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1個藏品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演出一景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演出一景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地熱》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地熱》角色劇照
林嘉義
《地熱》,林摶秋於厚生演劇研究會時期的劇作。 1943年9月於台北永樂座公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阿璧 林清標之妻。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阿金婆。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明成伯。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第四幕 討錢。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第一幕 藥店。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張成南。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華興片廠座談會(1990)
華興片廠座談會(1990)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林鐵硯、涂鐘松、游甲生、何基明、何玉華、陳姿伃、賴天賜,於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重聚。 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於1990年9月22日、11月9日分別在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及位於台中的臺灣省政府新聞處舉辦「華興片廠」座談會。 台北座談會出席人員
《還我河山》現場合影
《還我河山》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合執導的三位導演,左起:白景瑞、李行、李嘉。 《還我河山》是集合中影重要的編、導、演,以及技術人員所拍攝的歷史鉅作。1966年10月在台上映。 ※籌拍期間原名《雙城復國記》、《田單復國記》,開拍前更名為《還我河山》。
《養鴨人家》現場工作照
《養鴨人家》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站在攝影機右側的是導演李行、中影總經理龔弘,右後方應是演員唐寶雲。 攝影機為35mm Mitchell NC,400呎底片盒的軟式隔音罩上有著「中影」的字樣。 《養鴨人家》由中央電影公司出品、李行執導、張永祥編劇。1964年8月至南投草屯拍攝農業展覽會的畫面,1964年12月上映。
《七仙女》工作照
《七仙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側為女主角江青飾演七妹,容蓉(即錢蓉蓉)飾演董永。 國聯創業作《七仙女》由李翰祥導演編劇,江青主演,196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上映。
《七仙女》工作照
《七仙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女主角江青飾演七妹,倒在地上的是容蓉(即錢蓉蓉)飾演的董永。 國聯創業作《七仙女》由李翰祥導演編劇,江青主演,196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上映。
《七仙女》工作照
《七仙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側為女主角江青飾演七妹,容蓉(即錢蓉蓉)飾演董永。 國聯創業作《七仙女》由李翰祥導演編劇,江青主演,196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上映。
《龍門客棧》媒體採訪照
《龍門客棧》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工作人員和參訪媒體在龍門客棧外搭景前合影。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胡金銓編導的《龍門客棧》在中部火炎山附近搭建外景,1966年12月18日開拍,吸引眾多媒體前往採訪。
大都影業公司門前合影
大都影業公司門前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棟(左2)、魏木金(右3)、洪慶雲(右2)、廖繼燿(右1)與工作人員在大都影業招牌下合影。
《七仙女》工作照
《七仙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側為女主角江青飾演七妹,容蓉(即錢蓉蓉)飾演董永。 國聯創業作《七仙女》由李翰祥導演編劇,江青主演,196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上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