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8個藏品
1939年結婚照
1939年結婚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張照片為昭和14(1939)年所攝
1943年結婚照
1943年結婚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張照片為昭和18(1943)年所攝
50年代結婚照
50年代結婚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張照片為50年代之結婚照
50年代結婚照
50年代結婚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張照片為50年代之結婚照
公學校師生合照
公學校師生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住在臺灣的日本人稱為內地人,臺灣人稱為本島人,日本人子弟唸「尋常高等小學校」,臺灣人子弟唸的小學叫「公學校」,照片為昭和16(1941)年公學校師生合照。
學生在臺中分屯大隊營外練兵場演習1
學生在臺中分屯大隊營外練兵場演習1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臺中的陸軍部隊先由臺東守備隊,分一個大隊在臺中守備,隊營設於干城町(現干城商業區),稱「臺中分屯大隊」,後改為臺灣第二聯隊第三大隊。大正14(1925)年日本政府規定在中等學校實施軍事訓練,也定期舉辦軍事演習。照片為學生在臺中分屯大隊營外練兵場演習。
日治自用轎車
日治自用轎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攝於1940年代,當時自用轎車很少,不是一般庶民能擁有的交通工具。
日治自用轎車
日治自用轎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攝於1940年代,當時自用轎車很少,不是一般庶民能擁有的交通工具。
日治自用轎車
日治自用轎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攝於昭和9(1934)年,當時自用轎車很少,不是一般庶民能擁有的交通工具。
觀菊吟詩會合照
觀菊吟詩會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林獻堂於昭和9(1934)年11月菊花盛開時,舉辦觀菊吟詩會,成員於臺中彰化銀行前合照。林獻堂乃組織臺灣文化協會、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推動臺灣議會設置運動的推手。
1931年婦女親睦會紀念合照
1931年婦女親睦會紀念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男子的辮髮及女子的纏足是清朝時期的陋習。臺中的林獻堂、張棟梁、張錦上、鄭汝南等組織剪髮會,於明治44(1911)年4月3日在臺中公學校成立,推動男人剪髮及女子解放纏足運動。大正3(1914)年3月3日,臺中廳長提議風俗改良問題,影響剪髮、放腳活動效果很大。
協贊信用組合敬老會紀念攝影
協贊信用組合敬老會紀念攝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市於大正時期成立的產業組合(合作社),即有興業信用組合、共濟信用組合、金融信用組合等。此張照片是協贊信用組合於昭和6(1931)年舉辦敬老會紀念攝影。
壯丁團相樸活動紀念照
壯丁團相樸活動紀念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2(1937)年4月,臺灣總督府開始推進皇民化運動,9月在各州廳設置國民精神總動員支部,進入軍國統治戰時體制,經常舉辦青少年、壯年、婦女的防衛演習、健康競賽、治安、交通、救護等研習活動。照片是舉辦壯丁團相撲活動的紀念照。
1931年結婚照
1931年結婚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張結婚照為昭和6(1931)年所攝
1931年結婚照
1931年結婚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張結婚照為昭和6(1931)年所攝
1931年結婚照
1931年結婚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張結婚照為昭和6(1931)年所攝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時期師生合照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時期師生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在日治時期的師範教員養成教育,始自明治28(1895)年7月,創設於臺北的芝山巖學堂。後於明治32(1899)年4月分別在臺北、臺中、臺南設立師範學校,至明治37(1904)年所有的師範教育,統一改為國語學校。明治43(1910)年4月,國語學校分設為小學師範部及公學師範部。
1930年婦女親睦會紀念合照
1930年婦女親睦會紀念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的林獻堂、張棟梁、張錦上、鄭汝南等組織剪髮會,於明治44(1911)年4月3日在臺中公學校成立,推動男人剪髮辮及女子解放纏足運動。大正3(1914)年3月3日,臺中廳長提議風俗改良問題,影響剪髮、放腳活動效果很大。之後,以林獻堂為中心的文化協會,經常舉辦青年、婦女啟蒙講習或聯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