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9個藏品
拓像
拓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裸體男性人像,頭頂有橫列一蛇。
拓像
拓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人頭一,左右盤蛇各一。
警鈴
警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鞦韆繩
鞦韆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台灣秋海棠標本_BRCM 2409
台灣秋海棠標本_BRCM 2409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構樹標本_BRCM3164
構樹標本_BRCM3164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裂葉秋海棠標本_BRCM 1729
裂葉秋海棠標本_BRCM 1729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水鴨腳標本_BRCM 2408
水鴨腳標本_BRCM 2408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出雲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375
出雲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375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水鴨腳標本_BRCM 1336
水鴨腳標本_BRCM 133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卑南、布農族歌謠
卑南、布農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卑南、布農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粟祭》、《杵粟餅》、《警亭》、《悲歌》、《除草歌》等;以及(B面)《吟詩》、《古歌》、《歡樂歌》、《凱旋歌》、《歡迎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臺東縣卑南鄉初鹿村、知本村。
搖籃歌(二)
搖籃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首初鹿村卑南族婦女演唱的搖籃歌,曲調並不是卑南族人慣用的音組織,而是具有日本陰旋法音階的特性(LA RE MI FA)。因此曲調的來源是否受到日據時代的影響,頗值得探究。不過歌詞的徹底卑南化卻是無庸置疑的。
除草時工作歌
除草時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完全用無意義的虛詞來演唱的除草時的工作歌。全曲音域只在完全五度內進行,這種現象對於卑南族傳統音樂而言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上山工作歌
上山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相當久遠的古歌,在卑南部落已很難聽到這首民歌。
魯凱族等歌謠
魯凱族等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魯凱族歌謠,另包含排灣、布農與阿美族歌謠各一。
卑南族歌謠
卑南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卑南族歌謠,內容包括《結婚典禮之歌》、《月圓之歌》、《迎祖先宗廟之歌》、《少年時祭拜之歌》、《收穫之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臺東縣卑南鄉南王村(今臺東市南王部落)、檳榔村(賓朗村)等地。
幻境
幻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搖籃歌(四)
搖籃歌(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賓朗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首由賓朗村演唱的搖籃歌是由前後兩樂句形成的基本曲調為基礎,其最大特色在於八度內的曲調音程中產生半音階的級進,不過基本上仍在五聲音階的範疇內。
學牛叫
學牛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放牛是卑南族孩童很重要的工作,因此牛不但是小朋友的玩伴,小朋友也試著學會了牠的叫聲,這首歌就是在這種情境下產生了。
我的孩子在何方
我的孩子在何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女性歌謠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女性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下檳榔部落(Pinaski)婦女的歌謠,主要是婦女田間工作結束時所唱之歌。卑南族每年在三、四月份小米田裡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都有一個專屬於婦女的慶典活動:Mukamut,由部落男性籌備、執行這祭典,服侍參與這祭典的婦女。
年祭傳統舞(一)
年祭傳統舞(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年祭短歌
年祭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年祭之歌
年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