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2個藏品
方大帝神像盔帽
方大帝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前簷及帽後各垂飾七排銀色細圓珠,尾端之圓珠為紅色,惟前簷之紅珠色彩淡褪,帽前額處有五顆較大塑膠製寶石,周圍有多顆小的,頂端有一顆最大的,其周圍亦繞飾多種顏色之假寶石。整個帽頂及帽周圍雕龍鑄鳳,並飾有許多絨毛球飾,帽兩側有長流蘇。
欣樂團出門旗號
欣樂團出門旗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主色為紫紅及藍色,上下各立體浮繡二人騎馬對陣,上面中間另有一人持鐵鎚助陣。旗號三邊鑲滾爛色寬邊,布邊與旗面之間有一細淺色布條連接,上縫綴許多圓形小鏡片。二、旗上方支撐旗桿之白色管狀布條上繡"港仔尾金謙福材木商行贈"紅色字樣。三、背面立體。
欣樂團出門旗號
欣樂團出門旗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主色為紫紅與藍色,上立體浮繡曹操、關公、劉備、孫權騎馬對陣之情景,中間另有一雙手持刀之兵卒,旗號三邊鑲滾藍色寬邊,布邊與旗面之間有一細條白布連接,上綴許多圓形小鏡片。二、旗上方支撐旗桿之白色管狀布條上繡"港仔尾蔡生老全贈"紅色字樣。
保生大帝涼傘
保生大帝涼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橙色,主體為立體浮繡,傘頂繡“港仔尾保生大帝”,傘中央繡八仙,下方前後各繡一對雙龍拜搭,每一主體間以一寬紫布邊相隔,布邊下垂飾綠色流蘇,傘底則垂垂飾米色束狀流蘇,傘上縫飾二條長帶,上各貼繡“民國幸丑年桐月旦”、“港仔尾眾弟子叩謝”以陳舊。
保生大帝頭旗
保生大帝頭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橙色長方條旗,上為立體浮繡,正中央大字浮繡“靈濟殿伍府恩主聖駕”旗上方繡一大型龍,兩旁浮繡十四幅人物圖,旁有小字解說,諸幅人物圖中並夾繡兩對蛟龍。二、另一面亦立體浮繡,正中央大字浮繡“港仔尾保生大帝聖駕”,旗上方亦浮繡一大龍,兩旁圖說。
轎前爐
轎前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合金製之爐,固著於長木板之鐵條中央,爐內灌滿白色石灰塊,爐身中央有裂痕。 迎神賽會之際,擺置香案的人家,人人手上都會持香膜拜,他們也會要求將手上的香插在神轎的香爐上,同時拔取一支原插在神明爐前的香,插在家神的爐中,這個過程稱為"換香",主要是傳遞神威,庇佑家宅之意。
轎前五方旗
轎前五方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三角旗身以細白布鑲滾成不規則大鋸齒狀,連接一藏青色寬邊布條,上縫飾銀色雲紋,中間主體以紫紅緞面鑲滾黃色花邊,緞面上以金線繡龍吐珠及雲紋,綁縛旗桿之白布條上有書寫諳平靈濟殿字樣。
靈濟殿八仙彩
靈濟殿八仙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件八仙綵多處已朽爛,主體為橙色,下擺鑲滾米色寬邊,上平繡多條龍紋,滾飾綠色零形編網及橙色流蘇垂飾。布幅兩邊平繡成藏青色底,鳳凰花紋,主體除浮繡八仙外,中央部分浮繡南極仙翁,右首浮繡靈濟殿,左下方浮繡張粒才謝。
靈濟殿桌裙
靈濟殿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色為綠、橘,鑲以藏青色寬幅布邊,十分陳舊,上端綁縛之白布條並有多處朽爛,上方綠色綢面繡靈濟殿字樣,下方立體繡一戲珠之大龍。鑲邊之藏青色布上亦立體浮繡四隻錦毛貂鼠,並夾雜其他紋飾,紋樣十分繁複。
蜈蚣旗
蜈蚣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頭部為木板製成,漆飾深棕色,並以紅、白油漆畫臉部器官及頭上雙角,身體為黃長布條,兩側縫飾三角鬚狀之紅細布條,頂端有鐵絲纏繞供懸掛。
靈濟殿涼傘
靈濟殿涼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涼傘下擺鑲滾綠色及紫藍色邊流蘇綁縛葫蘆形垂飾,傘主體為橙色,下方分別立體浮繡八仙,六位仙童及靈濟殿字眼,傘面立體浮繡兩對雙龍拜塔及二條大龍,傘面部分地方有破洞。
保生大帝後殿布簾
保生大帝後殿布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布簾為兩塊紅長布條,頂上以白布車縫為管狀,以便撐起,上在浮車縫一塊綠色長方布條,上書靈濟殿,簾背面車縫二條白色長帶子。
花矸五使
花矸五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應包括一爐,一對花瓶及一對燭台,接應定著於長木板之鐵條上,惟其上兩具燭台脫落莫個著旗上,花瓶亦僅剩一只,故長木條上僅剩一爐,一花瓶,一花瓶座及二燭台座。
方大帝神像繡衣
方大帝神像繡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橙色,衣襟前以金線立體浮繡雙龍,龍身飾兔毛,龍頭各有二顆絨球,後背為搭,搭上飾六個流蘇結,搭頂飾小圓鏡,衣邊上以彩線及金線平繡花葉領口有二黃帶,一書“歲次庚午年花月吉旦”,一書“代天府丙州方府大帝”。
官眾爺神像繡衣
官眾爺神像繡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綠底細綢布,多處破損,胸前正中央立體浮繡一龍首,惟一眼已掉落,全件衣服以銀色線滾邊,平面彩繡蓮花及葉,衣身週圍以係線滾邊,久泛黃黑,前後二片式,僅在肩膀處相連。
保生大帝神像繡衣
保生大帝神像繡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橙色,衣身立體浮繡雙龍拜搭,龍身飾有兔毛,龍頭有凸出之彩色鐵絲卷曲之觸鬢,衣邊為細黃邊,上縫飾半球形金屬裝飾,外線寬籃邊上彩繡花葉。領口二黃帶上以金線滾邊,並以彩色及金線平繡花葉。
方大帝神像繡帽
方大帝神像繡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與前一號繡衣配一套,橙色,表曾以金線立體浮繡雙龍拜搭,龍首各有二絨球,龍身飾兔毛,裡層為黃綢布底,平面繡雙龍槍珠,色彩十分鮮豔。帽沿四週有流蘇垂飾,帽頂為半球形金屬球飾。
伍府恩主涼傘
伍府恩主涼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淡紫色,主體採立體浮繡,傘頂繡"靈濟殿伍府恩主"字樣,傘中央繡八仙,傘下方則前後各繡一對雙龍拜塔,傘上綴飾多色流蘇,惟傘底之流蘇為綠色束狀。傘上有二垂帶,分繡"昭和七年端月吉置""弟子歐老稅...董紅蟳仝叩謝"。陳舊污損,並有破洞。
保生大帝令旗
保生大帝令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黃色,上寫紅色(令)字,並用紅圈圈起,旗上印有保生大帝長戳印,旗桿管上書(靈濟殿保生大帝),旗桿頂為一木質葫蘆形桿頭、惟四件旗幟中僅有一件有桿頭,其餘已失。
欣樂團鑼鼓旗號
欣樂團鑼鼓旗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紫色布旗,三面綴以流蘇,上有"安平",下有"金謙福內諸職員一同"右有"昭和五年陽月"等白色字,惟"昭和五"三字被人刻意染模糊。
欣樂團桌裙
欣樂團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米色,陳舊污損。正面立體浮繡一藍臉之人手按劍柄騎馬及"安平"、"欣樂社"、"欣"等字,下則用金線平面繡花草及雲朵,旗為扁長形,略帶弧角,飾有黃色流蘇。 安平欣樂團為昔日港仔尾社與聯鄉社、海頭社組成的鑼鼓隊,光復前已解散。
欣樂團桌裙
欣樂團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澄色,陳舊。正面立體浮繡一淺灰臉之人騎虎反執劍柄及"安平"、"欣樂社"等字,下則用金線平面繡張天遠贈,旗為扁長形,略帶弧角,飾有黃色流蘇。 安平欣樂團為昔日港仔尾社與聯鄉社、海頭社組成的鑼鼓隊,光復前已解散。
欣樂團桌裙
欣樂團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紫色,陳舊,反面有污損。正面立體浮繡一人騎馬高舉長劍及"安平"、"欣樂社"等字,下則用金線平面繡張天庇贈,旗為扁長形,略帶弧角,飾有黃色流蘇。 安平欣樂團為昔日港仔尾社與聯鄉社、海頭社組成的鑼鼓隊,光復前已解散。
欣樂團桌裙
欣樂團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大紅色。正面立體浮繡一淺紫色臉皮之人雙手托物騎及"安平"、"欣樂社"、"欣"等字,下則用金線平面繡李直贈,旗為扁長形,略帶弧角,飾有黃色流蘇。 安平欣樂團為昔日港仔尾社與聯鄉社、海頭社組成的鑼鼓隊,光復前已解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