺得我有些知識,但系統不完整,或結構不嚴謹,所以不能說有學問,所以不能教書。」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
張繼高對於擔任公視籌委,卻看到籌委會被抹黑否定的感慨顯示於此便箋
張繼高對於擔任公視籌委,卻看到籌委會被抹黑否定的感慨顯示於此便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繼高對於擔任公視籌委,卻看到籌委會被抹黑否定的感慨顯示於此便箋:「佛一上龕,就得受香火,燻久了,臉就黑了。」。
陳慶松的筆跡
陳慶松的筆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於1950年時的筆跡。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雪花飄〉手抄本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雪花飄〉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客家八音曲目〈雪花飄〉手抄本,以簡譜方式記載的工尺譜。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三句半〉手抄本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三句半〉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客家八音曲目〈三句半〉手抄本。
陳慶松收藏之「苗栗新樂軒」手抄本
陳慶松收藏之「苗栗新樂軒」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收藏之「苗栗新樂軒」手抄本。
陳慶松抄錄之藥方
陳慶松抄錄之藥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抄錄之藥方。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手抄本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客家八音曲目手抄本。
徐頌仁作品《為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樂譜手稿
徐頌仁作品《為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樂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徐頌仁作品《為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手稿,圖一和圖二為第一樂章的第一至四頁、圖三為第二樂章的頭兩頁、圖四為第三樂章的頭兩頁、圖五為獨奏小提琴譜的頭兩頁。
徐頌仁作品《兩首創意曲》樂譜手稿
徐頌仁作品《兩首創意曲》樂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徐頌仁作品《兩首創意曲》手稿,共四頁。
徐頌仁作品《為管絃樂的奇想競奏曲》樂譜手稿
徐頌仁作品《為管絃樂的奇想競奏曲》樂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徐頌仁作品《為管絃樂的奇想競奏曲》樂譜手稿,封面和其中四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