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14個藏品
濟公神像
濟公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宋代的高僧,俗名李心遠,臺州(今浙江臨海境內)人。初於杭州靈隱寺出家,後移居淨慈寺。傳說已證得阿羅漢果,常以神通示化眾人,救人苦難,人稱他為濟公活佛。平日嗜食酒肉,不守戒律,舉止如痴似狂,故稱為濟顛。
神龕
神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
神主牌及神龕
神主牌及神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此件文物即為供奉祖先牌位的公媽龕,內供奉有吳氏、王氏牌位。
神龕
神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以此件文物為例,其周邊即刻有花草及鳥紋。
龍角
龍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人工製錫角,彎曲度較牛角大,角口也較寬,角身一面浮彫有北斗七星,另一面浮彫南斗六星,中段部分並有不規則形突起環繞,吹口繫有紅布。
周府大帝神像盔帽
周府大帝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帽上中間有一大顆紅色人工寶石,帽前沿亦綴飾二排紅、綠、籃大小不等之各色寶石,中間鑲玉、帽上以合金燒鑄雙龍拜搭極多條龍盤駐,間飾有許多大型橙色絨球,帽左右下方各有一合金鑄花朵,中間綴紅色人工寶石,上繫橙色流蘇長垂飾。
曼達盤
曼達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西藏密宗的供器之一。曼達盤是裝滿五穀雜糧,各色石子、貝殼、碎瑪瑙、松石、珍珠等的銅盆,分成四層皆為中空環狀,以銀、銅等薄皮繯刻而成;亦有鑲嵌珠寶,或由金屬絲串珍珠聯綴而成,並編織成各色圖案,每層依次往上收斂,形成塔形,最上方是象徵財寶的尖頂。
哈達(白)
哈達(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哈達(橙)
哈達(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哈達(藍)
哈達(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哈達(靛)
哈達(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法螺
法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法螺又稱海螺,與骨笛、骨號、銅號和嗩吶同是藏傳佛教的法器兼樂器,其功能為召集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說法之用。法螺的類型包含:大海螺、小海螺、右旋海螺、銅鑲法螺和鑲翅法螺等;除右旋海螺外,其他均屬吹管樂器。
臥香爐
臥香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供養類法器專為供養之用,包括香爐、燈檯、幢幡、華蓋、瓔珞、花籠以及供養器盆、盤、缽、杯、碗等等。香爐和燈檯均為供於佛像前,分別用於燒香和照明的法器。而臥香應左、右手食指和大姆指分別執持香的左右端,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併合直豎,禮佛舉起齊眉放下,置臥香爐內,燃香方向應由右至左。
曲館館旗
曲館館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彰化市中街仔的北管樂團樂昇平曲館的館旗。所謂「城外四大館」即祖廟仔慶樂軒、市仔尾景樂軒、中街仔樂昇平、北門口聚樂軒,惜均已解散。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除了少數幾個屬南管之外,大多是北管的樂團。
貝葉經
貝葉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貝葉經是過去傳抄佛教經典與佛教弘法的媒介,於現今南傳佛教地區仍有人繼續使用。此份貝葉經以緬文書寫,每頁長達50cm,寬6cm,每頁上下穿孔並以棉繩串結,分為四簡冊,厚達8cm。外部並以多層棉布包裹,便於攜帶保存。
木刻犀鳥
木刻犀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儀式用木刻犀鳥,儀式進行時可手持亦可安置在祭壇(pandong)上。 伊班木刻中最為華麗並具有儀式意義的物品.常作為祭儀專家與靈界溝通的媒介.本件於南島文化節伊班族進行miring儀式時,置於祭壇頂部. 說明提供:蔣斌 1999年7月
巫師道具箱
巫師道具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nupitj通常是女巫師裝入祭儀器物的箱袋。這個kanupitj上方連結的網袋已遺失。裡面置放物有: cuqelalj (豬骨)、erilj(山豬皮)、siqunu (小刀)、zaqu(巫珠)等。
巫師道具箱
巫師道具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正中浮刻一人頭,身耳。額上排列五個橄攬形鐵釘(已脫落四個)。二眼也(用橄攬形鐵釘成)。同樣一蛇盤繞人頭二側即頭頂,蛇頭向左,蛇眼及嘴也用鐵釘釘上。正面底部一伸直的蛇,二蛇蛇身刻有花紋,箱正面的左右二上角,各有一鹿。左邊是橫跪著,右邊是橫立著。另用金屬釘成六個圓形,分佈在箱的正面。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一人像為中心,居正面中央,其兩旁各有一對蜷蛇紋上下並列,上方的比下方的小。蜷蛇紋中心部是圓形小瓷片,蛇文和人像上都嵌鑲三角形貝片和銅帽釘的裝飾,文樣配置與貝片、銅帽釘的裝飾都很對稱。上方二蛇文的頭部指向人頭,下方的指向人像的腰部。人像和蛇之間的空間也嵌鑲三角形貝片。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上下方各有並列人頭六,上下相對。其中間夾有七人頭環形並列文樣一對,人頭中心嵌一圓頂突出的貝片,人頭雙眼以銅帽釘點飾。並列各人頭之間,以及二環形並列人頭中間上下,都以嵌鑲三角形貝片來分隔。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與藏品04921/10802屬一類型,但是其並列人頭只有上下兩帶,而且上方的有人頭七,下方卻只有六個,不對稱。上下並列人頭之間夾著二條上下並列的單首蛇文,蛇頭在左方上下分彎,蛇尾在右方也上下分開。上方並列人頭之上另有一條蛇背文。人頭間與蛇頭、蛇尾之間以嵌鑲三角形貝片分隔,並有銅帽釘點飾。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的文樣分為五層,上、中、下有三層由並列人頭各七個構成的文帶,其間夾著兩帶蛇文。蛇文較為奇特,兩頭蛇文橫臥在並列人頭之間,但是兩端都成為分支蛇頭,也就是一蛇的兩端各有兩個蛇頭。蛇文上和人頭上都用銅帽釘點飾。又人頭與人頭之間以及蛇文的分支雙頭之間都嵌鑲三角形貝片。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中央的四人頭環形並列文的刻畫較淺,四人頭中心部有一較大的銅帽釘,人頭雙眼也以銅帽釘點示。背面有銅片剪成的人像二,二人像旁,即背面兩側邊各有一斜立蛇文,蛇頭蛇尾都自由彎曲。二人像中間下方有一大倒三角形貝片,人像正下方各有一小倒三角形貝片,蛇形外側又各有一倒三角形貝片。本藏品為紅、黑塗彩。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藏品浮彫頗深,文樣突出甚高(1~2cm),蜷蛇文在正面中央,蛇頭向上接於上緣中央部,其中心部的白色圓形貝片中心釘有銀帽釘。正面四角各有一以銀帽釘點飾雙眼的人頭,環圍著蜷蛇文,其中位於上方的二人頭下接有銅片剪成的人身,所以實際上蜷蛇文兩旁是各有一站在人頭上的人像。下方邊緣兩人頭間刻有鋸齒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