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433個藏品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木凳
木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去部落人用餐,製作工藝……等都在地板上進行,因作息需要qiladjan成為生活必需品。貴族的qiladjan當然也會因社會階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貴族通常有雕刻紋樣,部落領袖有個專屬的qiladjan通常放在祖靈柱下方。
獸皮帽
獸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Valjangav是獸皮(山豬、水鹿、山羊、山羌……等)、動物獠牙(雲豹、山豬、獐……等)所製作的男性盛裝頭飾,獸皮帽保存不易,易腐壞。獸牙圈稱為pagumac,上方也綁有人的毛髮,及多條山豬尾巴製成。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ratuvutuvulj。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長袍
長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ljungpav為珠繡且有人形紋等圖樣,顯然為貴族的盛裝。而一般婦女的ljungpav則以素色無圖樣居多。據工藝師判斷,此件小琉璃珠為日本珠,有四種日幣裝飾。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貴族外套
貴族外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ljavui係貴族精緻上衣。此件樣式為貴族男女皆可穿,較特別的是布料顏色採過去稀有的紅色,原為已故本部落領袖maljevljev的ljavui。 修護紀錄:2020/6/11由排灣織布工藝師ljumiyang pacekelj(許春美)針對背面malailaic(流蘇)作加固。
刀鞘
刀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caqeljap(刀鞘)是成年男性必備刀具。刀具分很多樣,通常勇士刀(takit)、工作刀(takit)及短刀(paku)會裝配刀鞘,而勇士刀鞘通常雕有人頭、百步蛇及其他圖紋裝飾,有時會裝飾頭髮及羽毛等以表彰他的功績。
頸鍊
頸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veceqel為男女通用之飾品。此串中間的古珠價值很高,應為貴族擁有的飾品。族語名稱:真品kauljayan、大琉璃珠cekev、橘珠pula、黃珠vurav、綠珠matak、貝材paljavak、貝殼tjuvak。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側柱
側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依高度(83cm)判斷應該也是角柱或邊柱的陳設。此件較特別的是雕有持扇的女祖先像(特徵著長裙)。持扇是貴族婚新娘會做的動作。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原寸圖像輸出)。
情人袋
情人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為男用情人袋,有手繡山形紋與精細縫製的珠子與鎳片。Ilisin(年祭)第三晚情人之夜時,單身男子會從斜背改用成單肩背,喜歡的女子會趁機拿走表達愛意。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男性後裙
男性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黑布為底繡有圓形花紋與多角形花紋,過往家族擁有獨有紋飾,今日家族紋飾已失傳,多以八角花等現成的繡花裝飾。盛裝時,青年男子垂繫後裙的下緣外露,一方面顯示男子所屬的家族,一方面襯托大腿的肌肉線條。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
五片流蘇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ohkad有五片雙層布條,長度落於膝蓋至腳踝之間。布條以藍、白、紅三色對稱,象徵太陽的光芒。盛裝時,繫於綁腿褲之外,跳舞時布條及流蘇隨處飄動,增加流動美感。
婦女外裙
婦女外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傳統阿美族女性普遍著用兩片裙,通常以顏色、紋樣相似的布製作。繫於外側的外裙較內裙短、紋飾較多。此件以白底藍花紋的染製棉布為底,周圍緄有紅邊,裙子左下方以白色細緄條裝飾。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石杵
石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石杵分兩種:完整的,即一根石杵為一塊石杵製成的,這種石杵在馬太安一帶很少使用。另一種石杵是用兩段實材接成的,中間以竹或籐連起,馬太安的居民多使用後者。所以如此,完全是受材料的限制。
樹皮衣
樹皮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年輕男子入山砍Rorang(構樹)後剝取樹皮,由老年人接續敲打加工,成品多是男性穿著。民族所研究人員調查時,樹皮布的製作文化已逐漸失傳,當時由Unak Tafong(何有柯)示範回憶中的做法,製作所需的石刀與槌。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
耆老素麻布上衣
耆老素麻布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便服或工作服,以二幅麻布製成。本件採人字形織紋,較經緯線平織法的衣服更為美觀且耐用。族人為保持衣物美觀,會埋在沼澤地或是土裡,使衣服顏色成黑褐色。參加喪事時也會穿。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採集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頭飾帶
頭飾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為民國六十年徐玉蘭之子參加豐年祭時所用,為徐玉蘭綜合舊材料製作。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採集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頁面