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18個藏品
《基隆七號房慘案》宣傳小冊
《基隆七號房慘案》宣傳小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印刷本。內含:電影故事、插曲樂譜、演員介紹、演職員表、劇照等。 1957年上映,由莊國鈞導演,洪信德編劇,吳萍、張麗娜、康明、洪明麗等人演出的台語片。
李行母親的提醒
李行母親的提醒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5年拍攝《唐山過台灣》,由於李行已相隔兩年未執導演筒,母親李過純華特地以日曆紙寫下注意事項。 ①這樣大戲要多加幾位副導演幫助你跑來跑去 ②昨天開鏡有沒有祭拜 ③你幾年沒有拍大戲難免緊張 ④作息要均衡晚上少趕工 ⑤不要像你父親事必躬親就太勞累 李行另以紅字在左側註記。
《風鈴・風鈴》插曲之二〈愛神〉
《風鈴・風鈴》插曲之二〈愛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風鈴・風鈴》插曲之二〈愛神〉樂譜,紅字塗改應是李行所做的註記。 演唱:崔苔菁/作詞:孫儀/作曲:湯尼/歌詞:
《婉君表妹》樂譜
《婉君表妹》樂譜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婉君表妹》〈開了一朵小黃花〉、〈知心話〉、〈坐門墩〉樂譜,以鋼板刻寫油印裝訂。 1、插曲之二〈開了一朵小黃花〉/作詞:常紹武/作曲:左宏元/歌詞:
《小城故事》片頭字幕稿
《小城故事》片頭字幕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小城故事》片頭尾字幕設計稿 依照出現順序,逐一編排設計並標示色號、尺寸等。共25張。 大眾電影公司創業十週年電影《小城故事》由李行執導,1979年2月上映。
《兩相好》全台票房表
《兩相好》全台票房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李行執導,也是自立影業公司創業作《兩相好》, 1962年上映時,各縣市票房收支統計表。
《浪花》印刷海報
《浪花》印刷海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6年,李行執導香港馬氏影業公司出品、改編瓊瑤小說電影《浪花》的上映海報。
1989年金馬國際觀摩影展票券存根
1989年金馬國際觀摩影展票券存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9年,也是最後一次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圖書館(國家影視聽中心前身)主辦金馬國際觀摩影展,在台北戲院放映。 這是金馬影展首次舉辦「台語片影展」專題,共放映《兩相好》(1962)、《地獄新娘》(1965)、《雨中花》(1968)三部台語片。 門票80元。
導演聚會合影(1966)
導演聚會合影(1966)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起:宋存壽、李嘉、楊世慶、朱牧、楊甦、李行、白景瑞、胡金銓、張曾澤、郭南宏、潘壘。
 《今日電影》雙月刊
《今日電影》雙月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公司在編輯、發行《國際電影教育》十多年經驗的基礎上,於1969年另創辦了《今日電影》雙月刊,主編是彭伯烈,顧問是陳來奇(曾經擔任國聯公司刊物《電影沙龍》發行人兼主編),目前留存下來的刊物共有四本。
《龍城十日》電影片准演執照
《龍城十日》電影片准演執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由屠忠訓執導《龍城十日》的電影片准演執照,編號文四中字第0935號。 手冊內包含作品資料、中文本事、「本片絕無裸露鏡頭」檢查註記,另有各地巡迴上映的查驗機關蓋章。
聯邦影業公司出品商標手繪稿
聯邦影業公司出品商標手繪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及聯邦綜藝體伊士曼彩色的商標設計手繪草稿。 有鉛筆手寫標註顏色。
聯邦影業向臺灣省影戲業聲請登記表
聯邦影業向臺灣省影戲業聲請登記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向市政府教育局登記「台灣省影戯業聲請登記表」一張,複寫紙。 聲請人:張陶然、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已於民國43年4月2日成立、聲請登記時間:民國43年6月24日。另以紅筆大寫「留底」兩字。
國際電影教育(118期)
國際電影教育(118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12月25日出版《國際電影教育》第118期,首版以跨頁報導《龍門客棧》開拍。
國際製片廠總平面圖
國際製片廠總平面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影片有限公司製片廠總平面圖,手繪稿。 左上方的總平面圖,與實際片廠規模相近,研判應是最後完稿版本。
國際影片公司大湳製片廠々房機器設備配置圖
國際影片公司大湳製片廠々房機器設備配置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影片公司大湳製片廠々房機器設備配置圖1/300,手繪稿。 含各建築物及廠房機器設備配置。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中華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九日。 內容文章包括: 我們的認識和希望(詹純鑑)。 邁向電影製片功業新使命 兼介沖印廠(沙榮峰)。 我們的主要設備簡介:沖片機、收銀質機、印片機、分色儀、發電機等器材介紹。 我們的優異技術人才。 淺述影片沖印製作程序。
1959年國語片賣座紀錄圖
1959年國語片賣座紀錄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及沙榮峰所捐贈的文物中收藏有一張手繪印製的1959年台北市國語片首映賣座紀錄圖。 詳細記載包含電懋、中影、邵氏、新華、獨立製片拍攝影片之總收入(元)及票數(人次),及備考影星來台記錄,如白光隨《接財神》登台宣傳等。
東寶贈張陶然感謝狀
東寶贈張陶然感謝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日本東寶公司向張陶然致謝。有感於他致力推廣東寶出品的電影且成效顯著,並贈送紀念品。
《國際電影教育》月刊
《國際電影教育》月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成立「國際影片有限公司」之初,除發行香港電懋影片之外,也打算進口該公司發行的《國際電影》月刊,該刊物與香港邵氏的《南國電影》是1950至60年代最流行的電影刊物。後來聯邦決定自創電影刊物《國際電影教育》,專門行銷電懋影片,於1956年8月10 日創刊。
國際電影教育(天樂大戲院開幕)
國際電影教育(天樂大戲院開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0年5月15日出版《國際電影教育》第134期,首頁報導位於桃園的天樂大戲院開幕。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器材清冊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器材清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廠攝影器材清冊(民國59年6月)
聯邦招考演員
聯邦招考演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6月,國際、聯邦公司招考第二期基本演員的初試現場。 由影評人謝家孝、導演李行、導演楊世慶及攝影師華慧英、聯邦制片劉仁錕主持,並由演員苗天、石雋、田鵬、高明等陪考。 此為刊登在1969年6月發行《今日電影》第三期的報導。
《雲飄飄》印刷劇照
《雲飄飄》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4年《雲飄飄》劇照,林青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