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7個藏品
《玉觀音》媒體採訪照
《玉觀音》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邊不確定是否為製片龔弘(因為這張照片有掛名牌,但下一張沒有),右為導演李行。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李行執導的《玉觀音》,1969年3月在台上映。
《碧雲天》現場工作照
《碧雲天》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起:導演李行、江明(飾蕭依雲哥哥)、秦漢(飾高皓天)。 馬氏影業(香港)公司出品,瓊瑤原著,張永祥編劇,李行執導的《碧雲天》,1976年10月在台上映。
《玉觀音》媒體採訪照
《玉觀音》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1為導演李行,中間著戲服者為白蘭(飾秀秀),右1為蔡慧華。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李行執導的《玉觀音》,1969年3月在台上映。
《玉觀音》媒體採訪照
《玉觀音》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景左為導演李行,中間是白景瑞。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發行,李行執導的《玉觀音》,1969年3月在台上映。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右1)、攝影師陳坤厚(右2)、林鳳嬌(左2,飾沈盈盈)和秦漢(左1,飾魏德凱)等人。 聯合影業公司出品,瓊瑤原著,張永祥編劇,李行執導的《風鈴.風鈴》,1977年7月在台上映,這也是三人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左)向秦漢(中,被擋住,飾魏德凱)示範如何為林鳳嬌(右,飾沈盈盈)戴上項鍊。 聯合影業公司出品,瓊瑤原著,張永祥編劇,李行執導的《風鈴.風鈴》,1977年7月在台上映,這也是三人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右1)站在攝影機旁指揮全場,左2是攝影助理郭木盛。 聯合影業公司出品,瓊瑤原著,張永祥編劇,李行執導的《風鈴.風鈴》,1977年7月在台上映,這也是三人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右1)舉旗指揮全場。 聯合影業公司出品,瓊瑤原著,張永祥編劇,李行執導的《風鈴.風鈴》,1977年7月在台上映,這也是三人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
《碧雲天》現場工作照
《碧雲天》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左)指導林鳳嬌(右,飾蕭依雲)。 馬氏影業(香港)公司出品,瓊瑤原著,張永祥編劇,李行執導的《碧雲天》,1976年10月在台上映。
《兩相好》工作照
《兩相好》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第一排左起:魏平澳(飾陳奚亭)、穆虹(飾陳王愛娥)、羅宛琳(飾陳小俐)、楊月帆(飾黃李玉英)、小龍(飾黃小龍)、戽斗(飾黃習明)。第二排左起:陳揚(飾黃武雄)、熊雪妮(飾梁佩雲)、金石(飾陳增良)、王滿嬌(飾黃阿菊)、許玉(飾黃美智)、及福生(飾陳增宏)。
《兩相好》工作照
《兩相好》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第一排左起:楊月帆(飾黃李玉英)、羅宛琳(飾陳小俐)、穆虹(飾陳王愛娥)、魏平澳(飾陳奚亭)、戽斗(飾黃習明)、小龍(飾黃小龍)。第二排左起:及福生(飾陳增宏)、許玉(飾黃美智)、陳揚(飾黃武雄)、王滿嬌(飾黃阿菊)、熊雪妮(飾梁佩雲)、金石(飾陳增良)。
《今天不回家》現場工作照
《今天不回家》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順時鐘方向:甄珍(躺在床上者,飾張珍珍)、導演白景瑞、攝影師林贊庭。 大眾電影事業公司出品,由李行策劃、白景瑞執導的《今天不回家》,1969年7月在台上映。
《今天不回家》現場工作照
《今天不回家》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白景瑞(中)指導紫蘭(右)和武家麒(左)。 大眾電影事業公司出品,由李行策劃、白景瑞執導的《今天不回家》,1969年7月在台上映。
《今天不回家》現場工作照
《今天不回家》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白景瑞(左)指導童星。 大眾電影事業公司出品,由李行策劃、白景瑞執導的《今天不回家》,1969年7月在台上映。
《兩相好》現場工作照
《兩相好》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穆虹(左3,飾陳王愛娥)與參訪來賓們合影。 自立電影公司的創業作《兩相好》,由李行執導,於1961年11月在台灣電影製片廠舉行開鏡典禮,1962年上映。
《薛平貴與王寶釧》劇照
《薛平貴與王寶釧》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開拍的《薛平貴與王寶釧》,也是台灣首部35㎜台語電影。 左起為劉梅英(即梅英,飾 薛平貴)、吳碧玉(飾 王寶釧)、劉嬌(即小明喬,飾 王金釧)、楊月帆(飾 王夫人)。
《台灣教育》外景合影
《台灣教育》外景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右3)、崔小萍(右4)、攝影師祁和熙(右7)等人。 李行於1960年進入台製擔任特約編導,拍攝多部省政建設彩色紀錄片。此為拍攝《台灣教育》在日月潭巧遇崔小萍時的合影。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風鈴.風鈴》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工作人員合影。 左8起:導演李行、製片陳汝霖、林鳳嬌(前)、秦漢(後)、江明、曹健、服裝舒蘭英、崔福生、攝影指導陳坤厚。 聯合影業公司出品,瓊瑤原著,張永祥編劇,李行執導的《風鈴.風鈴》,1977年7月在台上映,這也是三人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
《双面情人》演職員合影
《双面情人》演職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双面情人》劇組於拍攝現場合影。 左3是導演辛奇,攝影機前為男主角奇峰。
陳忠義、陳忠信、陳榮樹
陳忠義、陳忠信、陳榮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哥哥陳忠義、X、弟弟陳忠信、忠義的兒子.陳榮樹。 忠義製片廠在台語片時期是較具規模的「技術組」,曾承包邵羅輝、林福地、郭南宏等導演的電影技術工作。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冬暖》工作照
《冬暖》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攝影師陳榮樹(攝影機右方)首次與導演李翰祥(坐者)合作《冬暖》。 左1為跟著李翰祥從香港來台、邵氏著名的燈光師阮定邦,他的打光技術因《西施》與《揚子江風雲》的拍攝而影響了台製與中製兩廠的工作人員。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 35mm 100 呎 Eyemo 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遇到大場面變得向中影台中廠租借 400 呎 Eyemo 攝影機,該機附有三個鏡頭,可連續拍攝四分多鐘。
王士珍(上海明星公司工作照)
王士珍(上海明星公司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攝影師王士珍(右1)在明星電影公司(1922年3月成立於中國上海市)棚內拍片現場,右3戴帽者為導演程步高,攝影機為35mm Mitchell Standard。 1931年,王士珍轉入明星電影公司。從默片到有聲片,拍攝約有三十餘部的作品,這段期間合作最多的導演是程步高。
中影攝影師與攝影機
中影攝影師與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4年,中影台中廠攝影器材保養,將所有的攝影機移到戶外進行清潔與保養。 右起為方壯猷、華慧英、賴成英、洪慶雲、林贊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