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9個藏品
刺球歌
刺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卑南鄉東興村東魯凱族群歌謠
卑南鄉東興村東魯凱族群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卑南鄉的東興村,魯凱族語為「達魯瑪克」(Talumak),民國58年的中秋颱風夜,因為焚風而引發大火,將整個東興村燒毀怠盡,有人認為原名「大南」與「大難」諧音,似有不祥之意,原址改建之後遂更名為東興村。
卑南鄉東興村大南魯凱族歌謠
卑南鄉東興村大南魯凱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位於目前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原大南村)的東魯凱族群的傳統歌謠,呂炳川在《台灣土著族音樂》一書當中,以大南村為例,對魯凱族的多音性音樂現象提出了九種組合的類型。這首歌在領唱者歌唱之後,眾人跟著一起歌唱的部分,也呈現了持續低音的多音性現象。
卑南鄉東興村東魯凱族群歌謠
卑南鄉東興村東魯凱族群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卑南鄉的東興村,是東魯凱族群的一個部落,位於台東平原西南邊的大南溪畔。這首歌在領唱之後,在眾人的答唱部分,同樣是以魯凱族群持續低音的歌唱方式來進行。
乞雨歌
乞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當部落乾旱缺水時,族人就會由女巫婆群組成的乞雨隊,在大巫婆的率領下,來到河邊。每人手上拿著一副鐵鐘(dauliu),一面敲著dauliu,一面在大巫婆的領唱下齊誦。
除完小米草後聚會歌(一)
除完小米草後聚會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在每年第十個月份(kaporoan約國曆三月份),婦女們組成的換工隊salaiban除完全部落的小米草之後,在所舉行的聚會(mugamut)上所唱的傳統歌謠。
溜樹皮之歌
溜樹皮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卑南族兒童在小時候到山上或野外嬉戲時,撿來一種叫作halivan的樹皮,當作滑板。小朋友們一面唱著這首isubai,一面乘著樹皮olosanni從高處滑到底下,從這座山滑到那座山。曲調是由LA調式形成的五聲音階為基礎,簡單而令人容易朗朗上口。
達魯瑪克部落採訪
達魯瑪克部落採訪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受訪者-部落前婦女會長蘇秀麗(Tavaray)及巴樂絲女士
Cinavu(吉拿富)
Cinavu(吉拿富)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在以前小米是不能隨便拿出來吃的,因為祭典和結婚喜慶都要使用小米,小米絕不能缺席,怕要用的時候沒有小米,所以會很珍惜重視的使用,小米對魯凱族來說是尊貴的食物,如果有重要的貴賓或是家人從遠地來訪與回家,父母親就會煮Cinavu(吉拿富)來表達他們對孩子的心意,以及用崇敬的食物招待來訪貴賓的心意通常是包成
魯凱族人製作竹筒酒杯
魯凱族人製作竹筒酒杯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族人手製竹筒酒杯來盛裝祭儀用之小米酒
五節芒
五節芒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祭祀用-除穢避邪
血桐
血桐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碧果草
碧果草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小萊豆
小萊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光果龍葵
光果龍葵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豇豆
豇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樹豆
樹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達魯瑪克部落小米收穫祭
達魯瑪克部落小米收穫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達魯瑪克部落鞦韆祭
達魯瑪克部落鞦韆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小米粽-達魯瑪克
小米粽-達魯瑪克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五節芒
五節芒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頭目祈禱儀式
頭目祈禱儀式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小米入倉後頭目向祖靈祈禱
小米入倉儀式
小米入倉儀式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照片中小米為本場協助在地小米異地保存,並將精選繁殖的小米返還部落,為深化保種與傳承的意義,達魯瑪克部落舉行隆重的迎接小米儀式;當日小米在放入祖靈屋前,會先祭拜天神、祖靈及地靈儀式,之後再做入倉儀式。
除疏
除疏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小米除疏是部落婦女的工作,當小米生長到第4片葉子時,會進行除草及疏苗工作;達魯瑪克每年1-2月或10-11月種植小米,3-5月做除疏,嚴謹的傳承工作讓魯凱族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