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360個藏品
祭祀用短衣
祭祀用短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祭典時加穿於長上衣外的短版禮衣,全衣主為紅色夾雜黑點白底橫形條紋,領口為圓,並在領口、袖口及下擺緄以黑色布邊。
法索
法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法索亦可稱為法鞭、法繩、淨鞭或鞭,是道教法壇所使用的法器。相傳宋朝時有千年蛇妖危害地方,後被收服為金鞭聖者,輔佐法主公驅逐邪魔,是故法索的前端刻成蛇狀,而後端有麻繩,法師施法時,用力揮動即可發出聲響,用以驅魔除煞。
法索
法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年代:清朝。 新屋徐姓師公壇文物, 前刻有蛇狀,後有麻繩,道士作法時用力拍打發出聲響來驅邪魔、除煞之用。
面具
面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質面具,以四深色土打磨過,故整體外表呈深棕色近黑色,正面塗飾白粉,只有正面、上顎、鼻翼兩側及臉上加強線條處加抹淺色上,唇上有鬚,頭上似戴帽,上黏飾一片麻布片,下巴有麻布片當成鬚,兩眼中空。
紅色令旗
紅色令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布上用黑墨書寫「光明鎮守雷令、新港社太上老君、灣裡社太上老君、蕭壟社太上老君、篤加阿立祖、社子社太上老君、位神旗、列正令。」
白色令旗
白色令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白色布上用黑墨書寫「光明鎮守雷令、新港社太上老君、灣裡社太上老君、蕭壟社太上老君、篤加阿立祖、社子社太上老君、位神旗、列正令。」
刻紋竹筒
刻紋竹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vatjukun較一般杯子為大,內部有多處細孔,很可能是濾酒器,而且雕有百步蛇及人形圖樣。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藤編籃
藤編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方底闊口的籐編籃編紋較密,貯放去殼的穀物。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母陶瓶
母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部落不再舉行祭儀已久,族人對祭祀用陶瓶較無記憶,說法也不同。呼喚神靈下來請喝酒之處。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神主牌
神主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主牌又稱公媽牌,即祖先牌位,一般家庭供奉祖先所用,牌面上書寫某地某氏祖先名諱,下方基座與兩側則雕有吉祥圖紋。公媽牌常會放置於神龕之中,此類神龕即稱為公媽龕。
經衣印板
經衣印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經衣又名「巾衣」或「更衣」,是用來祭祀無子孫祭拜之孤魂野鬼之紙錢,多於中元普渡時使用。經衣以長方形黃紙製成,紙上印有衣服、褲子、髮梳、鏡子、剪刀、鞋子等,代表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讓前來中元普渡的「好兄弟」除了祭品外還有各種用品可以使用。
經衣(紙錢)
經衣(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經衣又名「巾衣」或「更衣」,是用來祭祀無子孫祭拜之孤魂野鬼之紙錢,多於中元普渡時使用。經衣以長方形黃紙製成,紙上印有衣服、褲子、髮梳、鏡子、剪刀、鞋子等,代表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讓前來中元普渡的「好兄弟」除了祭品外還有各種用品可以使用。
卦牌
卦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每一支卦牌右下緣刻有不同數目之三角形鋸齒痕,正面上方畫黑色陰陽圖,背面黑筆描繪人物畫像。 使用人為李長興,外號"青瞑興",由其子李清煌、媳謝玉霞捐贈。
木雕千里眼神像
木雕千里眼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相傳千里眼和順風耳為媽祖所收伏之妖怪,後成為媽祖座前的兩大神將。青面獠牙,具有眼力的神通,能看到極遠、極細或極隱蔽的東西,專門替媽祖眼觀千里災效。
木雕順風耳神像
木雕順風耳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千里眼之弟。相傳千里眼和順風耳為媽祖所收伏的妖怪,後成為媽祖座前的兩大神將。紅面獠牙,耳聽八方,能聽到極微之聲音,因此陪侍媽祖身旁,為她耳聽四方哀告。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清水祖師又稱為昭應祖、麻章上人、蓬萊祖師、烏面祖師或落鼻祖師。宋朝人,俗名陳應(或說昭應),自幼出家,悟道後遷往麻章,一面修道,一面救助貧困,居民奉之為上人。後至福建安溪,於大旱時為民祈雨,因此居民之建廟,上人命名為清水巖,故稱為清水祖師。
五年祭六叉刺球竿
五年祭六叉刺球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購自朱財寶
平埔夜祭旗
平埔夜祭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其正中畫有一壺,上書公廨夜祭四字,壺口有黃色圓形為襯底,旗上方寫加蚋埔,下括註泰山,壺下方為二支帶葉樹枝,四周帶框。
太祖矸
太祖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深藍色瓷瓶,原碎裂成十四片,黏貼後仍有多缺口,上有白色不規則紋。
木雕祖先像
木雕祖先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太平洋(菲Timor族)
木雕精靈像
木雕精靈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Mah-Meri, Caley Island West Malaysia, collec. 1983
木雕神像
木雕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似為女性,大頭,五官誇張;身後背著一個東西,可能是小孩,神像的雙手向後扶著它。左腳略往前,整個身體姿勢有點扭曲。
巫師項飾
巫師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項飾由二木製人形、一玻璃小瓶、一臉形陶瓶、一銅鈴、三個熊爪、一骨製人形、菱瓣項豬、小果核、符袋等串成。
祭盤
祭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褐色長方形木盤,一端中部有一柄,斷面呈半圓形,一側有一破洞,底部微突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