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6個藏品
洪元煌半身照
洪元煌半身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刊載於《臺灣人士鑑》的洪元煌半身照,應是一九三四年前的照片。
行政區域改劃峙的臺中市
行政區域改劃峙的臺中市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鳥瞰圖可能是一九○九年行政區域改劃(臺中廳)時所攝,右邊為北方,中央由下而上與三民路交接的今之民權路(正中美輪美奐的建築為臺中廳舍),其右為今之民族路。
臺中公園一隅
臺中公園一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靜謐的臺中公園一隅。
臺中行啟紀念館及臺中座
臺中行啟紀念館及臺中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行啟紀念館位於今自由路與中正路的轉角,此幀左邊即自由路,右邊是中正路,紀念館右方圓拱頂的建築即臺中座(臺中戲院)。
《臺灣新民報》的廣告
《臺灣新民報》的廣告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五百萬民眾的支持.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臺灣新民報》,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五日,登載於東京臺中一中校友會會誌《中一中》創刊號的廣告。此時期已有晚報的發行,次年六月,《臺灣新民報》全部使用日文。
臺中廳下的甘蕪園
臺中廳下的甘蕪園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幀係一九一七年時臺中廳(約當今之臺中縣市)下的甘蔗園。日本在臺灣的經濟發展是以甘蔗為重心,後藤新平民政長官在一九○五年實施「甘蔗採集區」的獎勵規則,劃分糖區給製糖會社,蔗糖採收、集散、價格一任會社全權處置,農民無緣置喙。
蔡培火半身照
蔡培火半身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刊載於《臺灣人士鑑》的蔡培火半身照,應是一九三四年前的照片。
蔣渭水半身照
蔣渭水半身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蔣渭水半身照
陳昕半身照
陳昕半身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刊載於《臺灣人士鑑》的陳炘半身照,應是一九三四年前的照片。
王敏川半身照
王敏川半身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刊載於《臺灣人士鑑》的王敏川半身照,應是一九三四年前的照片。
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
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此幀刊載於《臺灣人士鑑》。
林呈祿半身照
林呈祿半身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刊載於《臺灣人士鑑》的林呈祿半身照。
臺中市第一市場
臺中市第一市場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火車站正前方的櫻橋通(今中正路),稀疏的行人和牛車與寬廣的道路形成強烈的對比,背景是一九○八年開設的臺中第一市場。
臺中市街
臺中市街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臺中市的街道命名以大正橋通(今民權路)作為南北分界,定町名(南北向街道),而以綠川上的橋名定通名(東西向街道)。
一九O八年前的臺中公園
一九O八年前的臺中公園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公園在一九○三年十月二十八日開園,此幀是一九○八年前的公園景色,水池原係自然水塘。
一九一九年前的臺中中學校
一九一九年前的臺中中學校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一四年,私立臺中中學創校代表辜顯榮、林烈堂「委屈」地將校產捐給臺灣總督府,公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始奉准成立。此幀照片是一九一九年以前的照片。
綠柳夾岸的綠川
綠柳夾岸的綠川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綠柳夾岸的綠川,臺中因綠柳兩川的美麗景致,在日治時期曾有小京都的別稱。
市民館
市民館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二八年六月,市民館(今自由路與民族路口)落成,館內有撞球室、會議室、圖書室、集會所,對外開放,戰後被軍人之友社接收,七○年代初期被拆除。
國幣小社臺中神社
國幣小社臺中神社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神社於一九四二年遷移至水源地(今孔廟位址),新建的神社並升格為國幣小社。
臺中神社明信片
臺中神社明信片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幀是蓋有「一九一七年臺中廳教育衛生展覽會戳記」的明信片。
櫻橋通(中正路)
櫻橋通(中正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幀是望向臺中火車站的街景,日治時期稱為英橋通(今中正路),左側即臺中座(臺中戲院)。
望向大度山新盛橋通街景
望向大度山新盛橋通街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幀是從車站方向朝大度山方向望去的新盛橋通(今中山路)街景。
臺中師範學校早期的校景
臺中師範學校早期的校景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一九二三年,統治當局為因應公學校(臺灣人就讀的小學)教師人數的不足,增設臺中師範學校,此幀是完工於一九二六年的校舍。
臺中公園是觀光文宣的題材
臺中公園是觀光文宣的題材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公園綺麗的景色,數十年來一直是觀光文宣裡的最佳封面題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