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756個藏品
中壇元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壇元師,姓李名哪托。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於小說封神演義中,有折骨剃肉還父母,後太白金星以蓮花化其身,現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或稱為哪吒三太子。
玄天上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北極玄武星君化身,形象多為右手執七星劍;左手印訣,一指向天;雙足左踩龜右踏蛇,象徵北方之神。玄天上帝左足所踏之龜,右足所踩之蛇幻化的人形,民間稱為龜蛇二將。傳聞玄天上帝本一屠夫,受觀世音菩薩感召,割肚剖腹,洗罪而死。其至誠動天,遂得道成仙。
陳靖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民間信仰的神祇之一。唐福州古田縣的陳靖姑,生於唐大曆二年(西元767)。相傳曾習得閻山道法。嫁劉杞而孕,時逢閩中大旱,靖姑脫胎求雨而卒,年僅二十四。遺言死後為神,護祐產婦,救人產難。後世祀為安產之神。
保生大帝 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大道公、吳真君、花轎公、忠顯侯、英惠侯、大道真人、真人仙師、 吳公真仙等,俗名吳本(音滔),字華基,號雲東,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 ... 明成祖為感念 他治好皇后的病,敕封他為「昊天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水仙尊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十月初十日是所謂的水仙尊王生。所謂水仙尊王,是指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集體的尊稱。夏禹治水,功垂萬世;春秋伍員浮之江;戰國屈原沉汨羅;初唐王勃溺南海;中唐李白投采石。臺民以此諸先賢先烈,都有水緣關係,特奉之為水神。每當航海遭遇風險時,即祈禱水仙尊王,以求保護。
魁星(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魁斗星君又稱為魁星爺,簡稱魁星、亦稱魁星夫子、大魁夫子、大魁星帝、魁星君等,為廣義五文昌君之一。
魁星(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魁斗星君又稱為魁星爺,簡稱魁星、亦稱魁星夫子、大魁夫子、大魁星帝、魁星君等,為廣義五文昌君之一。
佛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此佛龕內所供奉為觀音、關公及土地三尊神像。
籤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在民間的廟宇裡大部分都設有籤筒供人抽籤問卜。籤條為長條形,一頭削成葫蘆形或其他形狀,並漆上紅色,表示福氣或祈福。每一根籤上都刻有編號,再到籤詩櫥或廟壁木框尋找對應的籤詩,而籤詩便是神明的啟示,一般而言,籤可分為兩種:運籤用以求運道,藥籤則是用以向神明求治病的藥方。
鳳毛麟趾燈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傳統習俗中會在神桌上供奉一對燈,是用以表現光明、富足等意涵的供祭禮燈,燈的上方置設有紅色圓形玻璃燈罩,其形狀與飽滿柑橘相似,故此種燈名為柑仔燈或紅柑燈。早期的柑仔燈燈座部份為錫製,因錫字與賜字相通,而有添官賜福之意。燈座常是由較小的物件層層疊起,裝飾華麗。
法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作法事所使用的法器,又名三清鈴、帝鐘、法鐘、法鈴、鈴書,俗稱師公鈃或鈃仔。一般約二十三公分高,口徑約九公分,黃銅製,鈴內有舌。鈴上方有柄,柄上端呈山字形,以象徵三清。帝鐘的功能有二:一召請神靈降臨,因此在請神時,必須邊搖帝鐘邊念請神咒,二是驅趕邪靈。
法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作法事所使用的法器,又名三清鈴、帝鐘、法鐘、法鈴、鈴書,俗稱師公鈃或鈃仔。一般約二十三公分高,口徑約九公分,黃銅製,鈴內有舌。鈴上方有柄,柄上端呈山字形,以象徵三清。帝鐘的功能有二:一召請神靈降臨,因此在請神時,必須邊搖帝鐘邊念請神咒,二是驅趕邪靈。
靈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所使用之號角,大多用牛角製成,也有少數以錫為材的龍角,為降神法器,使用者卻有差別,楊逢時撰"中國正統道教大辭典"謂:烏頭道士使用牛角、紅頭道士使用錫角,這是道派最明顯的區隔標誌。烏頭道士只用水牛角,法師們卻不受此限,可以使用牛角或黃牛角,不過這種說法存疑。
土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土礱是舊時用來舂米、去穀皮的土臼,外形像石磨,由頂礱、下礱(圓筒狀)所組成,上、下兩層皆是以竹篾編織的圍筐,下層裝土用以穩固,上層是則空心,轉動上層,稻穀即由上層中心漏斗狀小孔流入木齒中碾破稻穀,而米與外殼由下層周圍緣溝滑落米籮,再以風鼓去殼,以竹篩篩過後,便可得到糙米。
太極八卦木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太極八卦木牌為厭勝物之一種。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此件文物中間刻有「太極」字樣,周圍則為先天八卦,但右上角「巽」卦誤刻為「乾」卦。
籤筒及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在民間的廟宇裡大部分都設有籤筒供人抽籤問卜。籤條為長條形,一頭削成葫蘆形或其他形狀,並漆上紅色,表示福氣或祈福。每一根籤上都刻有編號,再到籤詩櫥或廟壁木框尋找對應的籤詩,而籤詩便是神明的啟示,一般而言,籤可分為兩種:運籤用以求運道,藥籤則是用以向神明求治病的藥方。
太極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太極牌為厭勝物之一種。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此件文物中間刻有「太極」字樣,周圍則刻上先天八卦及洛書。
磚燒保生大帝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大道公、吳真君、花轎公、忠顯侯、英惠侯、大道真人、真人仙師、 吳公真仙等,俗名吳本(音滔),字華基,號雲東,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 ... 明成祖為感念 他治好皇后的病,敕封他為「昊天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水仙宮水仙尊王鎮宅平安符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十月初十日是所謂的水仙尊王生。所謂水仙尊王,是指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集體的尊稱。夏禹治水,功垂萬世;春秋伍員浮之江;戰國屈原沉汨羅;初唐王勃溺南海;中唐李白投采石。臺民以此諸先賢先烈,都有水緣關係,特奉之為水神。每當航海遭遇風險時,即祈禱水仙尊王,以求保護。
山神土地(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山神和土地是掌管大地的神,山神以山為主,土地是區域土地的掌管神,在陰界領域中,山神因掌管埋葬死人的山頭,土地公則是墳墓的守護者,因此在許多墓園中同被祭祀,民間相信亡者靈魂不安會影響後世子孫發展,因而在解運時燒山神土地錢去賄賂山神和土地公。山神土地屬於自然神,兩者為大地之神。
結婚喜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結婚喜軸是他人結婚時贈送新人所用之中堂字畫,紅底綴金字,內容皆為表達祝賀之意。
錫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所使用之號角,大多用牛角製成,也有少數以錫為材的龍角,為降神法器,使用者卻有差別,楊逢時撰"中國正統道教大辭典"謂:烏頭道士使用牛角、紅頭道士使用錫角,這是道派最明顯的區隔標誌。烏頭道士只用水牛角,法師們卻不受此限,可以使用牛角或黃牛角,不過這種說法存疑。
布碾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早期染布是由人工進行,染好的布需要經過碾壓除皺,布碾石就是碾布的工具。布碾石又稱布碾、碾布石、砑石,明宋應星所著之《天工開物》中稱之為碾石,形似金元寶。碾布時將染好的布匹放在踏櫃上,一人沿著踏櫃拉布,一人手扶上方支架,雙腳平衡地踩踏布碾,來回碾動,藉著石頭及身體重量將布碾壓平整。
石雕虎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虎爺傳說的來由多為殘暴兇猛的老虎,作惡害人,造成人們的困擾,遂請土地公或城隍爺收伏之,其他神明也有收伏老虎的傳說在,而道教中老虎亦常為神明的座騎,故虎爺並不限於特定廟宇才會出現,台灣的廟宇供奉虎爺主要是請虎神保護主神,維護廟宇的安寧,並驅逐癘疫、鎮邪除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