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7個藏品
珩(璜)
珩(璜)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珩(璜)》(典藏編號h0000247),青白玉質,器呈弧型片狀,兩面均為雙線陰刻的簡化雙龍紋,兩端均為龍首,各有一圓穿,身飾卷雲紋,二尖尾相接,是典型西周玉器紋飾,器身兩端有斜入的倒V形長穿孔,不僅鑽孔技術高超,也反映出此件可能在春秋時代改變佩戴方式,而留下此舊玉改制痕跡。
綠釉水注
綠釉水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綠釉水注》(館藏編號87-00281),小口、細長頸、削肩、鼓腹、下腹漸收至足部,足部狀似圓盤,器底內凹、未施釉,曲柄高聳,從器口至肩部形成彎曲狀,柄部方向的內側瓶身有一大圓孔。全器施綠釉,多處已脫落,釉彩光澤呈現獨特美感。
填漆蟠螭紋蓋豆
填漆蟠螭紋蓋豆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填漆蟠螭紋蓋豆》(館藏編號h0000308),豆是盛食器。此件有蓋,與器身以子母口扣合,雙立耳、深腹、高圈足。器蓋上有六柱圓環形捉手,腹間有凸弦紋一道,圈足外撇處有孔,捉手、蓋面、器面均飾帶狀蟠螭紋.部分紋飾。
鸞紋戈
鸞紋戈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鸞紋戈》(館藏編號h0000374),此件戈頭結構有援、內及闌,「援」為長形鋒刃,前刃弧尖,「內」為接柄者,上有圓形穿,後端彎曲並飾有深凹鸞形紋,「闌」在援和內之間,呈一字形便於綁縛。
「四川成都出土漢畫像磚拓本」西王母圖
「四川成都出土漢畫像磚拓本」西王母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
這幅漢代石畫的西王母坐於龍虎座上,前有一大蟾蜍,直立而舞,左下角為執神樂之兔,左上為九尾狐。蟾蜍右為三足鳥,是西王母的覓食者,後有一人張口怒目,持戟而立。磚的前下端本有男女二人,另有一人雙手執板,俯伏於地,似在祝禱,或為象徵其祖先已得長生,而子孫向其祈福之意。
孫悟空陶像
孫悟空陶像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件文物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孫悟空採正面端坐的姿態,美猴王一派悠然,手持蟠桃,讓人不由得聯想起《西遊記》中孫悟空闖入蟠桃盛會,偷吃仙桃的故事。
瑤池金母銅立像
瑤池金母銅立像
國立歷史博物館
西王母居西方崑崙山之北,由於西方屬金,故又稱為「金母」,或稱「瑤池金母」。這件瑤池金母銅立像,低眉垂目,臉容飽滿,頭戴寶冠,身披瓔珞飄帶,右手於胸前施願,左手持杯狀法器,立於蓮花座上,神情和藹安詳。
彩瓷壽桃盤
彩瓷壽桃盤
國立歷史博物館
這件藍釉為地的《彩瓷壽桃盤》盤面彩繪四顆鮮紅飽滿的壽桃,以及四隻蝙蝠、四個壽字,盤中心處還有「壽」字紋,盤口部為綠地回紋帶飾,整體紋飾隱含福壽綿延的吉祥寓意。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建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