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069個藏品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及日僑管理委員會歡送駐台盟軍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及日僑管理委員會歡送駐台盟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35年4月27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及日僑管理委員會,為感謝駐台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對台灣安全的維護,特別舉辦了一次盛大的酒會,歡送他們回國。 ※此版本為由文化部「2016年台灣經典電影數位修復及加值計畫」補助的數位修復版。
中華日報社慶
中華日報社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2月20日為《中華日報》創刊19週年,報社特舉辦社慶活動。社慶當天貴賓們紛紛在迎賓處簽名留念。當日該社也一同發表影星張美瑤新書《電影與我》,並由張美瑤本人親自出席為新書簽名,報社門口影迷們大排長龍,爭相一睹偶像風采。
山地同胞豐年祭
山地同胞豐年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原始標題為「山地同胞豐年祭」。經民眾回饋,影片中出現的是賽夏族特有的肩旗及臀鈴,因此據以研判並非是阿美族豐年祭。正確應為賽夏族的巴斯達隘(paSta'ay),也就是所謂的矮靈祭。
《日月潭之戀》工作照
《日月潭之戀》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10月,香港自由影業公司來台拍攝的《山地姑娘》( 之後改名為《日月潭之戀》)拍攝外景,棚內則跟中製廠租用攝影棚拍攝。 該片使用向中影租用Michell NC攝影機,因附隔音罩體積龐大,移動不便,所以需以大棉被罩住攝影機來隔音。 左1是莫康時導演。
大道公鬥法媽祖婆
大道公鬥法媽祖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2/7/12-1962/7/16。 大觀:1962/7/12-1962/7/16。 金都:1962/8/11-1962/8/15。 玉成:1962/8/14-1962/8/15。 景美:1962/8/16-1962/8/17。
十二星相
十二星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中華:1962/9/15-1962/9/20。 美都麗:1962/9/15-1962/9/17。 明星:1962/9/18-1962/9/19。
國父紀念館奠基
國父紀念館奠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11月12日,總統蔣中正蒞臨台北市光復路主持國父紀念館的奠基典禮,參加典禮的政府官員和外國使節有五百多人。在軍樂聲中,蔣總統將一塊白色磚塊砌入國父紀念館奠基紀念碑中。國父紀念館佔地2萬5千坪,建築圖樣由12位著名工程師共同設計。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小城故事》榮獲最佳劇情片,由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頒獎,導演李行帶領全體演職員上台領獎。
紀念國父誕辰暨慶祝文化復興節
紀念國父誕辰暨慶祝文化復興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61年11月12日,為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暨第7屆中華文化復興節,於國父紀念館舉行大會,由副總統嚴家淦主持,政府官員、中央民意代表、回國僑胞代表以及各界人士共計2千多人參加,考試院院長孫科並於會中發表演講。下午,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紀念大會,由教育部政務次長朱匯森主持並致詞。
五子哭墓
五子哭墓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語言別標示為國語。 ※自立晚報大台北地區刊登之電影廣告,僅景美戲院標示臺語發音。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有國語及閩南語送檢資料。
何基明與戽斗
何基明與戽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戽斗(即高來福)、何基明、井迎瑞。 1990年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井迎瑞館長及部分台語片小組的成員,由擔任顧問的何基明導演帶領前往拜訪戽斗(即高來福)
林投姐
林投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林投姐》。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出品國登錄為國別不明。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查有相關片名送檢紀錄。 ※1979/12/26之後的自立晚報電影廣告上出現「觀眾要求特映臺語拷貝」字樣,但沒有註明哪幾家放映台語版。
遠東戲院[台北市大同區]
遠東戲院[台北市大同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現況:已歇業。 1997年遠東戲院停業,轉售予日勝建設,改建住宅大樓,約於2002年初正式落成啟用,名為「文化京都大樓」,是為地上19層,地下6層的建築。社區入口大門設於平陽街,與日新國小後牆隔街相望,社區正式地址仍沿用台北市太原路155號遠東戲院的原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