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070個藏品
娘日時計:巳之刻
娘日時計:巳之刻
東京國立博物館
巳刻是上午10點左右。畫中商家女兒正攬鏡欣賞新髮型,身旁是剛為她結完頭髮的髮型師。
陣羽織
陣羽織
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于室町時代從波斯和中國進口絨毯,並于江戶時代掌握了其織造技術。使用其裁剪制衣的例子實屬罕見。
能面 神體
能面 神體
東京國立博物館
青年男子的角色所戴的面具。容顏富有氣質,仿照寶生家(能樂表演世家之一)傳承的面具製成。
鹿與唐童子牙雕根付
鹿與唐童子牙雕根付
東京國立博物館
銅牌 無染原罪的聖母
銅牌 無染原罪的聖母
東京國立博物館
竹林蒔繪印籠
竹林蒔繪印籠
東京國立博物館
変形內行花紋鏡
変形內行花紋鏡
東京國立博物館
褐釉瓢形儲火罐
褐釉瓢形儲火罐
東京國立博物館
四季山水圖屏風
四季山水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右側的屏風描繪了由春至夏的情景。積雪消融後的水從右側的山上流下,往左看去則有柳樹枝繁葉茂。遠處可以看見一邊遠望捕魚一邊乘涼的人們。左側屏風從右至左表現了由秋至冬的季節變化。屏風中間位置是結群翱翔的大雁,左側則描繪了被積雪妝點的山巒。
小野雪見禦幸繪卷(摹本)
小野雪見禦幸繪卷(摹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繪卷描繪了白河天皇為賞雪而巡幸小野鄉間之際,眾人迎接聖駕、服侍左右的場面。
半臂 紫色平絹地蝴蝶模樣夾纈
半臂 紫色平絹地蝴蝶模樣夾纈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半臂是穿在外袍與下襲之間的一種短襯衣,無袖、下擺處縫一圈褶。
能面 鼻瘤惡尉
能面 鼻瘤惡尉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件面具在十八世紀時被鑒定為「文藏」所作,並出現了對其作忠實模仿的作品,可見其在當時人們眼中的重要性。
綠釉執瓶
綠釉執瓶
東京國立博物館
西元前99/0
器形模仿了中國越窯產的青瓷執壺,在胎上施加綠釉,以低溫燒成。端莊優美的器形顯示出陶工精湛的拉坯技藝。
待乳山賞雪
待乳山賞雪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月梅圖
月梅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自畫贊
自畫贊
東京國立博物館
小袖 茶綸子底四季耕作風景花紋
小袖 茶綸子底四季耕作風景花紋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同一件和服上,宛如畫卷用友禪染繪製出從春到秋的農作業場景。
山水圖屏風
山水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作以富有光澤的綾為底,施以透明感十足的淡彩,表現了秋高氣爽的景象。這是曾師從蕪村的畫家吳春的代表作品。
振袖 白綸子地大菊小花模樣
振袖 白綸子地大菊小花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一件肩部有大朵菊花圖案的振袖。振袖是一種未婚女性穿著的長袖和服。這件振袖在袖子自上往下約三分之二處設計了橫向的花葉圖案。以此為界,下方三分之一部分接續了另外一種面料。或許這原本並非一件振袖,只是經過重新加工以便未婚女性穿著吧。肩部的的菊花交替採用了刺繡和紮染工藝來表現。
琺瑯菊枝紋水滴
琺瑯菊枝紋水滴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使用毛筆和墨書寫時,需要將水注入硯臺,研磨墨錠以形成墨汁。而這種用來注水的容器就叫硯滴。在像東亞地區這樣擁有以毛筆書寫之歷史和習慣的地區,硯滴與硯臺,毛筆和墨等是成套使用的文具。
青花山水圖台缽
青花山水圖台缽
東京國立博物館
奧田穎川製作了不少取法於中國陶瓷的作品,這是其中的一件青花器。
小袖 淺蔥色絹縮地海濱千鳥和歌文字模樣
小袖 淺蔥色絹縮地海濱千鳥和歌文字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和服上飾有刺繡的和歌文字,同時還表現了海邊的煮鹽灶棚、冬日天空裡飛翔的千鳥等紋樣。
唐織 深茶色茶色淺蔥色地秋草圖案
唐織 深茶色茶色淺蔥色地秋草圖案
東京國立博物館
不織入紅色絲線、色調偏暗的唐織稱為「紅無」,作為佩戴「曲見」、「深井」等面具的中年女性角色的外衣穿用。
小袖  白綸子地菊網文字圖案
小袖 白綸子地菊網文字圖案
東京國立博物館
元祿年間(1688~1704)的小袖。圖案中點綴的漢字被認為是來源於某一首漢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