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5個藏品
2021年於新龍村北勢溪出海口掛網捕撈鰻苗
2021年於新龍村北勢溪出海口掛網捕撈鰻苗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每年11月-2月是全台開放捕撈鰻苗的時期,目前屏東縣鰻魚養殖主要分布在鹽埔鄉、新埤鄉及竹田鄉。圖為漁民在新龍村北勢溪出海口掛網捕撈鰻苗。
日治時期馬鈴薯種植面積變化(1928_1945)
日治時期馬鈴薯種植面積變化(1928_1945)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圖片為1928年至1945年,日治時期臺灣馬鈴薯種植面積變化,由計畫內人員繪圖。
塭豐_生計_004
塭豐_生計_004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在收成的時節,塭主需要雇用俗稱「網仔工」的漁工協助。漁工通常以四到五人為一班,一員為班長。圖中的漁工正在收成的是青斑,漁工在池中將長方型「網斗」內的魚分批撈出,辨別尺寸後將合格者丟入池中的「浮籠」,不合格者則丟回池中繼續飼養,直待能賣出好價錢。
塭豐_環境_009
塭豐_環境_009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林邊鄉漁會塭豐分部
林邊鄉漁會塭豐分部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向陽關懷協會
向陽關懷協會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子國小;地層下陷
塭子國小;地層下陷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子國小是本村的重要文教組織,目前全校有六個班級。除六年級有兩班外,一個年級一班。學生畢業後多前往林邊或東港就讀國中,或就讀私校。近年來佳冬國中開始提供更多的服務,像是免費接駁車。塭子國小司令台本距離地面尚有200公分。
社區發展協會; 塭子社區活動中心; 日間托老
社區發展協會; 塭子社區活動中心; 日間托老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子社區活動中心現在主要的管理者與使用者為社區發展協會。平日的主要業務為日間托老,大約有一二十位來自本村和其他村莊的長者會在白天接受照護。
1970s以前農漁混合
1970s以前農漁混合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1942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與1956年臺灣地形圖
塭豐_時間軸_005
塭豐_時間軸_005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環境_014
塭豐_環境_014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環境_011
塭豐_環境_011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環境_005
塭豐_環境_005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黃再團
黃再團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村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黃再團先生,也從事種魚繁殖,並且是塭豐村中三個最大種魚繁殖業者之一。
塭豐_環境_010
塭豐_環境_010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生計_012
塭豐_生計_012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環境_012
塭豐_環境_012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社會_006
塭豐_社會_006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虱目魚之父-林烈堂
虱目魚之父-林烈堂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村是臺灣養殖漁業的重鎮,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過於今年八十多歲的林烈堂先生。
魚塭區大樹與綠地
魚塭區大樹與綠地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魚塭區少見的大樹與綠地。右側可見民宅的窗戶幾乎與地面切齊,一樓橫樑的高度也需要低頭閃避。
墊高民宅
墊高民宅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地層下陷的民宅以及刻意提高地基的新建住宅
地下水管與電表
地下水管與電表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海堤上盤據的地下水管線與電錶、海邊的水井。
魚塭擴展
魚塭擴展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1989年臺灣經建1版地形圖與2001年臺灣經建3版地形圖
塭豐_環境_012
塭豐_環境_012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