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92個藏品
小陶壺
小陶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小陶壺為淺褐色。面粗底小腹大,頸部之下周圍一圈有花紋,壺口已破不整齊,壺下方有一破洞。依據1960年任先民先生〈台灣排灣族的古陶壺〉文中記載,本陶壺原屬華加納先生所有。
陶瓶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褐色陶瓶,底為圈足。 唇厚0.5cm 器深16.6cm 頸高3.8cm 腰徑13.0cm 頸徑5.0cm 硬度2.5° 足高3.2cm 器形指數36.2cm 底厚0.6cm 口徑9.0cm (石磊1960:102-106)
編籃
編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底為四方形,底沿釘以竹篾,口為圓形,全貌下小上大,籃底三角已破損。底為四分斜紋編法,籃身為斜紋編法,且以暗紅,黃色竹篾編成方塊狀的花紋。修緣法為單篾紮邊法,篾身上沿之下有二個竹篾耳縳。
木雕橫楣
木雕橫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兩端已鋸斷,板上浮彫的圖案,可分兩部分,左為兩隻屈足相對之山鹿,其中一隻被鋸斷只剩前半部,兩鹿頭之下為人頭。右為兩條相對的人面蛇,各條蛇繞一人頭成一圈,兩蛇頭之下為一人頭。整塊橫楣燻黑。
陶瓶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母杯,祭祀時持有者使用。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編豆
編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籐皮編成,分內外兩層,內層為密人字形編法,外層亦為人字形編法,上端較疏,下端較密,以夾條縫紮法修緣,底以夾條縫紮法作成圈足。
木雕板
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板為不規則梯形,上緣是斜的,全板以紅色為底,上有陰刻貓形圖案五,自上至下,一、三、五,三圖案塗白色染料,二、四,二圖案塗成黃色。
單杯
單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rutailj係為神靈或部落領袖所專用之杯子,單杯表示地位崇高無可取代,而連杯則講求的是分享。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煙斗
煙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煙斗面部刻有人面像,二眼凹入,額上釘有九個白圓金屬,二眼及嘴,以及煙斗口部邊緣也都釘有金屬。 管為銅及白色金屬製成,中段有一部份為彈簧金屬,下面繫一練子連帶一金屬針。
木梳
木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長約十公分的木梳,總共有24根梳齒,梳身上浮雕著21個小人面,五官均詳細,並裝飾著波浪,圓形,和羽狀的花紋.握把的地方由六個較大的人面組成,人面呈橢圓形,以挖空方式呈現下巴較瘦長的感覺.梳身完整,顏色均勻而有潤澤感.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匙之柄有花紋,其紋為繡彫,在柄兩邊成波浪紋,似代表蛇狀,柄頂端刻一人面像,匙稍呈橢圓形,匙尖端有2cm寬為平的木匙全部漆紅。
雙人形柄連杯
雙人形柄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連杯二柄都各浮刻一人像,一人像左手放於前裙,右手放胸前。另一人像二手放左右兩側,似做立正狀,此人像刻有留海及長辮子拖在背後。二杯聯接的柄上,刻一條二頭蛇,柄二側各有浮刻三人頭,額上各刻有三個三角形。
樹皮布製成背帶
樹皮布製成背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背帶計兩條,為婦女背負幼兒時所用,該種樹皮較白且柔軟。如砍取的樹皮細而長時,不適合作衣服、被褥等時,即當作背負嬰兒使用的背帶。背負嬰兒的方法有二:其一為將嬰兒揹在背上用背帶綁之,另一方法將嬰兒側掛於胸前。
花紋陶罐
花紋陶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紫紅色陶罐,口部有缺口,頸部以下有四圈圓形花紋,圓形花紋中間夾著魚嘴花紋,均繞罐身一周。壺內有稻穀及乾枯的植物一束。依據1960年任先民先生〈台灣排灣族的古陶壺〉文中記載,本陶壺原為當時前村長劉文吉先生所有。
雕花板
雕花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板上塗有紅、黃、綠、藍、白等顏色,一端已破裂長約33.0cm,板下緣為鋸形浮彫,其上彫有斑身山鹿,人頭各六,蛇半繞人頭底下。人頭與山鹿相間排列。
木雕橫楣
木雕橫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左右兩端已鋸斷,自左至右的浮彫是蛇(腹部被鋸掉一半),兩隻相背的山鹿,蛇形冠人頭,山鹿(負被鋸,只剩前半部)。
火器袋
火器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染色皮革袋,袋緣四週以細皮繩穿刺綴飾,袋上有一寬約3.4 cm的織帶作為背帶,背帶上方並有貝殼綴飾。
背網
背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細麻繩結成,有破洞,網眼成菱形。袋口繫二十四個藤環,用一粗麻繩紮袋底二端,更穿過藤環而為袋帶,司袋口的關閉。袋環部分脫落,牽著袋帶離開袋口邊緣。
佩刀
佩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包括禮用長衣、丁字褲、籐帽、煙草皮袋、佩刀等。 此套為泰雅族男頭目服飾(分類號 30528~30532 為一套共5件)
有蓋圓木碗
有蓋圓木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雕花有蓋木罐,蓋上刻二背對的鹿,木罐腰部周圍浮刻人面像共十二個,在人面像上下各一蛇盤成一圈,蛇頭為浮刻,身上紋為陰刻。
羽扇
羽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木柄羽扇,扇面為一排羽毛,柄為刻有連頸人頭的兩塊扁木片,用扇柄的二塊木片夾著扇面,用絨線紮緊,羽毛共有二十七根,為鷹的羽毛(內四根以損坯),木柄上用鐵線鑽洞紮緊。
木雕枕頭
木雕枕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枕頭,底部已挖空,全彫刻面有十八個浮彫人頭,下緣有鋸齒浮彫,圖面以黃黑相間為底,人頭除眉眼嘴為黑色外,餘均為紅色,鋸形浮彫部分以黑色為底,鋸齒為紅色。
編豆
編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豆裡面完全以斜紋編法編成,邊緣以夾條二次相交縫扎法編成。豆之外面底部以斜紋編法編成,底的邊緣是以斜紋編法斜出剩篾倒插法,身部以透孔六角編法編成。全藏品均以竹青為材。
木杖
木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雕花手杖。有把手,與杖成垂直而彎曲,上刻一蛇,蛇頭在把手末端,蛇身刻有菱形紋,一直延長到杖身11.0cm處。把手與杖曲合處浮刻獸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