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119個藏品
圈足
圈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泥質陶圈足,為高圈足,呈喇叭狀外侈,足底圓鈍,帶部分器底。
陶把
陶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泥質陶橋拱式把,為橫式,縱剖面扁平,器表飾以三行捺點紋。
圈足
圈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泥質陶圈足,為矮圈足,呈喇叭狀外侈,足底平,帶部分器底。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紡輪,呈較扁之雙錐狀,中央有一圓穿。
圈足
圈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圈足,為高圈足,呈喇叭狀外侈後微內斂,足底平。
圈足
圈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泥質陶圈足,為中圈足,呈喇叭狀外侈,足底平。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紡輪,呈圓錐狀,中央有一圓穿。
石鑿
石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取天然長條形礫石,於一端之一面打剝出一較大面積偏鋒之刃,亦於另一面打剝,但面積較小,刃部有使用痕,另一端可見槌擊造成的凹疤。
磨製石刀
磨製石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殘存之全器略呈三角形,為片解下的石片,僅打磨一面及刃部,偏鋒,刃部有使用痕。
磨製石鏃
磨製石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呈長條三角形,器形較小,全器磨製精細,兩側磨成刃,中鋒,頂端及底端殘失,器表可見磨挫痕。
兩縊型磨製網墜
兩縊型磨製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長條圓柱狀,一端殘半,器身磨製,兩端各切鋸出一圈繩槽。
石錘
石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取天然圓扁形礫石直接使用,在一面以及周緣皆可見敲擊造成的凹疤。
磨製石鏃
磨製石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呈長條三角形,全器磨製,兩側磨成刃,中鋒,頂端殘失,器表可見磨挫痕。
磨製石鏃
磨製石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呈長條三角形,全器磨製不甚仔細,兩側磨成刃,中鋒,頂端及底端殘失。
兩縊型磨製網墜
兩縊型磨製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長條圓柱狀,一端殘失,器身磨製,殘餘之一端切鋸出一圈繩槽。
砥石
砥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形狀不規則,兩面皆有使用造成的磨面。
玉料
玉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除切鋸扳崩裂與原錛形器功能使用破裂面外,其餘器身均細磨,器身一端帶有一斜刃,應該是原作為錛形器使用,不過因斷裂殘存的刃寬僅有11.91mm,因此,於近斜刃面約12mm 的地方,以四面切鋸的方式,上下切鋸深各約2mm,再將之扳崩裂,形成寬約7mm 的崩裂痕。
玉耳玦
玉耳玦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呈圓環狀,帶有一缺口,縱剖面呈D型,全器磨製光滑,環內外皆可見旋截痕。
火燒石
火燒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卵礫石因受熱而產生黑化,從中斷裂,表面亦可見煙炱痕。
尖狀器
尖狀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呈長三角錐體,尖端有明顯的軟性消耗痕,近底端則有打剝的缺刻綁縛痕。
玉料
玉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呈長方形,為片解下來的玉料,器表側邊三面帶有原磨製之面,與2229-S17(T9310960)可拼合,確認為同一件玉材。
玉料
玉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呈長方形,為片解下來的玉料,器表側邊三面帶有原磨製之面,與 2335-S103(T9310961)可拼合,確認為同一件玉材。
火燒石
火燒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卵礫石因受熱而產生色變,造成表面龜裂,粉化、白化,應是受到長期反覆加熱所致。
火燒石
火燒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卵礫石因受熱而產生黑化,並使器身殘留熱崩裂石片疤二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