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155個藏品
遺址中的清酒及藥酒
遺址中的清酒及藥酒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白鹿」:綠色半透明,底部有疑似「鹿」的陽紋,更正:可能是辰字,白鹿的辰馬本家。 「白鶴」:綠色半透明,瓶口有「ハクツル」字樣,應為白鶴。 清酒瓷瓶:捲唇、直口、束直長頸、溜肩、長弧腹、腹下漸收、底內凹蘭紋瓶。
遺址中的眼藥水
遺址中的眼藥水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大学目薬」:窄口長頸角肩瓶,體部橫斷面為變形/多邊形,透明無色,栓蓋形式為填塞。體側見平行橫向紋路與雙排縱向圓點紋,正面陽刻縱書「大學目藥」、「參天堂藥房」,體部見「田」字樣。
遺址中的染劑
遺址中的染劑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みづほ染料」:窄口短頸角肩瓶,方角形橫斷面,透明無色。栓蓋形式為螺旋外蓋,體側見3條橫向平行紋路,應為刻度,體部正面縱書「みづほ染料」。
遺址中的牛奶瓶
遺址中的牛奶瓶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花蓮港牧場牛奶瓶:透明無色,口部栓蓋形制為旋紋內塞形式,斜肩、圓形橫斷面,側身陽印縱書「創業大正參年、花蓮港牧場、蒸清牛乳、電話六一番」字樣。推論此物為1914年後所製。1921年時花蓮地區僅兩戶人家、共5頭乳牛,年榨乳量57石,每1石為180公升,換算約10,260公升。
遺址中的西式調味料
遺址中的西式調味料
鄭玠甫博士
「キユーピー」:無色透明,瓶底有東京中野,食品工業株式會社字樣。1919年東京都中野区小滝町に食品工業(株)設立,各種食料品的製造加工開始。1925年キユーピー蛋黃醬(マヨネーズ)開始製造販賣,1957年變更社名為「キユーピー株式会社」(Q. P. )。
遺址中的化妝水
遺址中的化妝水
鄭玠甫博士
綠色半透明,瓶身有「ヘチマコロン」字樣,瓶蓋上有字,較難辨認。1915年天野源七商店設立開始販售「ヘチマコロン」,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天野源七商店縮小事業,1952年解散,翌年,改以「ヘチマコロン株式会社」再出發,直至今日由「株式会社 大山」作為通路總代理。
玻璃瓶的製造及市場
玻璃瓶的製造及市場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軟木塞:窄口長頸角肩瓶,體部橫斷面為變形/多邊形,透明無色,栓蓋形式為填塞。體側見平行橫向紋路與雙排縱向圓點紋,正面陽刻縱書「大學目藥」、「參天堂藥房」,底部見「田」字樣。大學目窯為創立於明治23年(1890年)的大阪參天堂藥房於明治32年(1899年)開始販售的產品,至今仍為該公司支主力商品。
遺址中的醃製品
遺址中的醃製品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坂本虎吉製」雲丹:廣口短頸削肩瓶,圓形橫斷面,栓蓋形式為螺旋外蓋。器身為透明無色,體部見陽紋橫書「下関名產」、「商標」、「虎」(虎字介於商標兩字之間,以線區隔),「雲丹」、「坂本虎吉謹製」等字樣,口部並見鏽蝕金屬蓋。
遺址中的髮油
遺址中的髮油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大龍峒:廣口圓肩罐,圓形橫斷面,栓蓋形式為螺旋外蓋。器身為乳白色,體部見四組紋飾,由2條縱線其間夾7條走向為「左上-右下」的短斜線組成,縱線上、下端與肩、底相接處則為梯形方格,4組紋飾對秤等距環繞於體表面。底部見陽紋橫書「メヌマ ポマード」。
遺址中的一般飲料
遺址中的一般飲料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寶塚鑛泉株式會社蘇打瓶:綠色半透明,瓶身有「寶」商標,寶塚鑛泉株式會社。 三矢平野的香檳汽水瓶:綠色半透明,瓶底有三矢商標與「三ツ矢」字樣。
遺址中的洗面乳
遺址中的洗面乳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
乳白色,口部栓蓋形制為外蓋(螺旋紋),廣肩、變形橫斷面,側身、底部陽印橫書「レオン洗顏クリーム」(Cream),其他相同品牌標本底部陽印橫書「レオン洗顏クリーム」等字樣。
遺址中的底妝
遺址中的底妝
Profice
乳白色,口部栓蓋形制為外蓋(螺旋紋),廣肩、圓形橫斷面,側身,底部陽印橫書「TOKUSEINERIOSHIROI IDEAL (特製練り白粉、アイデアル)」字樣。
遺址中的味素
遺址中的味素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大龍峒遺址:窄口短頸角肩瓶,變形/多邊形橫斷面,透明無色,栓蓋形式應為填塞。底部橫書「味の素」字樣。 秀姑巒駐在所:無色透明,瓶蓋有味の素,AJINOMOTO字樣。瓶底有AJINOMOTO陽刻。
遺址中的針劑瓶及針筒
遺址中的針劑瓶及針筒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針劑瓶:窄口長頸圓肩瓶、體部橫斷面呈圓形,褐色。相較於其他瓶形器,本類器物尺寸甚小,器壁厚度亦相當薄,推測可能為用於盛裝注射用藥液的安瓿(ampoule)。 針筒:為注射藥劑時所使用的針筒,其特徵為由二管狀組件構成,尖首、體部橫斷面呈圓形。體部見刻有平行橫線與數字,是為用於量測內容物多寡的刻度。
遺址中的乳霜
遺址中的乳霜
鄭玠甫博士
乳白色牛奶玻璃,瓶底有UTENA商標,瓶蓋上有一商標。為UTENA化妝瓶。
啤酒瓶
啤酒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深琥珀色,口部形制為外蓋王冠栓,長頸斜肩,瓶身圓直,圓底內凹。瓶身肩部下及近底部處,有橫印陽書由右至左「キ(リ被磨掉)ンビール、登錄(商標被磨掉)商標」,底部陽印「TGC」、「2」,瓶身兩側有明顯合模線。
瓷盤
瓷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白底青花瓷盤,盤內用藍彩勾邊,並裝飾二道青花弦紋,器身滿佈開片紋。器身沿破裂處有帶狀粉紅色,可能是埋在土中的沁色。
瓷碗
瓷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瓷蓋
瓷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遺址中的啤酒
遺址中的啤酒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麒麟啤酒」:為褐色、削肩、圓形橫斷面,肩部為陽印橫書「登錄商標」,體部下側見「キリンビール」字樣環繞於器身,底部則見數字「2」。依字樣與書寫方向,推測此為日治時期所製。1907年「麒麟麥酒株式會社」成立,承接「Japen Brewery」啤酒公司相關事業。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色泥質陶紡輪,縱剖面為六角算珠形,上下對稱,中有一穿孔。
陶網墜
陶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夾砂陶,全器呈長橢圓形,中帶一穿,貫通首尾,器身殘損部分。
遺址中的染髮劑
遺址中的染髮劑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
「るり羽」:透明無色,口部栓蓋形制為機械栓,斜肩、圓形橫斷面,側身與底部陽印縱書、橫書「定容、るり羽」字樣,無疑是日治時期所製。1894年山本發次郎成立「山發商店」,1911年「るり羽」染髮劑開始銷售,1946年更名「山発產業株式会社」。
萬應白花油
萬應白花油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
透明無色,口部栓蓋形製為外蓋(螺旋紋),廣肩、變形橫斷面,側身陽印縱書「合興公司出品、萬應白花油」字樣。「萬應白花油」藥油小瓶,1927年顏玉瑩先生來西亞發明「萬應白花油」,1960年,引進「萬應白花油」在臺發售。1962年臺灣設廠製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