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個藏品
還我河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李行與李嘉、白景瑞聯合執導的歷史戰爭片,也是白景瑞首部執導作品。
《還我河山》描述戰國時代,齊國的田單運用戰略戰勝燕國,收復山河的史實。該片是集合中影重要的編、導、演,以及技術人員所拍攝的鉅作,其中「火牛陣」是拍攝過程最為艱辛的一場戲。
秋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靈感是大家相當熟悉的民間故事「不肖子咬斷親娘乳頭」。電影講述奶奶護孫心切,過度溺愛,導致孫子作奸犯科,最後入獄判死刑,孫子因此怨恨,認為都是奶奶的錯,奶奶過世後才逐漸覺悟,勇敢面對。
王哥柳哥百子千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1966/1/24(※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6/1/20-1966/1/25
大觀:1966/1/20-1966/1/25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6/1/20-1966/1/25
溪洲(永和):1966/1/26
三壯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7/29聯合報第八版刊載,國語戰爭片「無名英雄」,最近加印台語拷貝,改名「三壯士」,已在南部先映。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彰化天一戲院:1966/6/27-1966/6/29(※民聲日報)
無名英雄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報紙電影廣告宣傳寫著「國片有史以來第一部蛙人戰爭巨片」。
※1966/7/29聯合報第八版刊載,國語戰爭片「無名英雄」,最近加印台語拷貝,改名「三壯士」,已在南部先映。
※《台灣電影百年史話》將本片納入台語片片目,但《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語言別為國語。
蚵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這是中影第一部自力拍攝的彩色電影,當年首映票房打破中影歷年紀錄,同年,得到亞洲影展最佳影片。龔弘製片,李嘉與李行聯合執導,華慧英彩色攝影,標舉出一個時代性的台灣電影典範;不僅為中影「健康寫實」打響旗號,也讓台灣電影從此邁入一個新的階段,並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文化新形象。
大三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與李嘉、白景瑞繼《還我河山》後首度在民營公司合作的三段式電影。
李嘉的〈最後的拳賽〉是拳擊選手尋回自信的故事;白景瑞〈靜靜的下午〉是一名精神病患逃出療養院後和一名女子相遇的故事;李行所執導的〈愛的方程式〉敘述一名工程師面臨失明,而在妻小的陪伴和鼓勵下學習適應的故事,卡司是老班底的歐威與唐寶雲。
天字第一號第3集金雞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天字第一號》第三集。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嘉義華南戲院:1965/11/4(※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1965/11/18(※民聲日報)
大光明〔台語〕:1965/11/4-1965/11/9
大觀〔台語〕:1965/11/4-1965/11/9
養鴨人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小月自幼與養鴨能手的養父過著儉樸而幸福的生活,卻面臨跟著歌仔戲團賴活的親生哥哥朝富以一封遺書威脅養父,企圖將她帶走,以便讓他順利自組劇團;小月不願養父為她賣掉鴨子而悲傷地跟著朝富夫妻離去,而養父未免小月受苦,變賣鴨子,連夜拿著錢趕來,他的作法出乎朝富的意料,讓事態有了轉機…編劇張永祥單傳簡潔故事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