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56個藏品
彩瓷黃閃光釉囍字紋碗
彩瓷黃閃光釉囍字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喜氣洋洋猶如繽紛花園的飯碗。這是戰後流行的彩飾瓷技術的一大突破,作為彩繪基底的白瓷,已達西方定義標準的瓷器(procelain)。彩瓷碗以模製成形,高溫施釉燒就,再轉印彩色圖案二次燒成。
臺灣轎子
臺灣轎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為以臺灣橫坐式轎子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兩組轎子黑白照片,影像中有兩組挑夫挑著竹竿,挑夫皆有戴著斗笠,走在田野阡陌間,左側挑夫的擔子上,橫坐著一名穿著淺色衣褲,戴著帽子的人,其雙手跨於竹竿上,影像下方標註:「台灣カニ籠」、「(不許複製)」、「104」。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五十萬分一臺灣森林圖〉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五十萬分一臺灣森林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編〈臺灣森林圖〉,比例尺五十萬分一,1915年調製。本圖為臺灣保安林調查報告的結果,殖產局另編有《臺灣保安林調查報告 : 臺灣森林圖說明書》解說此圖。
青花竹葉紋碗
青花竹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胎體呈灰白色,有幾道細缺損痕。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彩瓷印花松竹紋碗
彩瓷印花松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敞口、弧壁、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口沿微歛,器形較為清瘦,全器施釉,圈足刮釉露胎,器底多沾黏窯沙。碗口緣與器腹下方各裝飾一圈青色釉彩,碗壁一側裝飾松竹紋,技法以印花為主,再輔以簡單的彩繪。
高雄市山形屋發行臺灣總督府立高雄醫院
高雄市山形屋發行臺灣總督府立高雄醫院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高雄醫院為主題的明信片。正面為高雄醫院之黑白照。高雄醫院為二層樓建築,醫院門口有多輛人力車待客。醫院兩旁種有大樹。正面載有(十二)高雄醫院(台灣總督府立)(高雄市山形屋發行)。
青花四繫壺
青花四繫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廣口,唇沿,短頸,折肩帶四繫,短流,長弧腹,高圈足。釉施全身,僅足底刮釉露褐胎。器表頸肩交界、肩腹交界、下腹與圈足外壁等處,皆見以一至二道青花弦紋裝飾。肩部作葉紋裝飾,腹壁則環飾折枝花卉,除單株裝飾外,亦見兩兩一組,採上下交疊方式施紋,均以青料繪飾。
幾何紋青花陶碗
幾何紋青花陶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微侈口,弧腹,圈足碗,碗外器壁近底處略作方折。環繞外器壁以青花裝飾等距離押印四組幾何紋飾,內器壁近中央處也以青花裝飾押印一幾何圖案。胎質偏灰,底釉偏暗灰色,青花鈷料呈色偏灰青色。除圈足著地處以外,全器滿釉且釉層厚,圈足斷面略作三角形,外底心有一突起,為製作工藝特徵。
吉田初三郎繪臺灣八景之一日月潭
吉田初三郎繪臺灣八景之一日月潭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吉田初三郎繪製、臺灣日日新報社發行、彩色印刷之手繪風景明信片,為「雙絕臺灣八景」系列之一。下有說明文字:「臺灣八景の一 日月潭、吉田初三郎畫伯筆」,畫由吉田初三郎題名為「日月潭細雨」。背面則印刷有「Carte postale、郵便はがき、雙絕臺灣八景、台灣日日新報社印刷發行」等字。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三重市〉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三重市〉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三重市〉經建第一版,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一,圖號9623-II-SE,主管機關內政部,聯勤測量署製作,1986年12月調繪,1987年6月印刷。
臺北新高堂書店發行臺北苗圃和中學校
臺北新高堂書店發行臺北苗圃和中學校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苗圃(今臺北植物園)與建國中學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北苗圃黑白照片,畫面為池畔,可見遠處有中學校校舍,右下有1段文字「臺北苗圃と中學校」,左下有1段文字「The Middle School and Myoho Taihoku.」;其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深藍色單色印刷,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二萬分一堡圖-魚池〉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二萬分一堡圖-魚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魚池〉,比例尺二萬分之一,為堡圖原圖南投二號,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日日新報社出版發行,1904年調製,1906年8月出版。
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臺北舊城南門
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臺北舊城南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舊城南門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臺北舊城南門之彩色照片。明信片左右兩側都有樹木,正中央可看見南門,為閩南式碉堡城門。城門前有電線桿。
臺北市國際情報社臺灣支局發行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正門與歷史館
臺北市國際情報社臺灣支局發行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正門與歷史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第一會場正門與歷史館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第一會場正門與歷史館彩色繪圖,畫面中左側即為第一會場正門,後方為臺北公會堂建築,右側近景則為歷史館,其建築樣式為日式紅白相間,屋頂則為綠色,前方有行人行經,明信片正下方有「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第一會場正門と歷
東京朝日新聞社〈上海戰局全圖〉
東京朝日新聞社〈上海戰局全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上海戰局全圖〉,東京朝日新聞社於昭和12(1937)年發行。
新高郡役所〈新高郡山岳要圖〉
新高郡役所〈新高郡山岳要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新高郡山岳要圖〉,新高郡役所編製、出版,臺灣新聞社印刷課印刷,昭和10(1935)年11月1日發行。經查與新高郡役所出版《昭和十年版新高郡管內概況》附圖相同。
綠褐釉彩魚紋碗
綠褐釉彩魚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流行的彩瓷飯碗樣式之一。唇口微侈,圓弧形碗壁,弧壁下接圈足。採鏇坯壓模成形,施釉燒製而成,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圈足刮釉露胎,沾有黏沙。這類型碗並不運用彩繪,而是以壓模印花的技法裝飾淺浮雕圖案。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二林〉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二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二林〉經建第一版,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一,圖號9420-I-NW,主管機關內政部,聯勤測量署製作,1986年10月調繪,1987年6月印刷。
大正天鴿牌出版滿山青綠的香蕉
大正天鴿牌出版滿山青綠的香蕉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香蕉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滿山香蕉樹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滿山滿谷皆被種滿綠色的蕉樹,其蕉樹密度之驚人不可小覷,右下有2段文字,第1段「滿山これ青!山地のバナナ」,第2段「臺中州下のバナナ栽培本數は約1,100万本その內91%は山地栽培であります。
粉彩花卉瓷碗
粉彩花卉瓷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六角花口碗,敞口,弧腹,外撇圈足。推測為以六角型器模型陰乾,先施透明釉高溫燒成之後;器內、外壁與圈足外牆再施青綠釉,外壁近口緣處一道紅色弦紋,器腹外壁繪以粉彩花卉紋,圈足繪以海水波紋,釉彩紋飾經二次燒造而成。外底心隱約可見雙框紅彩款識,惜已脫落。內底心可見福字,應為窯後人為刻痕。
綠彩葉紋碗
綠彩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灣流行生產的彩繪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圈足外直內斜。採壓模成形、釉下彩繪之後,施釉高溫燒製而成。胎體厚重,全器除圈足與澀圈外幾乎滿釉,圈足刮釉露胎,胎土呈灰黃色,沾有窯沙,外底心、圈足與近底處可見縮釉痕,留有幾個小氣泡。碗內壁素面無紋,碗心與器壁使用痕明顯。
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發行《各府縣分解式大日本板地圖》第6幅〈近畿及中國及四國地方〉
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發行《各府縣分解式大日本板地圖》第6幅〈近畿及中國及四國地方〉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近畿及中國及四國地方〉為《各府縣分解式大日本板地圖》第6幅,比例尺為630萬之1,正面分為近畿、中國、四國地方地圖,左上列有昭和元年「茶的產額比較」比較表,標示出日本的年產量及各地產量比較圖,其中近畿的茶葉年產量位居第3,臺灣的茶葉產量則列居第2。
醬釉押印線紋方形陶罐
醬釉押印線紋方形陶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廣口,扁圓唇,頸部內縮,肩部略折,器腹平直,平底。器形上,長寬比例趨近,看起來有矮胖之感,燒製後口部略呈歪斜。以手拉坯成形,上部拍印直線紋,器腹以下保持素面無紋。全器內外施罩醬釉,近底處無釉,口部有摞疊入窯燒造而留下的支燒痕。戰後初期臺灣苗栗窯場製品。這類方形陶罐,經常做為醃製豆腐乳使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