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726個藏品
耳墜
耳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對耳墜,似以白色貝片製成,上狹下寬之梯形,耳墜之一面呈弧形,另一面作山稜形,上部有小孔二,以繫有黑色小珠綴成之珠串。其中一耳墜已斷,其長僅3.0cm。
陶瓶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褐色陶瓶,底為圈足。 唇厚0.5cm 器深16.6cm 頸高3.8cm 腰徑13.0cm 頸徑5.0cm 硬度2.5° 足高3.2cm 器形指數36.2cm 底厚0.6cm 口徑9.0cm (石磊1960:102-106)
北部阿美女子上衣
北部阿美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北部阿美里漏部落女子服飾一套,稱為lusi,含帽花,上衣,裙,胸兜,腰帶,假髮,腳套,情人袋,項鍊共9件(20783-20791).
北部阿美女子帽花
北部阿美女子帽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北部阿美里漏部落女子服飾一套,稱為lusi,含帽花,上衣,裙,胸兜,腰帶,假髮,腳套,情人袋,項鍊共9件(20783-20791).
陶瓶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母杯,祭祀時持有者使用。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噶瑪蘭族女子綁腿
噶瑪蘭族女子綁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女子兩片裙
噶瑪蘭族女子兩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女子上衣
噶瑪蘭族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女子頭飾
噶瑪蘭族女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情人袋
噶瑪蘭族情人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大魚筌
大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魚筌底為斜紋編法的小籃,方形。魚筌之外簍為絞織編法,其外側另加以籐條緊繫之,修緣為加篾紮編法。魚筌之內簍,長34.0cm,剩篾10.0cm,筌身為絞織法,底緣為8字形修緣法,口緣下層為夾條縫紮法,上層為加篾紮邊法。
噶瑪蘭族香蕉絲地織機
噶瑪蘭族香蕉絲地織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確認購藏後製作。新製品。 (附未完成的香蕉絲布,以呈現各織具之位置、功能、用途。) 在噶瑪蘭的社會中,由女性負責製作香蕉絲,噶瑪蘭人織作香蕉絲的重要織具,依工序而有整經架(噶00022)及織布機(噶00023)兩種。
阿美族巫師專用袋
阿美族巫師專用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巫師袋是現今里漏部落巫師儀式期間巫師必背的袋子,跟一般豐年祭期間背的情人袋不同,僅巫師專用一般人不敢使用,怕有kawas(靈)附著。主要放儀式用器具、所分得的祭品與生薑株。
葉形簇箭
葉形簇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刃部末端有對倒鉤,頸部有繩子紮緊,腳斷面呈四方形,頸部插在竹幹內,竹幹長四節多,竹幹末端有扣。
葉形簇箭
葉形簇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刃部呈三角形,鏃腳寬而狹,頸部插入竹幹內,幹頭有繩子紮繫,竹幹有五節,用黑漆漆過,竹幹末端有扣。
箭袋
箭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獸皮環繞於一圓木塊上,再以鐵絲穿縫其邊,上寬下窄,獸皮為袋,圓木為底,並留35公分鐵線繫於其袋口縫合處為其提帶。
額頭飾
額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一長54.0cm之銅鍊,上掛十五枚銅片,銅片為正方形,四角各有一孔。一角繫於銅鍊上,兩側兩角各繫一小正方形之銅鈴,銅鈴為球形,底部有一長形小口,小銅片光滑,大銅片上角有突出之葉形花紋。
石刀
石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標刀之頭部及刃部皆磨得薄而利,以便易於割斷樹皮,刀鋒刃砍鈍時,立即可在砥石上再磨鋒利。這種刀身巨大而又沈重的目的,是砍樹皮時可比較省力地將韌性很強的樹皮纖維砍斷。
石槌
石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石槌的材料多取自於河岸邊石卵,形狀多呈扁形的鵝卵石,通常以重量適當,拿動方便,敲打樹皮時不致過重打斷纖維的原則下選取卵石,磨成石槌。
木鼓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帶槌。木鼓主要的功用,鳴鼓以召眾,以鼓聲的多少及長短以示識別事情,如社中開會,或有緊急事發生,多能用鼓聲中傳達之。
樹皮布製成前遮
樹皮布製成前遮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前遮為古代男子所用。 布下緣用竹針引縫邊,使布纖維不易分散,布上緣釘一條樹皮帶子,長120cm、寬5cm,前遮之下緣布角多用刀子切割整齊。使用時腰帶兩端相繫於臀之後上方。即與所謂的丁字帶功用相仿(凌曼立1960春:326)。
樹皮布製成背帶
樹皮布製成背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背帶計兩條,為婦女背負幼兒時所用,該種樹皮較白且柔軟。如砍取的樹皮細而長時,不適合作衣服、被褥等時,即當作背負嬰兒使用的背帶。背負嬰兒的方法有二:其一為將嬰兒揹在背上用背帶綁之,另一方法將嬰兒側掛於胸前。
木鎚
木鎚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槌係打製樹皮所用的工具,槌的一面呈平滑的,另一面則突起呈弧形,槌與柄的長度相當,槌的製作較精,且具形制。
石器
石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鎚的製法為取扁長條的石卵一塊,將其兩端磨出一個小平面,為打樹皮之面,或在石的側緣亦可磨出一打樹皮之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