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2個藏品
1930時期的蕭而化
1930時期的蕭而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0年代時期的蕭而化。
蕭而化夫妻
蕭而化夫妻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夫妻伉儷情深。
藝專時期的蕭而化_1
藝專時期的蕭而化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就讀杭州藝專時期的蕭而化。
藝專時期的蕭而化_2
藝專時期的蕭而化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就讀杭州藝專時期的蕭而化。
蕭而化的繪畫作品
蕭而化的繪畫作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的繪畫作品。
康謳擔任「中華愛國歌曲」評審委員
康謳擔任「中華愛國歌曲」評審委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中華愛國歌曲」評審委員。前排王沛綸、梁寒操、李抱忱、鄧昌國、何志浩、申學庸。後排計大偉、梁在平、施鼎瀅、蕭而化、呂泉生、康謳。
蕭而化在花蓮之留影
蕭而化在花蓮之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在花蓮天祥留影。
蕭而化遊臺灣之留影
蕭而化遊臺灣之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臺灣遊湖泛舟留影。
蕭而化為妹主持婚禮
蕭而化為妹主持婚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6年,蕭而化(前左三)在東京代表女方家長為妹而平主持婚禮。
蕭而化為四川羌人民謠《招魂》填詞
蕭而化為四川羌人民謠《招魂》填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為四川羌人民謠《招魂》填詞。
蕭而化《舊瓶集》的手稿
蕭而化《舊瓶集》的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舊瓶集》的手稿。
蕭而化的母親劉暄之氏
蕭而化的母親劉暄之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的母親劉暄之氏(1888-1975)。
李抱忱與教育部愛國歌曲唱片灌片小組全體委員合影
李抱忱與教育部愛國歌曲唱片灌片小組全體委員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9年,李抱忱抵臺後,即被聘為教育部愛國歌曲唱片灌片小組委員之一,圖為全體委員合影。前排自左起:王沛綸、梁寒操、李抱忱、鄧昌國、何志浩、申學庸;後排左起:計大偉、梁在平、施鼎瑩、蕭而化、呂泉生、康謳等先生。
李抱忱、趙元任兩博士同訪國立藝專音樂科
李抱忱、趙元任兩博士同訪國立藝專音樂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9年1月,李抱忱、趙元任兩博士同訪國立藝專音樂科。前排(左起):申學庸主任、趙元任夫婦、李抱忱;後排(左起):康謳、計大偉、蕭而化、鄧昌國校長、張錦鴻、王沛綸。
蕭而化 國立福建音專音樂演奏會海報
蕭而化 國立福建音專音樂演奏會海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3
國立福建音專為紀念八一三援助淪陷區音樂界人士撤退來閩所舉辦之音樂演奏會海報。
蕭而化 國立福建音專音樂會節目單_1
蕭而化 國立福建音專音樂會節目單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4
國立福建音專音樂會節目單。
尼哥羅夫誕辰紀念音樂演奏會海報
尼哥羅夫誕辰紀念音樂演奏會海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3
尼哥羅夫誕辰紀念音樂演奏會海報。
蕭而化 國立福建音專音樂會節目單_2
蕭而化 國立福建音專音樂會節目單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5
國立福建音專音樂會節目單。
戴洪軒《浣溪紗》譜例
戴洪軒《浣溪紗》譜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戴洪軒《浣溪紗》譜例。
蕭而化在師大所用的油印講義
蕭而化在師大所用的油印講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在師大所用的油印講義。
蕭而化的手稿
蕭而化的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的手稿。
王沛綸任教之福建音專畢業同學與教師合影
王沛綸任教之福建音專畢業同學與教師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5年,福建音專畢業同學與教師合影。前排右二為王沛綸、右四為蕭而化。前左為曼者克夫人,左七為曼者克。
王沛綸 在高板知武家聚會
王沛綸 在高板知武家聚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0
1960年代初在高板知武家聚會。前排坐者右第一人為蕭而化。後排右(站)第一人為王沛綸,左(站)第二人為王沛綸夫人王韻留女士。
徐頌仁求學時期與老師蕭而化的合照
徐頌仁求學時期與老師蕭而化的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徐頌仁大學時期與蕭而化拜師學習作曲,此照片是與老師的唯一合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