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433個藏品
木雕板
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唯一長155公分的淺褐色浮雕木板.木板表面浮雕一男人全身像,五官完整,臉上有一道長裂縫,額頭鑲著三塊白色石片加以裝飾,雙臂彎曲高舉,手掌部分與肩同高,掌心打開呈扇狀,身體乳頭與肚臍的位置均有鑲嵌石片裝飾,只是右方乳頭石片脫落只剩一孔.雙腿外八,大腿,膝蓋,小腿的部份均有詳細分別,雙腿中間並刻有陽
人像雕板
人像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頂右方歪缺一條,右上方損缺一部份,全藏品為暗紅色。全浮彫共一蛇四人像。上方為一武士和一婦女並立,男女一手相連。另一手執連杯將飲酒,頂上有一巨蛇,嘴連接於一連杯之中間一條橫木上。 下方正中為一大缸,缸上刻有二蛇,缸右站立一婦女,手執物狀,缸左為一男子,坐於小凳上,右手伸入缺中,作取物狀。
額帶
額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布,黑布互為表裏縫製成,上下二緣將藍色與淺藍色的珠串縫成波狀。二珠串間有銀色,綠色珠串呈斜十字狀圍著一太陽花。花瓣由草黃,銀白橢圓體珠子縫成,中間以白鈕扣為主體。下緣淺藍珠串下鑲一銅環串,銅串下垂二十五個銅製裝飾。
盾牌
盾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由寬23.2cm與25.4cm二本塊拼成,橫截面呈V形。盾面上下二緣圖案對稱,雕立體連杯紋、山形文。盾中央浮彫為一戴羽毛頭飾手提人頭的人像,雙腿正面表示,腳下踩一野豬。人像二側有六條蛇分三組對稱,上下二組,蛇盤成圓圈,中間的一組捲尾仰頭於人頭左近。盾面圖案突起者,塗黑凹下者著白色。
連杯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木製,二杯,口均呈菱形。杯間橫截面上有線條,竹節紋,杯二側縱剖面有雙手上舉,雙腿正面表示的人像。杯間縱剖面二側,二花鹿對稱站立,二鹿頭下有一無耳人頭。二柄有跪著,戴帽著衣的為體人像,其正面朝大,頭為柄端。藏品圖案部分呈立體狀。
頸飾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五個縱走矩形的象牙飾與八條橫走的色珠串,串製成,端限為象牙飾。有二麻綁帶分別在象牙飾外。象牙飾正面鏤有花葉,樹枝,花心為紅色,其背面中凹並呈矩形,珠串繩目凹處二側的小孔穿過,其縱剖面呈等腰梯形狀。珠子顏色有白、黑、橙、藍、紅、綠、淺藍、透明等色,珠形有六邊形者。藏品稍有損壞。
藥瓶
藥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扁平圓瓷瓶,瓶口與瓶頸二側各有一把手。把手與頸形成了二個小圓洞。瓶頸下緣有環狀紋呈連續狀,瓶身二側均有捲蠶紋,倒鉤裙草,及花紋。瓶底沒上釉,底緣有缺口。瓶有線繩塞,瓶內有小石子、木渣、灰等物。
雕刻屏風
雕刻屏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呈黑色,為木製,仍保有樹狀,浮雕圖案依木頭的彎曲高低處理,左側與上端有五條蛇相纏盤。蛇下有一人頭,五官齊全,栩栩如生。右側由上而下分為攀在樹上的猴子、二展翅相對的飛禽、立體人像與一野豬。人像左手上攀處及一飛禽,右手提著一人頭,二腿為正面表示。屏風厚度不一,一、二處有洞孔。
賽夏族臀鈴
賽夏族臀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臀鈴 (tapangasan)是賽夏族矮人祭(Pasta’ay)期間連續三晚到天明的歌舞隊伍中最響亮的發聲器物。在矮人祭歌舞祭場中,賽夏族不同的姓氏製作並派出代表揹著臀鈴,併連成排。 在姓氏肩旗(kilakil)導引下,臀鈴隊伍時而與歌舞隊連結在一起,時而分開自成一排。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 為圓彫二人像,背相貼,雙手屈於胸前,柄與刀相接處有金屬箍。 鞘 無鞘面,只有一白色金屬鞘箍,上彫有花紋,護鞘上有五個半橫排人頭彫像。鞘背三重疊直立人像,手微曲,二邊各有一道齒紋。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與柄相連,皆鐵質,刀為桂葉形,刀柄為中空。鞘 鞘面以七條鐵絲圍成,最前一條由一側至另一側橫的,其後四條起兩兩對稱,圍成長方形,最後二條起於二側合併伸向後 方。鞘背無彫刻,僅中央略突起,有脊,鞘尾作蛇形,前端有 一長13cm、高3.5cm、頂端寬2.7cm之護鞘突起。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鞘面以鐵皮包成,鐵皮上有釘成的人頭像十個。鞘背上有三個直立人體彫像,手舉向胸,人像兩邊沿鞘兩邊有幾何圖形象徵蛇形,一直沿至鞘末端,成蛇頭像。護鞘右側包有鐵皮,有六個用釘子鎚成的人頭像。
樹皮布
樹皮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未成者) 係採自奇密社之山中,唯因氣候不適(冬季),故搥打樹皮,纖維已絲裂不能使用,唯該樹直徑約22cm以上,可為現代罕見之大型製樹皮布之樹。
山豬皮帽
山豬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皮帽,是取山豬頭皮做成,耳朵仍留一點,前面另以四條皮縛在前中央,紮成橫的一長條(二條皮相接縛於中央),另二條皮重疊垂直在橫的中部,此垂直的皮條二側的山豬頭上,有二斜上的洞為眼,二耳的中央部分穿洞在皮帽上繫一繩圈,以便掛起,皮上之毛仍在。
盛衣大型籐簞
盛衣大型籐簞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之蓋,底及身都是簡單合縫螺旋編法。藏品之底周圍用縫片以夾條縫紮法繫著,口邊3.5cm,寬較深入0.5cm,身條緣及蓋修緣都是8字形編邊法。
佩刀及鞘
佩刀及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鞘,末端寬,身狹頭呈三角形,離鞘末4.8cm二側突出一塊有二洞用鐵線繫住竹片編之人字編圈條長100.0cm背有雕刻,近頭三角部份雕三角線紋,然後一段鋸齒紋及象徵人像間隔。
佩刀鞘
佩刀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鞘,末端寬,身較狹到了近頭處呈三角形,面及背都雕有花紋,一節的斜紋幾何圖形間隔著象徵人像,頭戴高冠,最近頭部之象徵人像二手按在動物之角上。鞘距末端7.8cm處,繫了竹片人字形編成之圈條,寬6.5cm,圈條長103.0cm
籐帽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半圓籐帽(邊製中)及籐條夾,是簡單合縫螺旋編法,修緣法為加蔑繫編法。
臂鈴
臂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橢圓球形之銅製臂鈴,橫周圍10.0cm領上有突起之花紋,中央為一王字形之花紋。由花紋觀之似為一動物頭像,有三較突出如釘頭狀之眼,鈴兩邊接合處之下端開一長約4.6cm,寬約0.4cm之縫,鈴上有一長0.8cm寬1.2m之柄,柄上有一孔,以便麻繩穿過,麻繩為雙道,繩上有一塑膠之小環。
藤編腰帶
藤編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以籐篾共五條並列成五排曲成月牙形,第三條籐篾之表面用黑線排籐皮而繡成一組組連續的三角形紋,第二、四兩條籐皆包以紅布,最外二籐條包以白布,五根並排的籐條兩端各夾紮以包白布的小籐條,使五根籐條不會散開,在下緣另綴有黑珠和白珠相間的珠串,每兩珠之間懸一黃銅小鈴,共25個銅鈴而另一部份已失落,在中央有
方貝塊項飾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9塊貝片連串而成,一端之邊上兩塊較小,最外者長3.0cm、寬2.0cm。第二塊長3.0cm、寬2.7cm。第九塊較大,為正方形,長寬各皆為4.0cm。餘諸塊大小相同,長3.5cm、寬3.0cm、厚皆為0.4cm。兩側各有四小孔相通,以二麻繩串起,兩邊各有紅毛線及細麻繩編成之辮子一條。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黑色麻布夾織紅、藍二色棉線成細橫條紋,再以同色毛線交織縫合成粗橫條紋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
珠腰帶
珠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珠腰飾,全體分為二部:A帶為繫於體上之部份,滿綴珠串於一74.0cm*4.5cm之竹編織之一面而成之珠布;珠串共261串,每串之貝珠約20粒為縱綴式,桃綴法與帶長直交而綴,沿帶長二側以縱綴式,銅綴法端串二道為邊帶二端以麻線打結備繫著時應用。B墜為擺動發聲之部色括珠串81條,每條約9.0cm
松鼠皮製煙袋
松鼠皮製煙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成不規則狀(狀似松鼠)。製法稍特別,多以松鼠皮縫成。如捉到松鼠殺死後不得損破身體上的皮毛,將其頸部用刀割開一圈,一手拉頭,一手拉尾,兩手反方向用力拉,松鼠的皮自然會與肉分開如脫殼一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