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90個藏品
黑釉褐花玉壺春瓶
黑釉褐花玉壺春瓶
國立歷史博物館
虎
國立歷史博物館
甘國寶(1709-1777),字繼趙,生於福建古田,清雍正十一年(1733)的武進士,曾於1760年、1765年兩度任臺灣總兵。於臺灣傳播漢文化並教耕種,由於他出生於福建,事績在福建地區頗受重視,並被收到歌仔冊中,是在臺灣流傳很廣的民間故事。
人物扇面
人物扇面
國立歷史博物館
鹽月善吉(1886-1954),又名桃甫,1921至1945在臺北一中及臺北高校任教的資深美術教員,學生以日籍為主。其畫風較接近與帝展抗衡之二科會(創立於1914),在後期印象派到野獸派之間。
溪山樓閣
溪山樓閣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幅是馬遠〈風雨山水〉與唐寅〈山路松聲〉構圖的變體,而取意海上仙山。以誇張的手法,畫前景呈倒三角形的磐石,其上大下小的形態,有淩空欲飛之勢,將如蛟龍般之巨松與巍峨宮殿。碧落蒼穹,高標烈風,一派仙山氣象。溥心畬畫樓閣飛簷,不需界尺,徒手勾線,極力經營爭高聳拔的瓊樓玉宇。
親子郵票(母子天倫之樂)冬
親子郵票(母子天倫之樂)冬
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2年受中華郵政委託創作,為親子郵票四枚組其中的一件。該套郵票是以臺灣農村母子天倫之樂為主題,並以四季劃分每幅作品。此幅彩色作品描繪的是坐在矮凳上的母親餵食小兒的場景,孩童的座椅由一般的板凳加工而成,一物可二用,展現樸實大眾的生活智慧。畫面中人物的衣著與冷色調的色彩,呈現出冬天的樣貌。
淺絳山水
淺絳山水
國立歷史博物館
溥心畬以小畫獨步當代,難有人能望其項背。黃君璧曾評述:「溥心畬的山水,越是工細的越好,越是小幅的越好。」本幅畫作,縱僅3.4公分,而寬186.2公分,尺幅比例狹長亦屬罕見。結構手法精絕,以虹形曲線為基本節奏,在每一節奏的單元中,或以雙松互揖,或以水道曲折,造成韻律上的反覆變化。
 捉迷藏
捉迷藏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油印版畫,1952年作品,刻劃臺灣早年農村生活的各種面相與風貌,具有深刻的鄉土情懷,畫中一群孩童正在玩矇眼抓鬼的捉迷藏遊戲場景,中間孩童似乎喊著:一、二、三、四、五…,躲好了沒?我要來抓你了! 傳達了快樂童年的氛圍,讓人想起兒時與同伴們的嬉戲,也是臺灣民眾的集體共同記憶。
深山古柏
深山古柏
國立歷史博物館
紙本水墨設色。此畫為張大千60年代間旅居巴西八德園時期所繪,收藏於監察院達半世紀之久,原畫題名為「廬山圖」,現依畫作主題正名為「深山古柏」。此畫尺幅巨大,縱102 橫194公分,其結構嚴謹,氣勢偉岸,將古木蒼勁描繪極為生動傳神。此件作品係於2010年由監察院移撥入藏本館。
荷花
荷花
國立歷史博物館
畫中一朵含苞和一朵綻放的荷花,運用花瓣的立體與光影明暗的效果非常精妙。花旁淡彩渲染一片片荷葉,展現出花兒嬌豔之姿態。
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國立歷史博物館
黑白攝影,此件依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意境,利用三張不同底片集錦而成。「三段式」的佈局方法,「前景」的竹子、「中景」的孤舟、「遠景」的滿月,使畫面有景深層次。曝光過程中,同時營造色調層次的空間感,例如竹子的深淺濃淡變化,表現出如水墨畫墨竹般的特質。
松林鳥語
松林鳥語
國立歷史博物館
紙本水墨設色。巨大松樹古老蜿蜒而上,樹洞處處,樹枝彎曲走向四方,整棵老松樹產生極大律動扭曲,松葉淙淙濃淡墨色,形成立體變化的美感,兩隻藍雀鳥彼此注目唱和親切有趣。
山水
山水
國立歷史博物館
描繪清簡山川景致,前景數塊山石及中景的樹林與小橋溪流,數筆即描繪出山水畫可行、可居的詩境山水。筆法細緻,前有山石,山石上有叢樹,皆以細緻的茟法描繪,創造出具有復古的氣韻的山水。
大小皆稱鼠
大小皆稱鼠
國立歷史博物館
用毛筆簡單畫了三隻老鼠的水墨畫,上方體型大的老鼠有大大的頭和一條彎曲的尾巴,正看著前方在玩耍的兩隻小老鼠。
貓
國立歷史博物館
毛筆簡單的線條畫出一隻蹲坐著貓的水墨畫,圓胖的身體和緊盯前方的大眼,像是想休息又做出防備的姿勢。
曉汲清江
曉汲清江
國立歷史博物館
黑白攝影,此作利用三件底片影像,重複曝光集聚而成,不但接續適當契合,將前景的幾株樹枝,中景的挑水者以及抹淡的遠山,構成三段式的佈局方式,且營造作品的空間距離效果又互相襯托,繪畫三遠法的美學意象以呼之即出。其中大量留白孕育著清逸淡泊的畫境,頗具無窮深遠之氛圍,堪稱是「集錦照相」之旅程碑。
百鶴圖
百鶴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
黑白攝影,本件作品為郎靜山97歲時至北海道札幌拍攝丹頂鶴,經過一年時間整理並用剪貼手法湊足百隻,再經過集錦、翻拍、放大等手法製作出的成果。為郎靜山「攝影百年回顧展」精彩的展品之一。
年景之二
年景之二
國立歷史博物館
紙本水墨設色。以傳統水墨題材,採西方構圖方式,嘗試抽象造形的運用,並在用色上展現大膽鮮麗的效果,構圖上也交叉使用留白與填滿方式,畫面佈局令人耳目一新。
繫馬喬木間
繫馬喬木間
國立歷史博物館
黑白攝影。影繪系列之一。利用相紙在放大機下的感光性能,將樹枝、剪好的馬造型剪紙,再利用細線於相紙上勾繪繫馬繩於相紙上感光,形成此一繫馬匹於樹間的圖像,並增添童趣性。
阿里山曉望
阿里山曉望
國立歷史博物館
畫家筆墨技法淋漓暢快,運用明暗光影的強烈對比效果,表現出山林沉靜幽遠、晨霧濃鬱的破曉情境,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墨荷
墨荷
國立歷史博物館
全幅以細筆勾勒出造型各異的荷花,再以濃墨渲染出荷葉,紋理清晰,筆墨豐富多變,表現出夏日的荷塘風情。
大千狂塗冊(一)
大千狂塗冊(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
紙本水墨設色。此為史博館所藏二套減筆寫意風格《大千狂塗》中的一套,共有十二開冊,繪人物、仕女、山水、蔬果、動物等,筆墨精采,率性淋漓。此冊隨畫題詩,詩作工緻清麗,時有新意巧句,融合了畫家的生活、思想與情感,也是研究該時期各項背景的第一手資料。其作於1956年,款題於1960年,於1986年撥交入藏。
呂西村隸書四聯屏
呂西村隸書四聯屏
國立歷史博物館
呂世宜(1784-1855),號西村,生於福建泉州,道光二年(1822)舉人,曾擔任林家西席,協助蒐集金石骨董,購得數萬卷書籍及千餘種金石拓本,立下臺灣金石學基礎。其善漢隸書法風格,與福建寧化伊秉綬相類似,隸字扁平而勻整,用筆方圓兼備,字體清勁、茂密,古雅,沉厚從容,含蓄生動,溫文儒雅,豪邁而勁奇。
玩陀螺
玩陀螺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木刻水印版畫,1987年作品,描繪的是孩童一起玩陀螺的場景,旁邊的俗諺中是對不同材質陀螺的評價。陀螺在古早農村生活中,是孩童不可或缺的玩具,通常是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製作,而木材因各地植物生長情形略有不同,樟樹所作的陀螺最受孩童青睞,因為質堅不易破,旋轉時還會發出嗡嗡聲,增添打陀螺的樂趣。
「閉戶」隸書橫幅
「閉戶」隸書橫幅
國立歷史博物館
書法。趙二呆以隸書字體表現「當不起世態炎涼,惟有閉戶」,其中「閉戶」二字甚為顯眼,後接小字長文申述其想法。因面對世代與人情多變,往往拙於應付,故選擇「閉戶」來隔絕外界的紛擾,此實有所苦衷,並非要以表現其心志高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