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52個藏品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1年12月7日,第2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際製片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著手於桃園大湳興建製片廠,此為「忠」攝影棚。
張陶然與聯邦女星合影
張陶然與聯邦女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活動合影。左起:上官靈鳳、張陶然、韓湘琴。
澳門大血案
澳門大血案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改編自1950年在澳門中央酒店的謀殺案。 ※本片由聯邦影業投資拍攝。
聯邦影片資料匣
聯邦影片資料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與國際影片有限公司專用的特製影片資料匣。
《大馬戲團》宣傳手巾
《大馬戲團》宣傳手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聯邦影業旗下國藝公司所出品的電影《大馬戲團》(1964)週邊產品。這款特製的紗布小手巾,花色共有綠色、紫色、藍色、橘色四款。於電影上映時,贈送給每場前100名觀眾作為紀念。
《龍城十日》現場工作照
《龍城十日》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龍城十日》在桃園大湳國際製片廠的外搭景拍攝,攝影師躺在軌道上俯拍。 左側坐在板凳上指揮的是導演屠忠訓,右2是飾演反派的石雋。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器材清冊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器材清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攝影器材清冊(民國59年6月)
聯邦招考演員
聯邦招考演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6月,國際、聯邦公司招考第二期基本演員的初試現場。 由影評人謝家孝、導演李行、導演楊世慶及攝影師華慧英、聯邦制片劉仁錕主持,並由演員苗天、石雋、田鵬、高明等陪考。 此為刊登在1969年6月發行《今日電影》第三期的報導。
聯邦影業辦公室
聯邦影業辦公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公司當時位於台北市開封街辦公室的外觀。
尤敏來台受訪
尤敏來台受訪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沙榮峰陪同香港電懋(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公司明星尤敏接受訪問。
《雲飄飄》印刷劇照
《雲飄飄》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4年《雲飄飄》劇照,林青霞。
《七仙女續集》演職員合影
《七仙女續集》演職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台聯影業租用玉峯影業的湖山片廠拍攝《七仙女續集》,並向大基行租用35mm Arriflex 35 IIB攝影機及新藝綜合體鏡頭。 前排左1為燈光師黃瑞章、左3為攝影師林贊庭、右2為演員柳青。
民國54年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
民國54年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30日上午10點,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第3屆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 沙榮峰(台上左1)與電懋代表團接受大會介紹與貴賓見面。 右起:黃也白、張揚、劉小慧、錢蓉蓉、江虹。
第11屆亞洲影展特刊
第11屆亞洲影展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4年6月,台灣舉辦第11屆亞洲影展時所印製的特刊,全彩印刷。
 《吳鳳》特刊
《吳鳳》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電影《吳鳳》上映時的宣傳特刊,全彩印刷。 本片由卜萬蒼導演,王引、王琛、張美瑤、龔稼農主演,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出品。 廠長龍芳引進日本彩色攝影及燈光技術人才與配音、沖印等設備,是台製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劇情片,獲得第2屆金馬獎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情人的眼淚》劇照
《情人的眼淚》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由李行執導《情人的眼淚》男主角田鵬(左)、女主角張美瑤。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美瑤(簽名明星照)
張美瑤(簽名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演出《嘆烟花》(嘆煙花)女主角的張美瑤(1941-2012),含簽名。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演出《嘆烟花》(嘆煙花)女主角的張美瑤(1941-2012)。
《秦始皇》日本外景拍攝現場
《秦始皇》日本外景拍攝現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中影與日本大映電影公司合拍70mm 寬銀幕電影《秦始皇》(日文片名「秦・始皇帝」)。 此為日本富士山下的御殿場附近的外景地。
 《海灣風雲》工作照
《海灣風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影與日本日活株式會社合作拍攝戰爭片《金門灣風雲》(日文片名「金門島にかける橋」,上映時更名為《海灣風雲》)。 前方背影是男主角石原裕次郎、女主角王莫愁,在日活片廠接受媒體採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