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2個藏品
《寂寞的十七歲》工作照
《寂寞的十七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寂寞的十七歲》拍攝現場。 左2為導演白景瑞(坐者)、左2為攝影師林贊庭與35mm Mitchell Mark II攝影機,右1為演員唐寶雲,右3在量光的是攝影助理陳坤厚。 1968年第6屆金馬獎,白景瑞和林贊庭分別以《寂寞的十七歲》榮獲最佳導演及最佳彩色攝影獎。
《再見阿郎》工作照
《再見阿郎》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0年,攝影師林贊庭拍攝《再見阿郎》夜景戲時,吊在火車的車廂外拍攝演員張美瑤把頭探出車廂外的鏡頭。
《惡夢初醒》工作照
《惡夢初醒》工作照
林贊庭
拍攝《惡夢初醒》(1951)所使用的是攝影機是向空軍總部借用的35mm Mitchell Standard攝影機。 掌鏡者為攝影師為王士珍,攝影大助是華慧英(右)及二助林贊庭(左)。
日本雜誌《映画技術》介紹台灣成員
日本雜誌《映画技術》介紹台灣成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日本1961年7月30日發行的雜誌《映画技術》(今已改名為「映画テレビ技術」)111号,〈台湾の映画界を訪ねて〉一文中,作者島崎清彦除了紀錄來台活動,也介紹當時加入日本映画技術協會的台灣會員。 圖中,洪慶雲和廖繼燿兩人的名字誤植,洪慶雲氏應為廖繼燿氏。
林贊庭(個人照)
林贊庭(個人照)
林贊庭
攝影師林贊庭於義大利參訪時,嘗試操作70mm攝影機。
攝影師合影(早期)
攝影師合影(早期)
林文錦
中影攝影師的早期合影。 左起為涂秋林、林焜圻、賴成英、廖繼燿、洪慶雲、林贊庭、史紀新、林文錦。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
攝影師林贊庭帶著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搭乘軍用直升機拍攝高空俯照。
台灣影人協會成立大會
台灣影人協會成立大會
洪慶雲
2000年9月9日「台語片演藝人員聯誼會」擴大組織為「台灣影人協會」,由辛奇當選首任理事長。 左起:林溪濱(新和興影業公司的老闆),攝影師廖慶松、廖萬文、賴成英、洪慶雲、林贊庭、林鴻鐘。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學員們出遊留影。 坐著的5人左起:曾保堂、賴成英、林文錦、洪慶雲、涂秋林。 站著的6人左起:楊思穎、洪瑞庭、林隆淮的弟弟、陳洪民、林隆淮、林贊庭。 未入鏡的拍照者是廖繼燿。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學員們出遊留影。 前排左起:林贊庭、-、林文錦、涂秋林、賴成英、-、陳洪民、-、洪瑞庭。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學員們出遊留影。 左起為:-、洪慶雲、賴成英、林贊庭、林焜圻、林文錦。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
攝影師林贊庭與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400呎底片盒的軟式隔音罩上繡著「贊益」字樣。
《筧橋英烈傳》外景工作照
《筧橋英烈傳》外景工作照
林贊庭
1975年12月-1976年8月,由張曾澤執導《筧橋英烈傳》在高雄左營海軍基地拍攝外景,林鴻鐘(左2)擔任攝影師,林贊庭(左3)前來協助。 兩台攝影機皆為35mm Arriflex 35 IIC。
台灣影人協會成立大會
台灣影人協會成立大會
洪慶雲
2000年9月9日「台語片演藝人員聯誼會」擴大組織為「台灣影人協會」,由辛奇當選首任理事長。 左起:洪慶雲、辛奇、林贊庭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學員們出遊留影。 前排左起:賴成英、涂秋林、林贊庭、林文錦。
《雲山夢回》工作照
《雲山夢回》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1年,由郭南宏執導的《雲山夢回》拍攝現場。 左側是男女主角韓湘琴和田鵬,右邊操控Arriflex攝影機的是林贊庭。
《雷堡風雲》探班照
《雷堡風雲》探班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林贊庭、李至善、楊琪(劇務)、白景瑞(策畫)、李行、龔弘(製片)、華慧英(攝影師)、-、胡成鼎(助理製片),在外景地合影。 中央電影公司與香港電懋公司與的公司合作、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厰)協助提供人力支援的《雷堡風雲》,由李嘉執導,於1965年8月12日上映。
台語片50周年聯合記者會(2007)
台語片50周年聯合記者會(2007)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林贊庭、辛奇、文夏。右為扮演小丑的是國影中心鐘國華。 2007年慶祝台語電影五十周年「酷蒐一夏-台語電影文物展」與「2007年台北北投懷舊美食節」聯合舉辦記者會。 時間:2007年6月13日(三)10:00-12:00 地點:水美溫泉會館 2樓隋逸廳(台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24號)
《惡夢初醒》工作人員合影
《惡夢初醒》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在農教台中製片廠搭景拍攝現場,兩個製片廠的現場技術組人員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為農教學員林贊庭、洪慶雲與廖繼燿。 後排左起燈光助理李亞東、攝影助理華慧英、錄音師朱夢良、攝影師王士珍、燈光師張世芬。
《惡夢初醒》工作人員合影
《惡夢初醒》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在攝影師王士珍(左3)的帶領下,農教學員分組參與的拍攝工作。 參與攝影組的林贊庭(左2)、燈光組的洪慶雲(左1)與廖繼燿(右2)及錄音組的林丁貴。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農業教育電影公司台中製片廠技術訓練班學員們。
林贊庭(練習生時期)
林贊庭(練習生時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操作16mm Bell & Howell Filmosound 179放映機。 1949年8月農教遷台時,從上海搬運或美國廠商寄送到台灣的設備都是製作16mm影片的器材。
《碧海同舟》工作照
《碧海同舟》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6年,中影《碧海同舟》(原名《浪淘沙》)的拍攝現場。 左起:張仲文、黃曼、場記劉藝、李影、梁銳、燈光師李亞東、導演宗由、攝影助理林贊庭與洪慶雲、攝影師華慧英、場務張漢卿、燈光張世芬、黃宗迅。 攝影機為中影自有的35mm Mitchell Standard。
攝影師合影(1958)
攝影師合影(1958)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8年春節前,中影台中製片廠攝影室同仁合影留念。 左起:林鴻鐘、林贊庭、洪慶雲、王士珍、陳棟、林文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