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16個藏品
簽桿立身偶
簽桿立身偶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武生。 技法說明: 大腿刻有盤花紋。雙手雙腳皆可擺動,但無法轉身。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簽桿立身偶
簽桿立身偶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老旦,著壽衣。 技法說明: 陽刻,雙桿操作,單一位相,不能轉身。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皮影戲景片
皮影戲景片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天庭金鑾寶殿。 技法說明: 金光萬道吐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共有四根大柱,柱上刻有盤繞的興雲布霧赤鬚龍。梁上有琉璃、彩玉凌空的丹頂鳳與青龍,意味龍鳳呈祥。蟠龍案桌椅。整件細件皆為一體成形刻製。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立身偶-軍人
立身偶-軍人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盟軍(美軍),手持步槍。民國45年政府推行反攻抗俄劇中所使用。 技法說明: 單桿操作,側面尖鼻,頭與上半身一體刻製不能動,僅雙腿可以擺動,手持美製春田式步槍。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道具-軍艦
道具-軍艦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戰艦。民國45年政府推行反攻抗俄劇中所使用之道具。 技法說明: 單桿操作,整件刻製一體成形。艦中配有大炮和機槍。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簽桿立身偶
簽桿立身偶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帝王龍袍。 技法說明: 陽刻,衣袍刻有龍鳳紋,下擺有海水紋。中間固定桿和活動桿皆可各控制一隻手,但無法轉身。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簽桿立身偶
簽桿立身偶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道袍。有背劍,適合八仙之一呂洞賓穿著。 技法說明: 青色法衣。傳統造型,僅單手。固定位向不能轉身。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簽桿立身偶
簽桿立身偶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武將。 技法說明: 上身素面,下半身著刻有銅鏡的魚鱗紋冑甲,雙手雙腳皆可擺動,但無法轉身。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簽桿立身偶
簽桿立身偶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武生。 技法說明: 戰袍刻有纏枝花紋圖藤。雙手雙腳皆可擺動,但無法轉身。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道具-神桌
道具-神桌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案桌。 技法說明: 五爪金龍圖騰,桌面有插銷可以另夾文法四寶。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道具-椅
道具-椅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角色說明: 富家涼椅 技法說明: 大菊花圖騰,椅子可左右邊使用。 詮釋者-東華皮影劇團 張榑國 藝師
人形立雕
人形立雕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登錄理由:本件木偶雕像高大,頭戴以蛇紋、太陽紋、羽毛裝飾而成的帽冠,形塑為頭目造型的立像人偶。臉部方長、兩眼直視,眼神中反映出樸拙、平實的雕刻風格。雙臂自然下垂,雙手持握男性生殖器,雙腿粗壯結實、腳趾明顯。善用染色工藝及特殊的雕刻技法,充分表現出排灣族的傳統工藝技術。
雕刻門板
雕刻門板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中華民國105年3月1日屏府文保字第10530074600號登錄理由:本件作品屬於「人蛇同體全身像」雕刻紋飾。作品將人像頭部、手部及腿部以百步蛇紋為雕刻圖像,將百步蛇的造型巧妙融入人像,栩栩如生,藝術呈現甚佳,充分表現出魯凱族特有的神靈信仰。
木盾
木盾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本件作品乃使用一整塊木頭挖製而成,四周邊框使用牙型紋刻飾,主體結構紋飾分成三個層次,紋飾尺寸由下而上逐漸縮小,最下層雕刻人頭紋。中間層紋飾為兩個人頭紋,中間刻飾重圓紋;最上層刻劃狩獵的情景,兩獵人手持長矛隨同一狗,追捕外族的緊張畫面。
雕刻立柱
雕刻立柱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登錄理由:採陽雕技法,兩人像間以蛇紋為區隔,造型上觀察,上方人像雕刻簡單樸素,頭大、身體比例較小,腰部及腿部明顯粗大,雙手平舉至肩膀,整體比例約略凸顯粗壯的臀部及腳部特徵,人像並無精緻的排灣族特殊的紋飾裝飾,應為女性祖先柱。
工作刀
工作刀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登錄理由:本件作品完整,刀柄以木材雕刻而成,題材混合使用陽刻、陰刻的人頭紋飾。刀鞘為一木材基底,末端彎轉如百步蛇形,近柄處有護手突起,雕刻人頭紋和百步蛇紋。中間處雕刻兩直立人像圖,淺浮雕,上方人像較大於下方人像,紋飾簡單、寫實。
祈禱箱
祈禱箱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登錄理由:具有地區性及時代性的表現特色,年代久遠,稀有性高。排灣族稱覡巫以貯藏占卜道具之用,作法時從箱中取出有關物品,供獻於神靈,並唸咒文。因地域或占卜治病種類不同,木箱所貯藏之材料不儘相同,常見貯藏小刀、豚骨、木欒子實、相思樹葉和珠子等。中華民國95年10月19日屏府文博字第0950206644號
脫鏃鏢
脫鏃鏢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登錄理由:本件為脫槍頭式狩獵用,桿身頂端有倒勾的鐵槍鏃與之相連,其用法為使用手擲方式射向獵物,當擲中目標時,鐵製倒勾槍頭讓狂奔的野獸無法脫離,槍頭與木桿成一直線,當野獸逃入森林時,藉由木桿卡在樹林的原理,使獵人順勢捕獲獵物。
原住民傳統飲食
原住民傳統飲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895
原住民主食包括蕃薯、芋頭、小米等,族人慣以徒手或木製湯匙食用。《重修屏東縣志:原住民族》
郊野
郊野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登錄理由:任教於台北師範的石川欽一郎老師至屏東寫生完成,具現有資料所述,該具藝術價值。中華民國95年10月19日屏府文博字第0950206725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