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360個藏品
蒼府千歲神像繡衣
蒼府千歲神像繡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橙色底,前襟以金色線立體浮繡雙龍,背後為一塔,衣邊圈飾一細黃邊及寬藍布邊,黃邊上縫飾小圓鏡,藍布邊上縫繡金線花飾。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帽上中間有一大顆紅色人工寶石,帽前沿亦綴飾一排紅綠色人工寶石,帽上以合金燒鑄雙龍拜塔及數條龍,間飾有許多絨球,帽左右兩邊燒鑄花形,中間鑲人工寶石,下有橙色流蘇之長垂飾,帽後有二長條狀凸起。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煙燻污黑,絨球腐損。主體為合金製成,帽左右有二長條狀凸起,並飾金屬垂飾。帽前沿鑲嵌之成排人工寶石脫落二顆。帽頂飾雙龍拜塔、絨球、飛鳥等物,左右二端橙色流蘇稀少脫落。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上曾漆黃色油及亮油塗飾,惟不均勻。帽頂有一綠色人工寶石,前沿鑲嵌一排紅、綠人工寶石,左端一顆已脫落,帽後有長條狀凸起裝飾。左邊已掉落,帽頂有數龍及絨球綴飾,惟形狀亦不完整。
蕭府大帝神像盔帽
蕭府大帝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雙層。上層前沿有金屬細鍊及圓珠垂飾,下層前沿有一排鑲嵌人工寶石,帽上鑄飾雙龍拜塔。帽頂平,上下層皆綴飾諸多絨球,左右有已褪色之橙黃色流蘇。
蕭府千歲神像盔帽
蕭府千歲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雙層。下層帽前沿有綴飾雙排人工寶石,上排中間有一紅色最大,上層前沿有珠鍊垂飾,帽上有雙龍搶珠及龍、麒麟盤飾,監視有橙色絨球,帽頂平,左右有橙色流蘇垂飾。
蕭府大帝神像盔帽
蕭府大帝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雙層。上層前沿有小殊垂飾,下層前沿則有人工寶石綴飾,二顆脫落,帽上綴飾有雙龍拜塔,花飾等,整體陳舊,漆脫落,左右垂飾之流蘇腐朽。
註生娘娘神像盔帽
註生娘娘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焦黑陳舊。主體為合金製成,帽上中間及前沿綴飾之人工寶石已脫落,間飾有雙龍拜塔、鳳凰、絨球等,左右有橙色流蘇垂飾。
石府千歲神像盔帽
石府千歲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帽上中間鑄花鑲人工寶石,前沿嵌鑲三粒圓珠,上間飾雙龍拜塔,大小不一之絨球等,左右及後方帽沿斜下,帽頂凸出一龍尾。
神案燈
神案燈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銅製燈座,紅色心形玻璃燈罩,燈座漏空雕飾八仙,其上為六角亭飾,每角有流蘇狀垂飾,其下前後有各雕飾"金玉"、"滿堂",燈座下方有花葉雕飾,以龍首為燈支撐腳。
八供多瑪
八供多瑪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八供食子多瑪,全以石粉合成製造,身為白色,中央刻有兩朵顏色艷麗的藏式紅花,是所有法會、佛壇的必須供養品之一,而此供品是代表「食物」之意,供養食物之目的是暫時消除眾生饑餓之痛苦,並可對獻食者達到靜思圓滿的境界-三摩地。
紙人面具
紙人面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年代:日治。 竹山混真壇文物, 古代作法事紙糊人物面具。
朱陵度命大天尊
朱陵度命大天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年代:日治。 竹山混真壇文物, 又稱朱衣星君、朱衣使者,民間也有將文昌帝君、大魁夫子、朱衣星君、關聖帝君(關公)、孚佑帝君(呂先祖)、合稱為五文昌,祭拜崇拜。
竹筊
竹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年代:清朝。 新屋徐姓師公壇文物, 祭拜時人向神訴願,如二片相反稱聖筊,表示應允。如兩面向上表示笑筊,兩面向下表示陰筊.就是不從,得再誠心祈求.
開台聖王(鄭成功)
開台聖王(鄭成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鄭成功(西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為明末南安人。父平國公鄭芝龍降清,成功遁入海島與父絕。桂王封之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命率師攻閩浙,又大舉下江南各地,圍南京,祭孝陵,後兵失利,退取臺灣作為根據地,仍奉明年號,未幾而卒。
文判官
文判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武判官是城隍爺的左右手,傳說文判官名康子典,其右手握生死筆,左手持善惡簿,協助城隍調查人民品德善惡和壽夭;武判官名龐元志,雙目圓瞪,手上高舉刑具,負責刑罰罪人。
武判官
武判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武判官是城隍爺的左右手,傳說文判官名康子典,其右手握生死筆,左手持善惡簿,協助城隍調查人民品德善惡和壽夭;武判官名龐元志,雙目圓瞪,手上高舉刑具,負責刑罰罪人。
銅酒杯
銅酒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供杯為祭祀時所使用的酒杯,以三只酒杯為一組。祭祀時,將酒杯置於薦盒或供桌上,但獻酒時須分三次添酒,稱為一巡、二巡、三巡。
銅酒杯
銅酒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供杯為祭祀時所使用的酒杯,以三只酒杯為一組。祭祀時,將酒杯置於薦盒或供桌上,但獻酒時須分三次添酒,稱為一巡、二巡、三巡。
銅酒杯
銅酒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供杯為祭祀時所使用的酒杯,以三只酒杯為一組。祭祀時,將酒杯置於薦盒或供桌上,但獻酒時須分三次添酒,稱為一巡、二巡、三巡。
公媽牌
公媽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公媽牌又稱神主牌,即祖先牌位,一般家庭供奉祖先所用,牌面上書寫某地某氏祖先名諱,下方基座與兩側則雕有吉祥圖紋。公媽牌常會放置於神龕之中,此類神龕即稱為公媽龕。
銅鈴
銅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作法事所使用的法器,又名三清鈴、帝鐘、法鐘、法鈴、鈴書,俗稱師公鈃或鈃仔。一般約二十三公分高,口徑約九公分,黃銅製,鈴內有舌。鈴上方有柄,柄上端呈山字形,以象徵三清。帝鐘的功能有二:一召請神靈降臨,因此在請神時,必須邊搖帝鐘邊念請神咒,二是驅趕邪靈。
牛角號
牛角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所使用之號角,大多用牛角製成,也有少數以錫為材的龍角,為降神法器,使用者卻有差別,楊逢時撰"中國正統道教大辭典"謂:烏頭道士使用牛角、紅頭道士使用錫角,這是道派最明顯的區隔標誌。烏頭道士只用水牛角,法師們卻不受此限,可以使用牛角或黃牛角,不過這種說法存疑。
木雕神像:王爺
木雕神像:王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王爺」也稱為千歲、千歲爺、大人、老爺、溫王(瘟王)、代天巡狩等名稱,王爺信仰是台灣西南沿海重要的民間信仰,民間傳說有三百六十位王爺。王爺的來源繁多,包括了自然崇拜、英靈崇拜、義民爺的亡魂崇拜、瘟王的瘟神崇拜及泛神崇拜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