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360個藏品
陳靖姑神像
陳靖姑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民間信仰的神祇之一。唐福州古田縣的陳靖姑,生於唐大曆二年(西元767)。相傳曾習得閻山道法。嫁劉杞而孕,時逢閩中大旱,靖姑脫胎求雨而卒,年僅二十四。遺言死後為神,護祐產婦,救人產難。後世祀為安產之神。
清水祖師神像
清水祖師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清水祖師又稱為昭應祖、麻章上人、蓬萊祖師、烏面祖師或落鼻祖師。宋朝人,俗名陳應(或說昭應),自幼出家,悟道後遷往麻章,一面修道,一面救助貧困,居民奉之為上人。後至福建安溪,於大旱時為民祈雨,因此居民之建廟,上人命名為清水巖,故稱為清水祖師。
濟公神像
濟公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宋代的高僧,俗名李心遠,臺州(今浙江臨海境內)人。初於杭州靈隱寺出家,後移居淨慈寺。傳說已證得阿羅漢果,常以神通示化眾人,救人苦難,人稱他為濟公活佛。平日嗜食酒肉,不守戒律,舉止如痴似狂,故稱為濟顛。
莫府千歲
莫府千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莫府千歲為唐朝勇將莫英,原為胡人名蓋陀,後投唐與張巡結為異姓兄弟,改漢名為莫英,助張巡堅守睢陽,後莫英身受重傷,思及糧絕且無法作戰,欲捨身以供將士食用,因而切腹自殺。後與張巡同受封為千歲爺,受後人奉祀。
張府千歲
張府千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張府千歲為唐朝名將張巡,唐天寶年間,安祿山叛變,張巡起兵征討,後與許遠固守睢陽,但因糧盡援絕,睢陽城陷,張巡、許遠被俘,勸降不成,從容就義。後人景仰張巡之忠義不屈,尊之為都天元帥或保儀尊王。
神龕
神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
神主牌及神龕
神主牌及神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此件文物即為供奉祖先牌位的公媽龕,內供奉有吳氏、王氏牌位。
神龕
神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以此件文物為例,其周邊即刻有花草及鳥紋。
龍角
龍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人工製錫角,彎曲度較牛角大,角口也較寬,角身一面浮彫有北斗七星,另一面浮彫南斗六星,中段部分並有不規則形突起環繞,吹口繫有紅布。
周府大帝神像盔帽
周府大帝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帽上中間有一大顆紅色人工寶石,帽前沿亦綴飾二排紅、綠、籃大小不等之各色寶石,中間鑲玉、帽上以合金燒鑄雙龍拜搭極多條龍盤駐,間飾有許多大型橙色絨球,帽左右下方各有一合金鑄花朵,中間綴紅色人工寶石,上繫橙色流蘇長垂飾。
曼達盤
曼達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西藏密宗的供器之一。曼達盤是裝滿五穀雜糧,各色石子、貝殼、碎瑪瑙、松石、珍珠等的銅盆,分成四層皆為中空環狀,以銀、銅等薄皮繯刻而成;亦有鑲嵌珠寶,或由金屬絲串珍珠聯綴而成,並編織成各色圖案,每層依次往上收斂,形成塔形,最上方是象徵財寶的尖頂。
哈達(白)
哈達(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哈達(橙)
哈達(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哈達(藍)
哈達(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哈達(靛)
哈達(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法螺
法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法螺又稱海螺,與骨笛、骨號、銅號和嗩吶同是藏傳佛教的法器兼樂器,其功能為召集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說法之用。法螺的類型包含:大海螺、小海螺、右旋海螺、銅鑲法螺和鑲翅法螺等;除右旋海螺外,其他均屬吹管樂器。
臥香爐
臥香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供養類法器專為供養之用,包括香爐、燈檯、幢幡、華蓋、瓔珞、花籠以及供養器盆、盤、缽、杯、碗等等。香爐和燈檯均為供於佛像前,分別用於燒香和照明的法器。而臥香應左、右手食指和大姆指分別執持香的左右端,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併合直豎,禮佛舉起齊眉放下,置臥香爐內,燃香方向應由右至左。
曲館館旗
曲館館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彰化市中街仔的北管樂團樂昇平曲館的館旗。所謂「城外四大館」即祖廟仔慶樂軒、市仔尾景樂軒、中街仔樂昇平、北門口聚樂軒,惜均已解散。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除了少數幾個屬南管之外,大多是北管的樂團。
貝葉經
貝葉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貝葉經是過去傳抄佛教經典與佛教弘法的媒介,於現今南傳佛教地區仍有人繼續使用。此份貝葉經以緬文書寫,每頁長達50cm,寬6cm,每頁上下穿孔並以棉繩串結,分為四簡冊,厚達8cm。外部並以多層棉布包裹,便於攜帶保存。
木刻犀鳥
木刻犀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儀式用木刻犀鳥,儀式進行時可手持亦可安置在祭壇(pandong)上。 伊班木刻中最為華麗並具有儀式意義的物品.常作為祭儀專家與靈界溝通的媒介.本件於南島文化節伊班族進行miring儀式時,置於祭壇頂部. 說明提供:蔣斌 1999年7月
巫師道具箱
巫師道具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nupitj通常是女巫師裝入祭儀器物的箱袋。這個kanupitj上方連結的網袋已遺失。裡面置放物有: cuqelalj (豬骨)、erilj(山豬皮)、siqunu (小刀)、zaqu(巫珠)等。
巫師道具箱
巫師道具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正中浮刻一人頭,身耳。額上排列五個橄攬形鐵釘(已脫落四個)。二眼也(用橄攬形鐵釘成)。同樣一蛇盤繞人頭二側即頭頂,蛇頭向左,蛇眼及嘴也用鐵釘釘上。正面底部一伸直的蛇,二蛇蛇身刻有花紋,箱正面的左右二上角,各有一鹿。左邊是橫跪著,右邊是橫立著。另用金屬釘成六個圓形,分佈在箱的正面。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一人像為中心,居正面中央,其兩旁各有一對蜷蛇紋上下並列,上方的比下方的小。蜷蛇紋中心部是圓形小瓷片,蛇文和人像上都嵌鑲三角形貝片和銅帽釘的裝飾,文樣配置與貝片、銅帽釘的裝飾都很對稱。上方二蛇文的頭部指向人頭,下方的指向人像的腰部。人像和蛇之間的空間也嵌鑲三角形貝片。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上下方各有並列人頭六,上下相對。其中間夾有七人頭環形並列文樣一對,人頭中心嵌一圓頂突出的貝片,人頭雙眼以銅帽釘點飾。並列各人頭之間,以及二環形並列人頭中間上下,都以嵌鑲三角形貝片來分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