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個藏品
首度觀測到脈衝星的電波記錄
首度觀測到脈衝星的電波記錄
Wikimedia Commons
喬絲琳·貝爾(Jocelyn Bell Burnell)於1967年8月6日首度觀測到位在赤經19時19分的脈衝星PSR B1919+21,在電波記錄上標示為「CP1919」。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電波望遠鏡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電波望遠鏡
Wikimedia Commons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Canadian Hydrogen Intensity Mapping Experiment,CHIME)半圓柱形的拋物面反射器。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電波望遠鏡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電波望遠鏡
Wikimedia Commons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Canadian Hydrogen Intensity Mapping Experiment,CHIME)設計將電波訊號反射聚焦到中央的天線。
發現脈衝星的喬絲琳·貝爾
發現脈衝星的喬絲琳·貝爾
Wikimedia Commons
喬絲琳·貝爾(Jocelyn Bell Burnell)於1967年首度觀測到脈衝星,為天文史上的重大發現。。
Stromatolites
Stromatolites
Wikimedia Commons
Stromatolites growing her in Yalgorup national park in Australia (there are also other stromatolithes in Shark Bay and in Western Australia.
照片:早田文藏
照片:早田文藏
Wikimedia Commons
照片:羅伯特·斯文豪
照片:羅伯特·斯文豪
Wikimedia Commons
照片:平瀨與一郎
照片:平瀨與一郎
Wikimedia Commons
照片:平瀨貝類博物館
照片:平瀨貝類博物館
Wikimedia Commons
臺灣民報在東京創立時成員合影
臺灣民報在東京創立時成員合影
Wikimedia Commons
1923年《臺灣民報》創立於東京的紀念合影。前排左起蔣渭水、蔡培火、陳逢源、林呈祿、黃朝琴、蔡惠如,後排左為蔡式榖、右為黃呈聰。
Bennettitales flower
Bennettitales flower
Wikimedia Commons
Claas Lexion 770收割機
Claas Lexion 770收割機
Wikimedia Commons
Wikimedia Commons【創用CC BY-SA(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laas_Lexion_770.jpg
在2016年法國農業創新展上展示的Sencrop感測器
在2016年法國農業創新展上展示的Sencrop感測器
Wikimedia Commons
Wikimedia Commons【姓名標示 2.0 通用版 (CC BY 2.0)】 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nnov-Agri_2016_@_Outarville_(29492676776).jpg
2015年的巴色差會大樓
2015年的巴色差會大樓
Wikimedia Commons
張文環與友人合影。
張文環與友人合影。
Wikimedia Commons
1942年,濱田隼雄、龍瑛宗、西川滿、張文環合照。
臺灣布袋戲相關館所
臺灣布袋戲相關館所
Wikimedia Commons
各種帶油質體的種子
各種帶油質體的種子
Wikimedia Commons
立山龍膽果實與種子
立山龍膽果實與種子
Wikimedia Commons
謬齡椰棗 ─ 瑪土撒拉
謬齡椰棗 ─ 瑪土撒拉
Wikimedia Commons
腰果縱切面
腰果縱切面
Wikimedia Commons
日本島根縣松江市東出雲町的黃泉比良坂
日本島根縣松江市東出雲町的黃泉比良坂
Wikimedia Commons
傳說為「黃泉之國」入口的日本島根縣松江市黃泉比良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