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0個藏品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圍鼓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圍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這套樂器是由緬甸末代王朝貢榜 (1752-1885) 宮廷工匠的嫡傳弟子所製作,外型金碧壯觀。捐贈者透過國寶級藝師U Gyi Myat的鑑定與聯絡,得以購之。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圍鑼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圍鑼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圍鼓裝飾木架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圍鼓裝飾木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圍鑼裝飾木架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圍鑼裝飾木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矩鑼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矩鑼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鼓組裝飾木架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鼓組裝飾木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六音鼓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六音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皇家鼓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皇家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小鼓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小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大鼓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大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木響
木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鈸
塞恩( hsaing-waing) 樂器--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批樂器[共計13項1.圍鼓(TP00357) 2.裝飾木架(TP00358) 3.圍鑼(TP00359) 4.
緬甸竹琴琴鍵
緬甸竹琴琴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緬甸竹琴為緬甸絲竹樂團所使用的樂器之一,屬於雙聲部的旋律組樂器。「雙聲部」指的是在緬甸樂器中,由兩根指頭彈撥、兩手拍擊或由兩根木槌敲奏,能同時發出兩個音的樂器。鋼琴傳入緬甸後,樂手仿效竹琴的擊奏技法,利用左右手各一到兩根指頭,在鋼琴鍵盤上敲打成樂。
喇叭小提琴
喇叭小提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0-60年代緬甸華人樂團所使用樂器,反映出1886~1948年緬甸受英國殖民音樂文化的影響。19世紀末錄音工業興起,當時絃樂器音量較小而不利於錄音,1901年Charles Stroh將喇叭小提琴引進英國,爾後在英國殖民時期傳入緬甸。
舞蹈衣飾-公主
舞蹈衣飾-公主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批文物包括宮廷女子舞蹈 (minthamee aga)TP00384 與男女對舞(nhibathwa)的全套衣飾TP00385及TP00387,還有一把U Shwe Yoe逗趣丑角舞所需的勃生傘TP00386。
舞蹈衣飾-公主
舞蹈衣飾-公主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採集自當時緬甸歸僑協會文藝組組長陳翠芳自宅,為該會成員於2000年中和潑水節慶典表演中使用。衣飾的錦緞華麗、繡工細緻、配件齊全,為仰光當地師傅特別接受訂製而成,最後再由緬甸歸僑協會成員攜回台灣。
勃生傘
勃生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採集自當時緬甸歸僑協會文藝組組長陳翠芳自宅,為該會成員於2000年中和潑水節慶典表演中使用。
舞蹈衣飾-王子
舞蹈衣飾-王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衣飾的錦緞華麗、繡工細緻、配件齊全,為仰光當地師傅特別接受訂製而成,最後再由緬甸歸僑協會成員攜回台灣。不僅不易取得且價格不菲外,它也相當反映了當今緬甸舞蹈衣飾美學與工藝技術,更凸顯出台灣緬甸華人對於潑水節及緬甸傳統歌舞的想像。 ~以上說明由捐贈者(呂心純女士)提供。
貝葉經
貝葉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貝葉經是過去傳抄佛教經典與佛教弘法的媒介,於現今南傳佛教地區仍有人繼續使用。此份貝葉經以緬文書寫,每頁長達50cm,寬6cm,每頁上下穿孔並以棉繩串結,分為四簡冊,厚達8cm。外部並以多層棉布包裹,便於攜帶保存。
泥壺圍鼓
泥壺圍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壺圍鼓之使用由一組多個組成,目前收集到泥壺兩只,尚未繃皮。以及薦購3只大中小三種尺寸,各呈現不同音階。~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傀儡戲偶-王子
傀儡戲偶-王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藥師、王子、公主及大象等皆為常見的傀儡戲角色,係17、18世紀宮廷劇場中的基本二十八個角色之四。此類戲劇由塞恩樂團所伴奏,劇情則由緬甸當地的宮廷王朝、英雄傳說及歷史故事,結合民間信仰所改編而成。現今此類戲偶多成為文化商品,常見於傳統飾品與觀光商店中。~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傀儡戲偶-大象
傀儡戲偶-大象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藥師、王子、公主及大象等皆為常見的傀儡戲角色,係17、18世紀宮廷劇場中的基本二十八個角色之四。此類戲劇由塞恩樂團所伴奏,劇情則由緬甸當地的宮廷王朝、英雄傳說及歷史故事,結合民間信仰所改編而成。現今此類戲偶多成為文化商品,常見於傳統飾品與觀光商店中。~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傀儡戲偶-公主
傀儡戲偶-公主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藥師、王子、公主及大象等皆為常見的傀儡戲角色,係17、18世紀宮廷劇場中的基本二十八個角色之四。此類戲劇由塞恩樂團所伴奏,劇情則由緬甸當地的宮廷王朝、英雄傳說及歷史故事,結合民間信仰所改編而成。現今此類戲偶多成為文化商品,常見於傳統飾品與觀光商店中。~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