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5個藏品
許常惠 《八月二十日夜與翠雛同賞庭桂》、《昨自海上來》歌詞
許常惠 《八月二十日夜與翠雛同賞庭桂》、《昨自海上來》歌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小翠與高良留美子的歌詞。
王沛綸編注《怎樣唱國歌》一冊的封面書影
王沛綸編注《怎樣唱國歌》一冊的封面書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怎樣唱國歌》一冊的封面書影。
病榻旁打破自己不出書的原則,張繼高的第一本文集《必須贏的人》終於面世
病榻旁打破自己不出書的原則,張繼高的第一本文集《必須贏的人》終於面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5年5月,病榻旁打破自己不出書的原則,張繼高的第一本文集《必須贏的人》終於面世。
蔡繼琨的音樂論述_2
蔡繼琨的音樂論述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8
蔡繼琨的音樂論述。
康謳〈回憶初到北師時〉手稿
康謳〈回憶初到北師時〉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康謳〈回憶初到北師時〉手稿。
施德玉〈臺灣竹馬陣音樂與宗教之關係〉
施德玉〈臺灣竹馬陣音樂與宗教之關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炫文 著作《中華民俗藝術叢書──臺灣歌仔戲音樂》封面
張炫文 著作《中華民俗藝術叢書──臺灣歌仔戲音樂》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2 年出版。《臺灣歌仔戲音樂》24 開,共 157 頁,由臺北百科文化公司刊行。內容由碩士論文擴大編纂。
戴粹倫編著之《初中音樂》第三冊封面
戴粹倫編著之《初中音樂》第三冊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初中音樂》第三冊,戴粹倫、張錦鴻合編,1964年9月由世界書局出版。此為封面。
李抱忱寄給筆者《汨羅江上》一曲的樂曲解說手稿
李抱忱寄給筆者《汨羅江上》一曲的樂曲解說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李抱忱寄給筆者《汨羅江上》一曲的樂曲解說手稿,為趙琴主編《李抱忱作品演唱會歌曲全集》用。
李抱忱於《聯合報》「聯合副刊」的紀念專輯
李抱忱於《聯合報》「聯合副刊」的紀念專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聯合報》「聯合副刊」的紀念專輯。
張彩湘 〈初級中學音樂科課本〉第一冊
張彩湘 〈初級中學音樂科課本〉第一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初級中學音樂科課本〉第一冊,由張彩湘編著,新聯圖書出版社印行。
李抱忱博士親筆手稿
李抱忱博士親筆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8
寄筆者親筆手稿。1968年5月9日,「音樂風」節目製作黃自逝世三十週年的特別節目,李博士寄來了「紀念老學長黃今吾先生」的特別談話,並附上親筆手稿。
蕭而化 《中國音樂進化史記事大略》手稿
蕭而化 《中國音樂進化史記事大略》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中國音樂進化史記事大略》手稿。
張錦鴻 《和聲學》最初版本封面
張錦鴻 《和聲學》最初版本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5年12月,張錦鴻音樂理論專書《和聲學》最初版本,由淡江書局出版。
蕭而化為楊育強編著之《國立福建音專史紀》為序
蕭而化為楊育強編著之《國立福建音專史紀》為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5
蕭而化為楊育強編著之《國立福建音專史紀》為序。
施德玉〈曲牌組合形式之探討〉
施德玉〈曲牌組合形式之探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林秋錦的兩本著作
林秋錦的兩本著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林秋錦的兩本著作。
呂泉生獲贈張三〈秋草吟〉手稿
呂泉生獲贈張三〈秋草吟〉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
詩人張三聽聞《秋菊》的故事,心有所感,寫下〈秋草吟〉和贈友人。
郭芝苑譜曲詹冰(詹益川)之日文新詩《五月》
郭芝苑譜曲詹冰(詹益川)之日文新詩《五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詹冰(詹益川)之日文新詩《五月》,中文版由郭芝苑譜成歌曲。
王沛綸編纂之《室內樂主題》
王沛綸編纂之《室內樂主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0
王沛綸編纂之《室內樂主題》(1970年1月5日初版)。
王沛綸編纂之《協奏曲主題》
王沛綸編纂之《協奏曲主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1
王沛綸編纂之《協奏曲主題》(1971年2月5日二版)。
王沛綸著《指揮學》
王沛綸著《指揮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全音樂譜出版社發行之王沛綸著《指揮學》。
戴洪軒《鐘》(室內管弦樂)
戴洪軒《鐘》(室內管弦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施德玉〈從開封論豫劇音樂的發展〉
施德玉〈從開封論豫劇音樂的發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