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218個藏品
莊本立於國樂系莊桂櫻笛子演奏會後
莊本立於國樂系莊桂櫻笛子演奏會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6
1986年4月28日,國樂系莊桂櫻笛子演奏會後。左二林桃英、左五莊桂櫻、左六莊本立、左七陳中申。(林桃英提供)。
文大大忠館莊本立收藏之世界樂器部分
文大大忠館莊本立收藏之世界樂器部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文大大忠館莊本立收藏之世界樂器部分。
莊本立於辦公的文大大忠館前留影
莊本立於辦公的文大大忠館前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辦公的文大大忠館前留影。
文大大忠館莊本立製編磬
文大大忠館莊本立製編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文大大忠館莊本立製編磬。
莊本立舉辦世界民族樂器展之一景
莊本立舉辦世界民族樂器展之一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6年,世界民族樂器展之一景。
文化大學大忠館莊本立製鏞鐘與特鐘
文化大學大忠館莊本立製鏞鐘與特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文化大學大忠館莊本立製鏞鐘(前)與特鐘(後)。
莊本立 在學術演講中示範自製的編磬
莊本立 在學術演講中示範自製的編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0年代初,在學術演講中示範自製的編磬。
莊本立奏自製燈杖鼓
莊本立奏自製燈杖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本立奏自製燈杖鼓。
莊本立奏自製竹筒琴
莊本立奏自製竹筒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本立奏自製竹筒琴。
莊本立研製小四筒琴
莊本立研製小四筒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本立研製小四筒琴。
莊本立研製八孔及十六孔半音塤
莊本立研製八孔及十六孔半音塤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本立研製八孔(左)及十六孔(右)半音塤。
莊本立研製之燈杖鼓及傳統杖鼓
莊本立研製之燈杖鼓及傳統杖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本立研製之燈杖鼓(左)及傳統杖鼓(右)。
莊本立研製大小四筒琴
莊本立研製大小四筒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本立研製大小四筒琴。
張繼高與書法家王植波、中廣總經理李荊蓀、畫家高逸鴻在香港相聚
張繼高與書法家王植波、中廣總經理李荊蓀、畫家高逸鴻在香港相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9年11月,左起:張繼高與書法家王植波、中廣總經理李荊蓀、畫家高逸鴻在香港相聚。
時為《香港時報》副總編輯的張繼高不時出入於臺北機場
時為《香港時報》副總編輯的張繼高不時出入於臺北機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1年3月,時為《香港時報》副總編輯的張繼高不時出入於臺北機場。
張繼高由港返臺,離開報社進入中廣公司
張繼高由港返臺,離開報社進入中廣公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3年,張繼高由港返臺,離開報社進入中廣公司。
張繼高離臺赴港
張繼高離臺赴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9年9月,張繼高(前)離臺赴港。
擔任《香港時報》副總編輯的張繼高
擔任《香港時報》副總編輯的張繼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擔任《香港時報》副總編輯的張繼高,架著斯文的黑框眼鏡,書卷氣十足。
以「無心柳」知名推廣古典音樂的張繼高,主持一場欣賞會
以「無心柳」知名推廣古典音樂的張繼高,主持一場欣賞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5年7月,以「無心柳」知名推廣古典音樂的張繼高,主持一場欣賞會。
與張繼高共創遠東音樂社的江良規先生
與張繼高共創遠東音樂社的江良規先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與張繼高共創遠東音樂社的江良規先生(1914-1967),對於現代化的音樂經理有他的理念。
張繼高(在《香港時報》任職時與採訪組同事聚餐
張繼高(在《香港時報》任職時與採訪組同事聚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繼高(右一)在《香港時報》任職時與採訪組同事聚餐。
王沛綸兒子王綽(倉倉)的獨奏會節目單
王沛綸兒子王綽(倉倉)的獨奏會節目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1
王綽(倉倉)於1951年(右)與1952年(左)的獨奏會節目單。
王綽(倉倉)演奏之速寫,其背後指揮者為王沛綸
王綽(倉倉)演奏之速寫,其背後指揮者為王沛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2
1952年3月31日,王綽(倉倉)演奏之速寫,其背後指揮者為王沛綸(老夏繪,《新生報》,1952年3月31日。)。
王沛綸所編纂之《歌劇辭典》書影_2
王沛綸所編纂之《歌劇辭典》書影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年3月,王沛綸所編纂之《歌劇辭典》書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