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930個藏品
大都影業公司門前合影
大都影業公司門前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棟(左2)、魏木金(右3)、洪慶雲(右2)、廖繼燿(右1)與工作人員在大都影業招牌下合影。
《汪洋中的一條船》現場工作照
《汪洋中的一條船》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在中影攝影棚搭景拍攝颱風夜鴨寮淹水場景,左起:燈光指導李亞東、導演李行、攝影指導陳坤厚、攝影師郭木盛。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汪洋中的一條船》,是根據鄭豐喜自傳小說改編,1978年7月在台上映,創下該年度國片賣座紀錄,並囊括第15屆金馬獎六項大獎。
《俠女》工作照
《俠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胡金銓(舉右手者)和攝影組等工作人員坐在高台上。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胡金銓執導的《俠女》,1968年2月7日正式開拍,1970年7月在台上映。
凌波隨片登台(1963)
凌波隨片登台(1963)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凌波參加香港邵氏公司代表團來台參加金馬獎相關活動。 10月30日至遠東戲院為新片《花木蘭》隨片登台,並接受錦旗一面。右為鄒文懷。
《喜怒哀樂》媒體採訪合影
《喜怒哀樂》媒體採訪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白景瑞、胡金銓、李行、李翰祥。 為紓解李翰祥的國聯影業財務危機,四大導演合拍《喜怒哀樂》,1969年5月7日於開鏡前舉行記者會。
張美瑤(日本《香港白薔薇》歡迎會)
張美瑤(日本《香港白薔薇》歡迎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4年底,張美瑤(左)應日本東寶公司邀請,赴日演出《香港の白い薔薇》(香港白薔薇),在東京會館舉行歡迎會。 站在右側的是蔡東華。
沙榮峰相關照片
沙榮峰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1年12月7日,第2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沙榮峰(右1)夫婦與林青霞(右2)、徐楓(左2)合影。
《七仙女》工作照
《七仙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側為女主角江青飾演七妹,容蓉(即錢蓉蓉)飾演董永。 國聯創業作《七仙女》由李翰祥導演編劇,江青主演,196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上映。
《電影與我》封面
《電影與我》封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張美瑤親自撰寫的《電影與我》,內容描述她與電影的點點滴滴。 1965年2月20日中華日報創刊19週年社慶。該社於當日出版並舉辦影星張美瑤新書「電影與我」發表會,由張美瑤親自出席為新書簽名,報社門口影迷們大排長龍爭睹偶像風采。
 《西施》巨型電影看板
《西施》巨型電影看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台製廠)與國聯影業公司合拍的《西施》,於1964年7月22日開拍,由於導演李翰祥求好心切,拍攝期長達一年三個月,直到1965年10月在台北市上映。 此為 《西施》在台北市新生大戲院上映時的巨型電影看板。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
《十萬金山》媒體採訪照
《十萬金山》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山正殿場景。眾演員擺出姿勢讓記者們拍照。第一排左起薛漢(飾金閻王)、苗天、田鵬(飾蔡穎傑)、上官靈鳳(飾飛燕子)、高明(飾大師)、韓湘琴(飾金滿嬌)、唐威(飾馮俊卿)、─。第二排左起張義貴(飾黑無常)、周新貴(即龍飛)、謝興(飾左右判官)、林望南、齊復強(飾白無常)。
五十一年金馬獎LOGO
五十一年金馬獎LOGO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五十一年度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即第1屆金馬獎),由名雕塑家楊英風所所設計的金馬獎LOGO。
《龍門客棧》戲院看板
《龍門客棧》戲院看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龍門客棧》在香港京華戲院上映時的巨幅看板。 1968年,《龍門客棧》在香港邵氏院線上映,創下香港開埠以來中西影片上映最高紀錄。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擔任大都沖印公司總經理。正在調整 SEIKI 光學縮片機的片門。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1998年第35屆終身成就紀念獎(周天素)
1998年第35屆終身成就紀念獎(周天素)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第3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1998年12月12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 終身成就獎由導演辛奇頒贈給資深電影工作者周天素。從無聲到有聲、台語到國語片,周天素製作過百餘部電影,經營戲院並投資成立影業公司及沖印廠,帶動及見證台灣電影業的發展。
1995年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李行)
1995年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李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即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建議,與影劇協會聯署提案,經金馬執委會多數無異議通過,由李行榮獲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小城故事》榮獲最佳劇情片,由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頒獎,導演李行帶領全體演職員上台領獎。
何基明與矮仔財
何基明與矮仔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何基明、李泳泉、矮仔財(即張福財)。 1990年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李泳泉副館長及部分台語片小組的成員,由擔任顧問的何基明導演帶領前往拜訪矮仔財(即張福財)。
廖慶松(工作照)
廖慶松(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6年,攝影師廖慶松將 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架設在汽車引擎蓋上拍攝《金水嬸》片中所需的車內鏡頭。
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合影團體照
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合影團體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克(左1)、辛奇(右4)。 照片背面蓋印「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電影攝製場」。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往汴京告別妻母場景。左起龔秋霞(被擋住,飾岳母)、易文導演、韓湘琴(飾岳妻)、田鵬(被擋住,飾岳飛)、助導白崇光、─。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易文編導的《精忠報國》,又名《岳飛槍挑小粱王》,1971年3月10日在台灣首映。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周同墳前祭拜場景。右起龔秋霞(飾岳母)、易文導演、田鵬(飾岳飛)、攝影陳堃厚(即陳坤厚)、助導白崇光。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易文編導的《精忠報國》,又名《岳飛槍挑小粱王》,1971年3月10日在台灣首映。
《日月潭之戀》工作照
《日月潭之戀》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10月,香港自由影業公司來台拍攝的《山地姑娘》( 之後改名為《日月潭之戀》)拍攝外景,棚內則跟中製廠租用攝影棚拍攝。 該片使用向中影租用Michell NC攝影機,因附隔音罩體積龐大,移動不便,所以需以大棉被罩住攝影機來隔音。 左1是莫康時導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