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218個藏品
戴粹倫與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第一屆畢業同學全系師生留影
戴粹倫與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第一屆畢業同學全系師生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2年6月,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第一屆畢業同學全系師生留影。
戴粹倫曾就讀之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校長蕭友梅
戴粹倫曾就讀之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校長蕭友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7年,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校長蕭友梅。
戴粹倫指揮省交響樂團_1
戴粹倫指揮省交響樂團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戴粹倫指揮省交響樂團於國際學舍演出。
戴粹倫指揮於國際學舍
戴粹倫指揮於國際學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戴粹倫於客滿的國際學舍指揮。
戴粹倫與夫人
戴粹倫與夫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戴粹倫與夫人於溪頭。
張昊《上海之歌》封面
張昊《上海之歌》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上海之歌》,張昊於租界內創作多首抗戰歌曲,遂由作詞人蔡冰白編撰故事劇情以貫之,成為四幕《上海之歌》歌唱劇,1939年4月,由上海現代出版社出版樂譜。此為樂譜封面。
張昊接收羅曼‧羅蘭信函手稿
張昊接收羅曼‧羅蘭信函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羅曼‧羅蘭,法國大文豪與音樂學者,以《聖哲‧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得1916年諾貝爾文學獎。此為1937年羅曼‧羅蘭的信函手稿。
張昊接收羅曼‧羅蘭回信信封
張昊接收羅曼‧羅蘭回信信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羅曼‧羅蘭,法國大文豪與音樂學者,以《聖哲‧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得1916年諾貝爾文學獎。此為1937年羅曼‧羅蘭的回信信封。
戴粹倫指揮庫普蘭《音樂會小品》
戴粹倫指揮庫普蘭《音樂會小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5
1965年7月17日,戴粹倫指揮演出庫普蘭《音樂會小品》,張寬容擔任大提琴獨奏。
戴粹倫與昔日省交響樂團
戴粹倫與昔日省交響樂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臺灣省政府交響樂團於師大操場邊團址練習。錄自《藝術雜誌》,第4卷,第6-7合刊,1969年10月10日。
戴粹倫與貝麗模、雅谷
戴粹倫與貝麗模、雅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5
1965年6月1日,戴粹倫於音樂會後贈菲律賓鋼琴家貝麗模夫人與客席指揮雅谷錦旗。
戴粹倫與客席指揮郭美貞合影
戴粹倫與客席指揮郭美貞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5
1965年11月27日,戴粹倫與客席指揮郭美貞合影。
戴粹倫與省交響樂團同事
戴粹倫與省交響樂團同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戴粹倫與臺灣省政府交響樂團同事共聚。左起依序為陳暾初、顏廷階、戴粹倫、汪精輝。
張昊《海葬》海報
張昊《海葬》海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昊之流行音樂作品,電影方面包括《海葬》、《清明時節》、《解語花》。此為電影《海葬》之海報。
張昊與盛彤笙合影
張昊與盛彤笙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盛彤笙,張昊之小學同學,後來到德國學習獸醫。此為1946年張昊與盛彤笙於上海合影。
張昊與呂驥
張昊與呂驥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3年,張昊與呂驥於北京「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會場。左為張昊。
張昊母親段達
張昊母親段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昊母親段達,1928年11月逝世,享年57歲。此為張昊與家人前往祭拜,左起依序為張昊、大哥之女、大姊夫。
張昊獨照_1
張昊獨照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昊,原名張孝望。此為張昊七歲獨照。
張昊大姊張孝歡 獨照
張昊大姊張孝歡 獨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孝歡,張昊之大姊,比張昊年長22歲。
張昊作品報導
張昊作品報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昊交響曲作品之相關報導。
張昊與繼母、父親合影
張昊與繼母、父親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昊與繼母、父親張萬永合影。中為張昊。
張昊與許常惠參加會議時情景
張昊與許常惠參加會議時情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3年許常惠、張昊參加北京舉辦的「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右一為張昊,左二為許常惠。
張昊於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留影
張昊於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睽別母校四十三年,張昊又回到上海音樂專科學校。
張昊與上海音樂家討論時留影
張昊與上海音樂家討論時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昊、朱踐耳與上海音樂家們討論。左二為朱踐耳、左三為張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