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01個藏品
寶藍絲質緹花大襟女衫
寶藍絲質緹花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為寶藍色絲質緹花立領長袖大襟衫,內襯淺藍棉布做裡布,衣身修長、袖管細窄,合身細長的外型輪廓是1910~20年代漢族女衫的典型。此服裝的布料是緹花圖案是大大圖案的唐草紋,這是1930年代日本輸入臺灣的布料,雖然暗紋,但是圖紋非常明朗大氣。
紅藍雙色絲質馬面裙
紅藍雙色絲質馬面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紅藍雙色絲質馬面裙,裙頭以白色棉布縫製而程,裙門沒有刺繡裝飾,而是以上衣相同的藍色配布鑲緄再貼飾織帶,內、外兩段鑲緄配布中間製作細細的出芽,裙門兩側有許多到細褶繝,用以增加行走時的活動量,整體搭配精緻且出色。
紅地繡花客家女鞋
紅地繡花客家女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紅地繡花客家女鞋,共1組2件,以兩片紅地鞋幫縫合而成,鞋頭呈尖頭單樑式無鉤狀翹起,織面滿繡梅花、各式花朵,蝴蝶。鞋口以黑色織帶裩邊,內側以多色織帶襯邊,並帶三角鎖鍊繡修飾,鞋頭處用黑布採貼布挖雲技法裝飾,黑布邊緣用桃紅色織帶釘縫固定。
黑地彩繡盤長花卉紋風帽
黑地彩繡盤長花卉紋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盤長花卉紋刺繡風帽,以黑色絨布裁製成風帽形式,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頂蓋前片,帽緣有藍布條和白色織帶緄邊,內裡為紅色花布。
大紅地盤金繡鑲雙龍戲珠帽花風帽
大紅地盤金繡鑲雙龍戲珠帽花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大紅地盤金繡鑲雙龍戲珠帽花風帽,以紅棉布為底,帽頂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頂蓋前片,帽緣以黑布條和藍白織帶緄邊,帽前飾有雙龍戲珠之金色帽花,頂蓋以藍色布條、盤金繡及粉色織帶緄邊,正面繡有浮雲紋樣,中央以藍線繡上「卍」字。帽背進頂部繡有蝴蝶圖樣,蝴蝶尾端繫一盤長結與兩條黑色長穗飾。
黑地彩繡花卉蝴蝶鑲金圓帽花碗帽
黑地彩繡花卉蝴蝶鑲金圓帽花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繡花卉蝴蝶鑲金圓帽花碗帽,以黑布裁製成碗帽形式,帽子頂部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邊緣以紫色布條和織帶緄邊。帽前飾有「貴、長、富」三字金色圓鈕形帽花,正面帽緣底邊有一排黑色短流蘇,可能代表頭髮,帽頂以彩線和布塊繡上花卉與蝴蝶紋樣,前片的左右邊緣個有一排白色短絨毛。
紫藍地綴蝴蝶短圈
紫藍地綴蝴蝶短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紫藍地綴蝴蝶短圈,以藍紫色布片為底,正前方疊縫粉紅、白、紫三色布塊,加上刺繡縫製成立體蝴蝶造型,蝴蝶頭朝下,吻部中央以彈簧相接垂掛兩顆小紅絨球裝飾,左右以紅線繡上「卐」字,正面帽緣底緣有一排黑色短流蘇,可能代表頭髮。帽圈左右兩側各掛有一桃紅色短流蘇綴飾。
黑地彩繡花卉鑲貴字帽花短圈
黑地彩繡花卉鑲貴字帽花短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繡花卉鑲貴字帽花短圈,以黑色棉布帽圈為主體,帽圈上緣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頂蓋前片作為帽簷,邊緣以黑布條緄邊。帽圈使用盤金繡和彩線繡上盤長結、花卉等紋樣,可見磨損痕跡。帽前正中央鑲有一「貴」字金屬片帽花,並以紅線繡上兩個「卐」字。帽圈內裡為深藍色,帽緣左右兩側各有一圈環。
藍地龜鹿紋捲煙袋
藍地龜鹿紋捲煙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藍底龜鹿紋捲煙袋,捲煙袋為藍底方形,裡布為橘色。紋飾方面,正面以綠色線繡烏龜象徵長壽,還以紅白雙色線繡出龜甲;旁邊飾有回字紋邊框,背面繡有口銜葉子的鹿象徵得祿,同樣以回紋飾邊,正上方繡有牡丹紋象徵富貴,側邊繡花鳥紋。整體紋飾傳達長壽富貴之意。
黑地彩織厝脊頂風帽
黑地彩織厝脊頂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厝脊頂風帽,以黑布裁製成風帽形式,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頂蓋前片,帽緣以淺綠色蝴蝶紋樣織帶緄邊,內裡為紅色。帽前以紅線繡上兩個「卐」字,頂蓋左右兩側有紅色中國結流蘇垂飾,帽緣左右兩側各有一圈環,繫有棉線,可於穿戴時固定。
深紫地彩繡盤長花卉紋短圈
深紫地彩繡盤長花卉紋短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深紫地彩繡盤長花卉紋短圈,以深紫色棉布帽圈為主體,帽圈頂緣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頂蓋前片作為帽簷,邊緣以黑布條和織帶雙緄邊。帽圈上繡有盤長結、桃花、櫻花等彩色花卉紋樣,內裡為粉紅色,帽緣左右兩側各有一圈環。
桃紅色棉質大襟鑲緄女衫
桃紅色棉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大襟衫為雙層布料製作,裡層是淺藍色棉布製作,表布以桃紅色棉布為主料,領口、大襟和袖口搭配黑色布料鑲緄緣邊,外緣處再配飾藍白鄉間的提花織帶,領子為小立領,低窄且領圍很小,衣身輪廓線條逐漸縮窄,俐落的窄袖加上簡約的襟頭鑲緄,是二十世紀初期漢族婦女服裝逐漸簡化裝飾的特徵之一。
紅色緹花百褶裙
紅色緹花百褶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紅色棉質大襟刺繡鑲緄女衫
紅色棉質大襟刺繡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大襟衫以紅色棉布為主料,領口、大襟和袖口搭配藏青色布料鑲緄緣邊,領緣和大襟處配飾黑色棉布刺繡梅花、牡丹花鳥、博古壽石和回紋,刺繡技法單純有如以針為筆勾勒圖紋,清新秀麗,領子為小立領,低窄且領圍很小,寬身大袖的輪廓線條,是清末民初時期漢族婦女大襟衫的典型。
紅棉質圓領大襟女衫
紅棉質圓領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臺灣閩籍婦女大襟衫(又稱大祹衫)在世十世紀初期大致與晚清時期一樣,衣身十分寬大,袖口寬約30-40cm,衣長約至膝蓋,鑲緄緣邊裝飾喜用對比色彩,1905年以後,受到西洋服裝的影響,袖口變窄、身衣輪廓也較直而俐落,1910年以後鑲緄緣飾變窄袖口變得更窄約為7-8寸(18-20cm)。
藏青色棉質大襟鑲緄女衫
藏青色棉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大襟衫(又稱為大祹衫)以藏青色棉布為主料,領口、大襟和袖口都搭配米白色絲緞的刺繡鑲緄緣邊,刺繡圖紋豐富精彩,有亭台樓閣、鳳凰花鳥、喜鵲梅花以及柳樹壽石等圖案,刺繡技法以盤金釘線為主,顯現出光采耀眼的亮麗風華。
紫紅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紫紅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日據初期臺灣閩籍婦女大襟衫(又稱為「大祹衫」),大致與晚清時期一樣,衣身十分寬大,衣領低窄,領圍窄小,以鑲緄配布的材料做領緣包緄,並以織帶鑲緄替代刺繡的緄邊方式,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婦女大襟衫的特徵之一。
紫紅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紫紅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日據初期臺灣閩籍婦女大襟衫(又稱為「大祹衫」),大致與晚清時期一樣,衣身十分寬大,衣領低,領圍窄小,以鑲緄配布的材料做領緣包緄,並以織帶鑲緄替代刺繡的緄邊方式,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婦女大襟衫的特徵之一。
紅色棉質大襟鑲緄女衫
紅色棉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大襟衫(又稱為「大祹衫」)以紅色棉布為主料,領口、大襟搭配黑色布料鑲緄緣邊,脇邊開衩和下襬配飾白底藍花的錦緞鑲緄,開衩頂端做無意雲頭紋飾,外緣更加上黑色緹花織帶貼飾,紅、黑色彩搭配,相當耀眼喜氣。
黑地彩繡寶相花紋短圈
黑地彩繡寶相花紋短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繡寶相花紋短圈,以黑棉布為底,帽緣以數條粉色織帶緄邊,正面下緣以藍色線繡成長條帶狀,前額處繡有寶相花紋樣,兩旁及背面繡有梅花等花卉,左右兩側飾以串珠和流蘇。內裡為粉紅色,部分磨損,可見米色菱格紋織布之補丁。
棉質圓領短袖麵粉袋上衣
棉質圓領短袖麵粉袋上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件短袖短上衣以美援麵粉袋製成的,可作為內衣或日常服穿著,通常做為男性或兒童的服裝,圓領緄邊前開短門襟,領口開襟處縫有一顆白色塑膠扣,車縫製作、簡單的剪接連袖,是非常典型美援時期麵粉袋上衣。
灰毛料前開襟西式男背心
灰毛料前開襟西式男背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背心是搭配西裝的內層配飾,在三件式西裝的結構中(西裝、西裝褲和背心),背心是夾在襯衫與西裝中間的位置,用途是加強保暖,因為背心的形式宛如馬甲,有對身材隱惡揚善的功能,是正式西裝禮服中不可或缺的配飾。
黑絲光棉質大襟男夾袍
黑絲光棉質大襟男夾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服為雙層結構立領長袍,表布使用黑色絲光棉質布料,內裡則是使用毛皮製作,下襬以表布包縫,結構緊實而完整,屬於冬天的禦寒服飾。長袍右開大襟、小立領,頷下、大襟以及腋下和脇邊共有六對直布扣,扭頭都是金屬鏨花的形式(只有腋下一扣是布結紐頭,其餘都是銅鎏金),屬於高級服飾的材質。
黑地繡花高跟弓鞋
黑地繡花高跟弓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繡花高跟弓鞋,共1組2件。鞋面繡縫花卉鶴鳥,並以金銀繡線以盤金技法作飾線,鞋口以藍色織帶绲邊,內側加飾桃色織帶。鞋面與鞋後幫交縫處以三腳鎖邊技法裝飾,鞋後幫疊加縫合紅藍白色三塊提把,提把與鞋口兩側各帶一絆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