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0個藏品
江文也妻子龍澤女士的88歲生日聚餐會
江文也妻子龍澤女士的88歲生日聚餐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年龍澤女士的88歲生日聚餐會。
林秋錦與鄉土訪問團團員合影
林秋錦與鄉土訪問團團員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4年鄉土訪問團團員合影(前排左起柯明珠、林秋錦、楊肇嘉、高慈美,後排左起林進生、蕭再興、翁榮茂、陳泗治、江文也、林澄沐)。
林秋錦與鄉土訪問團演出後出遊_1
林秋錦與鄉土訪問團演出後出遊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鄉土訪問團演出後出遊,前排蹲者左為翁榮茂、右林澄沐,後排左二林進生、左三陳泗治、右一林秋錦、右二高慈美、右三江文也,林秋錦後面為楊肇嘉。
林秋錦與鄉土訪問團演出後出遊_2
林秋錦與鄉土訪問團演出後出遊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鄉土訪問團演出後出遊,左起江文也、翁榮茂、林秋錦、高慈美、楊肇嘉、林進生、陳泗治,戴帽高舉雙手者為林澄沐。
江文也〈墓碑銘〉曲譜
江文也〈墓碑銘〉曲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紀念弟弟文光去世的短曲〈墓碑銘〉曲譜。江文也還寫了一首短詩〈輓歌─給亡弟〉,發表在〈黑白放談〉中。
江文也《兒童聖詠歌集》封面
江文也《兒童聖詠歌集》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兒童聖詠歌集》封面上有江文也寫給齊爾品的文字署名Apina。
江文也《唐詩──五言絕句篇》作品封面
江文也《唐詩──五言絕句篇》作品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唐詩──五言絕句篇》是江文也最好的作品之一。
江文也《城內之夜》鋼琴曲譜手稿
江文也《城內之夜》鋼琴曲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臺灣舞曲》前身《城內之夜》鋼琴曲譜手稿。
江文也《孔廟大晟樂章》曲譜
江文也《孔廟大晟樂章》曲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孔廟大晟樂章》是江文也最偏好的樂曲。
江文也《臺灣舞曲》曲譜
江文也《臺灣舞曲》曲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臺灣舞曲》曲譜。
江文也兄弟與村山光子合影
江文也兄弟與村山光子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25年,江文也與大哥江文鏘合影;前面的是長期照顧他們的村山光子。後排左為江文也。
江文也演出歌劇《波西米亞人》劇照
江文也演出歌劇《波西米亞人》劇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3年,江文也加入藤文原義江歌劇團演出歌劇《波西米亞人》飾演音樂家蕭納德腳色時的劇照。
江文也三兄弟合影
江文也三兄弟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3年攝於東京銀座的江家三兄弟,中為老大江文鏘,右為老二江文也,左為老三江文光。江文鏘是畫家江明德的父親。
江文也與合唱團員、伴奏合影
江文也與合唱團員、伴奏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28年,江文也與合唱團員、伴奏合影。左為江文也。
年輕時的江文也 獨照。
年輕時的江文也 獨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年輕時的江文也,是音樂獎項的得獎「常客」,曾榮獲日本全國音樂比賽入選等。
江文也 獨照
江文也 獨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江文也在一次全國音樂比賽之後開始熱衷學習法文,也與老師學習鋼琴和作曲。
江文也在頤和園排雲殿前留影
江文也在頤和園排雲殿前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0年江文也在頤和園排雲殿前凝望。
江文也遊北海石橋時留影
江文也遊北海石橋時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0年,江文也遊北海石橋。
江文也與弟弟留影
江文也與弟弟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28年,江文也與弟弟文光於上野城蹟公園留影。右為江文也。
江文也在大同雲岡大佛前留影
江文也在大同雲岡大佛前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1年江文也在大同雲岡大佛前留影。
江文也遊天壇祈年殿時留影
江文也遊天壇祈年殿時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9年,江文也遊天壇祈年殿。
江文也追悼會
江文也追悼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3
1983年11月1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的追悼會上,參加者有: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總部、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的負責人林麗蘊、蔡嘯、呂驥、李煥之、趙渢,江文也的生前好友、學生,以及中央音樂學院當時的院長吳祖強及師生等共三百多人。
江文也恩師齊爾品與上海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的合照
江文也恩師齊爾品與上海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的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5年齊爾品與當時全東南亞最好的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的合照。指揮是義大利人梅百器。
江文也與郭芝苑合影
江文也與郭芝苑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3年,郭芝苑在日本訪問江文也時的合影。前排右為江文也,後排左一為郭芝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