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14個藏品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件塗有紅彩,圍繞四周邊緣的並列人頭裡面是上下對稱的幾何形文樣。上緣有並列人頭九、下緣有八個,兩側緣各有四個,都是下顎向內。中央的幾何文樣,以中間正倒相錯的三角形連續文帶為界,其上方有四文帶,下方有三帶文飾。中間分隔的文帶上下接著鋸齒形文,再接著就是豎立直線並列的梳形文樣和曲折文。
財神
財神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財神可分為文財神及武財神兩類,此藏品為文財神,一般民間所稱的文財神不少,比干、范蠡、文昌帝君、財帛星君和福祿壽三星中的祿星皆為文財神。文財神的形象大多是文官打扮,頭戴紗帽,臉色白淨,面帶笑容,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蹬元寶。
獅子照牆(水泥)
獅子照牆(水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係李德源製作。照牆亦可稱作照壁,是傳統建築中立在廳堂與正門間的短牆,作為入口處的屏障。「照」字有光明之意,而「壁」字音同「避」,故照壁可作為避邪物使用,但照壁在不同地方其使用及功能便有所不同。
舞獅
舞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製作者劉耿鈴先生係彰化縣社頭當地之老師父,從事製作舞獅有三、四十年之久,曾經聯合報專文報導其手藝,本藏品係其所屬國術館做為獅陣陣頭用,為八卦合口獅,當初係作來在當地三山國王廟落成慶典使用,拜過廟門,也在其他慶典中多次舞弄過。
石印觀音媽軸
石印觀音媽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觀音媽聯(或稱觀音媽彩、神明彩仔)是供奉在廳堂的大型神禡。觀音媽聯通常分為二到三層,觀音居最上層,由善財、龍女旁侍;中段為媽祖,由香火女、執扇侍女或千里眼及順風耳旁侍,有些觀音媽聯還加上關公,由關平、周倉旁侍;下層則為司命灶君與福德正神的坐像。
磚燒郭聖王神像
磚燒郭聖王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郭聖王又稱郭王公、廣擇尊王、保安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16歲時登鳳凰山在古藤上盤坐成佛,其母趕至以手拉其左腳,郭聖王雖展開雙眼,但已成佛,故民間所奉神像多以孩童之貌,雙眼圓亮,呈右腳盤坐,左腳垂下之姿。當地居民於鳳山建了鳳山寺供俸郭聖王。
馬面神像
馬面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牛頭、馬面是陰曹地府中的鬼卒。牛頭又叫阿傍、阿防。身上長著牛的頭,雙腳亦是牛蹄,力氣極大,手持鋼鐵釵為武器。根據《鐵城泥犁經》,牛頭「於世間為人時,不孝父母」,死後變成鬼卒,牛頭人身。有些佛經將牛頭又稱作「防邏人」,是巡邏捕捉罪犯的鬼卒。
木雕郭聖王神像
木雕郭聖王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郭聖王又稱郭王公、廣擇尊王、保安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16歲時登鳳凰山在古藤上盤坐成佛,其母趕至以手拉其左腳,郭聖王雖展開雙眼,但已成佛,故民間所奉神像多以孩童之貌,雙眼圓亮,呈右腳盤坐,左腳垂下之姿。當地居民於鳳山建了鳳山寺供俸郭聖王。
牛頭神像
牛頭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牛頭、馬面是陰曹地府中的鬼卒。牛頭又叫阿傍、阿防。身上長著牛的頭,雙腳亦是牛蹄,力氣極大,手持鋼鐵釵為武器。根據《鐵城泥犁經》,牛頭「於世間為人時,不孝父母」,死後變成鬼卒,牛頭人身。有些佛經將牛頭又稱作「防邏人」,是巡邏捕捉罪犯的鬼卒。
太子爺神像(騎馬)
太子爺神像(騎馬)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壇元師,姓李名哪托。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於小說封神演義中,有折骨剃肉還父母,後太白金星以蓮花化其身,現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或稱為哪吒三太子。
木雕神像:太子爺
木雕神像:太子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壇元師,姓李名哪托。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於小說封神演義中,有折骨剃肉還父母,後太白金星以蓮花化其身,現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或稱為哪吒三太子。
合婚日子單
合婚日子單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舊時婚禮舉行的日子是由男女雙方的八字﹝生年月日時﹞所決定,男方取得女方八字後需請擇日師擇定完婚之良辰吉日以及婚禮中各項儀式的日期時辰,擇定後將男女雙方八字連同吉時書寫在紅紙上,送到女方家,以徵求女方的同意,此程序稱為「送日頭」或「送日子」,即六禮中的「請期」,而紅紙則稱為日課或日子單。
中營令旗
中營令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黃色三角布旗係於竹桿上,旗頂用紅色線包縛紙錢,旗上書紅字「雷令蕭壟社太上老君、中營卅六將卅營軍士令旗」其面有香燭燒灼孔洞。
中營令旗
中營令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黃色三角布旗係於竹桿上,旗頂用紅色線包縛紙錢,旗上書紅字「雷令蕭壟社太上老君、中營卅六將卅營軍士令旗」其面有香燭燒灼孔洞。
奉大國主神神像圖
奉大國主神神像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白印刷簡圖。大國主 Okuninushi日本出雲大社教(神道教的一派)所奉主神;風神素戔嗚尊的女婿。他降臨人間後,在少名彥名神的輔佐下經營出雲。即為八千矛神/大穴牟遲神/大己貴/大汝命/葦原醜色許男/宇都志國玉神。
奉八幡大神神像圖
奉八幡大神神像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白印刷簡圖,即日本第十五代天皇應神天皇(譽田別尊)。原是掌管銅礦的銅神和糧食的穀物神,中世紀以後,成為日本的弓矢武道之神,成為武神的代表。被視為守護日本皇室之神。
木雕神像
木雕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淺色木頭雕刻而成。為女性神像,臉似猴,長鼻梁,眉毛為「v」形,耳朵很大,長度約等於臉長。上臂貼緊身體,雙手各扶接著兩邊耳垂。軀幹頗長,腿相對較短。底座上刻有箭頭形、菱形、三角形組成的大三角形圖案數個。
巫師道具箱
巫師道具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具盒有一抽蓋,蓋上浮刻一全身人像,頭浮出很大,二手向上舉起。盒的前後及左側都刻有並排的人頭。盒口的邊線,刻有鋸齒紋。盒內有二橢圓洞,內放二黑色豆。(無豆)
西拉雅族祭具一組
西拉雅族祭具一組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組(33件)甕置於庫房二樓陶甕架B
祭祀用掘棒
祭祀用掘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棒呈圓形,分三段雕刻(棒身)每段又分二層圜,圖案則以三角形連線雕成,塗以黑、白二色,棒頂為一鏤空圖案,圖案為雅美族特有之人形像,像下則為一條船,據說此人形圖案為他們的英雄神像,可保佑海上平安。
安平壺
安平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安平壺即宋硐 (Ceramic Pot)。民間亦稱安平壺,相傳是鄭成功打荷蘭人時用的火藥罐,在安平區常有出土,民間將其作盛裝食物的容器,或醃漬食物的甕罐;台南地區的西拉雅族用來祭祀阿立祖,而成為拜壺民族而馳名。
安平壺
安平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安平壺即宋硐 (Ceramic Pot)。民間亦稱安平壺,相傳是鄭成功打荷蘭人時用的火藥罐,在安平區常有出土,民間將其作盛裝食物的容器,或醃漬食物的甕罐;台南地區的西拉雅族用來祭祀阿立祖,而成為拜壺民族而馳名。
包公
包公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包拯(西元998~1061)字希仁,宋合肥人。性剛直,歷官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辦案嚴正,不避權貴,時人比其為黃河清。當時京師流傳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為宋代有名的清官,卒諡孝肅。亦稱為包待制、包龍圖、包公、包青天。
順風耳(大)
順風耳(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千里眼之弟。相傳千里眼和順風耳為媽祖所收伏的妖怪,後成為媽祖座前的兩大神將。紅面獠牙,耳聽八方,能聽到極微之聲音,因此陪侍媽祖身旁,為她耳聽四方哀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