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94個藏品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黑色的雙布袋。外側之袋,以紅布上綴白緄條及黃線。兩側貼有紅布條,其下端有紅白絨線9cm長之流蘇。帶為幾股紅白絨線搓成粗線條。
綁腿(女用)
綁腿(女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女用綁腿二塊,以藍色為底,布三周及正中縫寬約4cm紅布,其上貼以齒形紋,為藍紅等色。布上另有細緄條,另有紅絨線繡成十字形紋,及數長條絨線紋。綁腿布兩端各有長約30cm,藍布條四根。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毛織品佩袋,裡及袋底部8.0cm以黑布做成。袋有上每隔1.2cm橫貼一細布條,藍白相間,白條上以黑線釘有鋸齒紋。藍條作鋸齒狀。黑布上有藍,白,粉紅三色毛線流蘇,長8.0cm帶上縱貼三白布條,上釘鋸齒紋黑線。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深藍布製長方形袋,共兩個袋,外側的一袋上縫縐一紅布長15.0cm,寬24.0cm布上綴白緄條與藍緄條間排列。袋之兩端縫兩條帶,一為白,一為藍。
陶甑(蒸米用)
陶甑(蒸米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器物為圓桶狀,質地很粗,外為黑色,內為黃色,底部有小圓孔數個,為圓底,腰部略凹進,為全器最小的部份,腰部兩側各有一把柄。
葫蘆
葫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色,上部瘦長,口徑頗大,腰部圍一人字形編法編成之籐圈,又繫一布條,布條上繫一長約16.0cm之竹條。(盛水用)
小銅鈴(額飾)
小銅鈴(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一串中央有一圈脊,空心之球狀物共17枚。後面有一小銅環,以便鐵線穿過。鐵線順序穿過無數小銅鈴,分兩段,鐵線之兩端鉤起,兩段可以套合成圈狀。圈周圍約44.5cm。
木甑蓋
木甑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甑圓形有蓋,蓋為兩塊木塊釘成,中間有一縫,寬0.5cm。與縫垂直方向有一橫木為柄。柄長26.3cm、寬2.3cm、高3.4cm。頂上二端向下削小。中央有一長6.7cm、寬2.3cm、高1.8cm之長方形空洞,以便手之把持。有一角上破損一塊。
木甑
木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壁厚不一律,口部較薄,中間較薄,腰部有二把手,便於移動,內壁上下垂直,變化較小,唯靠近底部處有一突出的厚邊,為放置竹篾之用(竹篾已經不見),這個邊不是原來與木甑連在一起的,而是另外用釘子釘上去的。
銅製額飾
銅製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一銅鍊,上掛十六片銅片,銅片為正方形,四角各有一小孔,銅片之一角繫於鍊上,兩側二角各繫另一正方形小銅片,底下一角間隔繫正方形小銅片及小銅鈴,小銅鈴為球形,下有一細長之口,小銅片光滑,大銅片之上角有突起之葉狀花紋。
銅製額飾
銅製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一銅鍊,上掛二十一枚銅片,銅片為正方形,四角各有一孔,其中一角繫於銅鍊上,兩側二角各繫一小銅片, 下端一角相隔繫小銅鈴及小銅片,小銅鈴為球形,下有一細長之口,小銅片光滑,銅片上角為突出之葉形花紋。
銅製額飾
銅製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銅質小鏈,外表鍍有銀質,鏈的周圍共有菱形小銅葉十五個,每一菱形小葉墜有一小鈴(中央),兩傍墜有小銅葉。有一菱形銅葉已掉。
銅手鐲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銅手鐲二隻。 其一:周18.0cm、寬0.9cm。光滑無花紋,兩端各有五鋸斷,兩端不接頭,可以伸縮。 其二:周19.5cm、寬1.2cm。一端有一烏龜雕刻,另一端有一山鹿雕刻,中央有圓形花紋,兩端不接頭,可以伸縮。
竹筏模型
竹筏模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馬太安阿美族人居住地附近,雖有河流,但平日水淺石多,無航運價值,人可涉水而過河,但在雨後漲水之時,往往要靠竹筏以渡河。竹筏用過後,抬回屋內置於爐上燻烤,以防潮濕腐爛。
銀肩飾
銀肩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15片銀質長方形薄片組成,中間串以8條銀練,其中中間四條繫於銀片寬面的四洞中以便連接。外側兩條綴有8個銀質小飾物。銀片上多數鑲有二紅色圓形飾品,但有些已脫落。鍊條以兩片蝶形銀片相扣,銀片上亦鑲有一紅色圓形飾品,但其一已脫落。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多色彩的毛線織成,底布條(即經線)色彩有褐、寶、藍、紫、紅、橘、粉紅、橙、綠及藏青等色,緯線為粉紅與褐色。在腰帶兩端各有流蘇垂下。穿法為纏繞於男子腰腹上,由於男子的長袖上衣很短,因此腰帶製作較長,可以纏繞露出來的腹部。
披肩
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近似圓形,中間留有直徑約12.0cm的圓形空缺,兩端以盤扣相繫,上有刺繡的紋飾及橢圓條長條的飾珠。另有小圓珠串成之流穗及四長布條垂下之裝飾。
銀鍊
銀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數種不同銀質薄片的組合串成,中央為一近似三角形銀片,上刻有紋飾,底邊鑽有五小洞,最外二洞各自連接銀鍊向外伸展,其次左右二洞則連以長串之小銀片。由中央向外延伸的鍊上各綴以四組的銀片飾品,末端各為一花形銀片及一銀鈴。
鍋墊
鍋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墊:墊的功用是在製坯時支持陶坯使製作者便於工作。最理想的墊是破壞了的陶器的口部。由於每一隻陶坯均需一隻陶墊的緣故,如果破陶器製成的陶墊不敷使用時,也可以使用代替品,如鐵鍋、陶碗等。
手鐲
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手鐲一對,為黃銅線以螺旋迴曲而成之筒狀物。 a‧直徑6.2cm、高3.8cm、銅線粗0.8cm、迴卷8迴。 b‧直徑6.8cm、高2.0cm、銅線粗1.2cm、迴卷4又1/2回。 卷法太緊密。故闊度比黃銅線相加之闊度略大。
銅手鐲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銅手鐲一對。大小形式不一。 a‧周20.0cm、寬1.1cm。兩端較寬不相連。可以伸縮。兩端有迴曲條紋。中央刻花紋。 b‧周19.0cm、寬1.0cm。兩端較寬不相連。可以伸縮。僅兩端有迴曲之條紋。其他部分花紋不明頭,較為光滑。
銅手鐲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銅手鐲一對,其上花紋不同。 a‧周17.5cm、寬1.0cm。四周光滑,中央有三條斜紋,斜紋兩旁有放射狀條紋,兩端不相連。可以伸縮。 b‧周18.5cm、寬1.0cm。四周光滑,僅中央有一壽字紋,兩端有迴曲之條紋。
手鐲
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銅手鐲為以黃銅線螺旋迴卷而成之簡狀物。 1. 直徑7.2cm、高3.1cm、銅線粗1.0cm、迴卷6回。 2. 直徑7.6cm、高2.3cm、銅線粗1.5cm、迴卷5回。 卷法不太緊密。故闊度比黃銅線相加之闊度略大。
手鐲
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a‧周圍21.5cm、寬1.9cm。一條銅線斷面呈方形,螺卷五圈。成直徑6.5cm之手鐲。 b‧周圍15.8cm、寬1.8cm。一條銅線斷面呈圓形,螺卷四圈。成直徑5.7cm之手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