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9個藏品
隋鄭州刺史李淵為男世民造石碑像記
隋鄭州刺史李淵為男世民造石碑像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鄭州刺史李淵。為男世/民。因患。先於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損。今/為男敬造石碑像一鋪。/願此功德資益弟子男。/及合家大小。福德具足。/永無災鄣。弟子李淵。一/心供養。/大業二年正月八日建立。
漢簡(125.038)
漢簡(125.038)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唐醫療藥方石刻
唐醫療藥方石刻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136.015)
漢簡(136.01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55.040)
漢簡(255.04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269.012)
漢簡(269.01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185.020)
漢簡(185.02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簡(108.005)
漢簡(108.00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唐仙壇山銘
唐仙壇山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碑原立於江蘇溧水,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為南京地區罕存完善唐碑。見碑額鑴線刻尊像,旁列龍虎,字體方正橫扁,古璞沉穩。銘文記錄尋仙觀道士宋文幹設仙壇三所,及縣令王通建立仙壇鄉與善政縣令岑仲休為政仁德之史實。
隋大海寺鄭州刺史李淵為男世民造彌勒像記
隋大海寺鄭州刺史李淵為男世民造彌勒像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鄭州刺史男李世民遇染/時患。比聞大海寺有雙王/像。治病有驗。故就寺礼拜。/其患乃除。便於此寺。願造/石弥勒像一鋪。其像乃□/丹青之妙飾。窮巧伎之雕/□。像好全真。容顏蘊妙。以/斯功德。衛護第子。唯願福/山冥祐。法海長資。諸佛開/心。三教之中並暁。又願觀/音引導。振衣價而高懸。弥/勒慈憂。
韓永義等造七佛寶堪并二菩薩記
韓永義等造七佛寶堪并二菩薩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碑原存河南偃師市平等寺,該寺為北齊洛陽著名寺院,該碑是僅存四通造像碑中,紀年最早的一通,現藏於偃師商城博物院。題記上方正中線刻博山爐以蓮花忍冬紋裝飾,左右各刻虔誠跪拜供養人,其外各刻一神王,皆有榜題。
女弟子林十一娘為自身造像記
女弟子林十一娘為自身造像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線刻佛像旁題記「女弟子林十一娘為自身敬造」,表明造像者的性別,並以獨立姿態參與造像,表現當時婦女地位較高,學者認為或許受入主中原少數民族文化所影響。由「周星詒」、「季貺」朱印,推知此拓本超過百年歷史。
夫蒙文慶造像記
夫蒙文慶造像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正書,有像,四面刻
鄴縣修定寺傳記
鄴縣修定寺傳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碑陽十八行行二十八字,篆額,額周刻龍紋
漢簡(108.007)
漢簡(108.00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幾何紋陶缽口
幾何紋陶缽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色夾砂陶,直口弧腹,平唇,器表敷泥抹平,近口處飾以兩兩一組之櫛點紋,其下兩道為一組之弦紋間填以右上斜之箭頭,箭頭尾部內捲為圓渦狀,其下再飾以兩兩一組之櫛點紋。
彩繪紋陶口緣
彩繪紋陶口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口緣圓頓,器表敷泥抹平,於口緣以軟筆彩繪垂直於口部的直線,下飾水平橫線。
薄片形帶穿玉鑿
薄片形帶穿玉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完上端帶一穿孔。器身經打磨光滑,較扁平。
陶偶
陶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紅褐色夾砂素面陶陶偶,頭部保留嘴部及一耳,身體僅存前端一隻腳。
矛鏃形器
矛鏃形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略呈三角形,全器打磨,中有一穿孔,底部略殘。
磨製靴形石刀
磨製靴形石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呈靴形並經打磨,上部為柄,下部為刃體,中鋒,刃略弧,刃部有使用痕。
硬陶壺
硬陶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硬陶瓶殘件,經黏合,有把殘失,僅餘黏器身處。薄胎,口緣外侈,頸部處內束。器腹處修飾出數圈凹紋。器表由口部處始施釉,施釉未到底。足略凸出,實平底。
日形紋陶器殘件
日形紋陶器殘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夾砂陶容器殘件,口部外侈,唇部修平,敷有灰黑色陶衣及拋光。器表上施有兩個三角形上下組合之日形紋四條,兩兩組合、弦紋六條,內部留有製作痕。
砝碼型網墜
砝碼型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取自天然扁平橢圓形礫石,在兩側邊各打一缺刻,作為縛繩之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